初三物理复习计划策略精选总结
相关文章
学习就像一个无望无际的海洋,那样宽广,那样伟大,我们就像一艘小船,在这迷茫的大海中,寻找着彼岸。而复习就是到达高分的小船。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策略精选总结 1
一、将初三的复习教学目标具体化、可测化、问题化
教学目标不是供人检查的摆设,而是自己教学的“指南”,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朴实的、具体的、可测的。如何写出具体化、可测化、问题化的复习目标呢?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学生。
例如:复习《光学》时原来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x108m/s。
3、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5、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6、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7、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8、理解透镜及其成像。
通过将目标细化、可测化、问题化,目标可以变形为:
1、能说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够列举和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包括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手影游戏)、排队成直线、开枪时瞄准、小孔成像等等。
2、知道光的传播是有速度的,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x108m/s。会计算有关光传播的计算题。
3、能够说出光的反射定律,熟知有关光的反射中出现的概念,能够能够绘制出完整的有关光的反射的光路图。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能够举例子和解释生活中出现的例子。
5、熟知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能够画出实物和像,能够通过光路图画出光的反射路径。
6、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能够通过光的反射画出实物或像,亦能根据实物和像画出光路,还能通过实物和像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7、能够指出和解释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8、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的特点。熟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说出它的具体应用。
对比每一个目标也可以让学生看看自己是否达到标准,学生复习时针对性更强,更有效率。
二、复习课堂上让学生与媒介、学生与学生互动起来
有了具体化、可测化的复习目标,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起来让他们暴露和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反思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求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认真看书阅读教材,总结归纳知识点,同时完成相应的练习,看自己的问题所在,并相互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包括解题过程(如审题、思路、方法、技巧等)、知识储备(如知识点的记忆,知识之间的区别、联系等)和做题心理的反思。每次复习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遗憾。
例如:在复习《光学》时:可能书本的知识不系统,归纳不全面,加上有部分学生笔记没有记录完整,这就需要老师将知识整理全面,如果将知识机械的罗列出来,学生拿到学习资料是没有兴趣的,老师灌效率也不高,这时可以将知识归纳后以填空题的方式让学生填写或问答的形式更好。
一、知识疏理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______,下列是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太阳、月亮、点燃的蜡烛。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是沿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
3.______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上;______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的两侧,_______角_______入射角。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像与物体到平面静的距离______,像与物体的大小也_______,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
...
有的学生通过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反思,就会认识到自己看书还不够仔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全面,记忆不牢,往后要加强对教材的阅读,加深对各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等等。
这样,学生通过课堂互动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一方面对自己产生强烈刺激,另一方面在同学中产生共鸣,从而加深了所有学生对错误的深刻认识,从内心深处抛弃错误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认识,避免一错再错。
三、师生互动将知识链接起来
通过学生的互动实践落实了复习目标,学生在基础知识上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要提升能力,还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将知识条理化、规律化,让学生发散思维,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通过知识点之间进行联想,使知识点之间连成线,再由线到面,从而构建起知识网络。通过知识网络的构建,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加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建立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梳理课本知识和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例如:在《光学》复习时。可以先从全局出发,看看光学这部分涉及的总体内容,对光学全局有一个认识。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展现,如:
第二部分才完善每一个细节内容,每完善一个内容都要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可以先暂缓练习综合题型或难题,等学生对复习知识都能够比较完整的积累了,那么可以练习综合题和发散型的题目,已达到提高的目的。
从目前初三的实际情况来看,知识网络的构建任务全部由学生完成时不现实的,因该采取师生互动的模式,先由教师构建一两个知识网络,让学生对知识网络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让师生共同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最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构建。学生在构建网络的过程中,通过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从而使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在初三物理一轮复习中,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必须要在“多”练习、“多”评讲、“多”总结上下功夫。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换来学生更大的收获和发展。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策略精选总结 2
第一:不计导线电阻,认定R线≈0。有电流流过的导线两端电压为零,断开时开关两端可以测得电压(电路中没有其他断点)。
第二:开关闭合时等效于一根导线;开关断开时等效于断路,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开关闭合有电流流过时,开关两端电压为零,断开时开关两端可以测得电压(电路中没有其他断点)。
第三:电流表内阻很小,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流表的地方可看作一根导线。
第四:电压表内阻很大,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压表的地方可视作断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
第五:用电器(电阻)短路:用电器(电阻)和导线(开关、电流表)并联时,用电器中无电流通过(如下图示),可以把用电器从电路的两节点间拆除(去掉)。
第六:滑动变阻器Pa段被导线(金属杆)短接不工作,去掉Pa段后,下图a变为图b。
第七:根据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规律“串联分压、并联分流”分析总电流、总电压和分电流、分电压的关系。
第八:电流表和哪个用电器串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流,电压表和哪个用电器并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压。判断电压表所测量的电压可用滑移法和去源法。
第九:电压表原则上要求并联在电路中,单独测量电源电压时,可直接在电源两端。
一般情况下,如果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得的电压是电源两端电压(具体情况见笔记)。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会被烧坏,且让电源短路,烧坏电源。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策略精选总结 3
考试内容五部分
力学、电学、声学、光学及热学5部分。
试题结构及分值分布有变化
试题结构
由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实验、科普阅读、计算五大部分组成,与2018年相同。
分值分布
试卷总分90分:单选题约30分,多选题约10分,实验题约39分,科普阅读题约4分,计算题约7分。
其中多选题由2018年的7题14分调整为5题10分,实验题由36分调整为39分,计算题由6分调整为7分(计算题中的力学计算由历年的简单机械的考查改为浮力的考查,分值由3分调整为4分,电学计算分值3分不变)。
备考建议
回归基础
近几年物理考试难度明显下降,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明显加大,单项选择的前12-13题和多选题,尤其是多选题,是同学们的失分重点题,然而考查的却完全是课本基础知识。
因此回归基础极为必要,建立思维导图,明确物理概念形成和本质而不只是把它背下来,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比如常考的磁场,磁极,磁感线,能量,内能、温度、热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常考题型的总结
历年中考已经明确了5大常考专题:单项选择压轴题、探究性实验题(证明类和证伪类)、测量性实验题、关系式归纳、科学探究问题的提出。
1、单项选择压轴:
力学(浮力、压强)、电学(动态电路),其中力学居多。
2、探究性实验:
证明类:探究Y与X之间的关系,注意控制变量的寻找方法,利用所学知识(如公式)找出所有影响Y的因素,则除了X之外的全部影响因素都是控制变量,这是分析出三个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的关键。
以及如何改变自变量、如何控制控制变量不变、如何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因变量可否直接得到这几个问题。
重视步骤的书写规范,第一步是实验前准备阶段,具体书写需要根据具体知识点具体分析。第二步是第一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记录。第三步是第二次实验操作,注意相比于第一次实验要改变自变量,控制不变量不变,记录实验数据。在这里要明确是做几次实验,“有关”问题两次实验,“越”问题三次实验,“正反比和关系式”六次实验。
实验数据的记录要注意数据的顺序和表头的组成。
证伪类: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某种操作得到一个题中结论相反或不同的实验结果,那么也就达到了证伪的目的,所以重点在于我们要在实验中控制因变量的影响因素变或不变来得到我们想要的实验结果,前提是你要对因变量的真正的影响因素是知道的。
3、测量类实验:
常考的是密度的测量、电阻的测量和额定电功率的测量三个。
4、关系式归纳:
关键是确定表格中的两个物理量哪个是因变量哪个是自变量和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判断符合哪个函数式,近几年一直都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分析相对容易。
5、科学探究问题的提出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提出的问题必须是有着明确探究方向和物理量的,所以在这个问题里必须要有明确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且是疑问句。
以上5大常考专题都有相应的分析和解题方法,大家要有意识的去总结,切忌题海战术,要注重总结和分析能力的提升,以免遇到新颖题不知如何分析的情况出现。
良好答题习惯的培养
答题时我们要注意两点:
一是审题:很多同学读题真就是读一遍,读完要么不知道题说的是啥,要么应该得到的一些信息没有得到,须知,答题在于一个“审”字,从“审”中做到隐含条件的挖掘,有效信息的提取。
二是时间: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答题时间的合理安排也是考得理想分数的关键,简单题、中等题、难题分别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大家都知道答题要先易后难,可很多同学真到了考场上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想把每一道题都做出,所以要在平时多做限时训练,以此改变答题习惯和提升时间把控能力。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策略精选总结 4
初三物理时间很紧,要在10个月左右的时间,要完成一年的学习内容,还要进行中考N轮复习,任务其实很重,有句话这样形容物理:初二物理两级分化,初三物理天上地下。
初三物理如果跟不上,直接决定了未来中考,甚至未来高中的物理水平,所以在接下来的这一学期,不但要学好初三物理,还要一气呵成,在秋季这几个月让初三这部分的内容达到中考的能力水平。
秋季物理主要学习机械、热学、电学、电与磁等内容,知识量大,难度升级,涉及面广,而且特别抽象,公式数量在初二的基础上暴涨,题目的考查更灵活,更错综复杂,所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是历届学生的学习痛点,甚至完全不理解,丢分特别严重,比如机械效率的综合判断与计算、电学动态电路分析、电路故障的综合判断、几大电学实验的拓展与延伸、电学的综合计算等等。
初三物理在中考中的占比高达50%,但是考法灵活多变,由于初三物理机械、电学、热学没学扎实,成为每届学生中考丢分重灾区。建议初三上学期的物理学习,要会侧重学习这些重难点的理解方法、解题神技,打磨强化自己的物理逻辑思维能力。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策略精选总结 5
复习时要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摆脱“学科本位”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策略精选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