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物理

初三物理电学学习经验经典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虽然初三物理电学中的仪器比较常见,但是知识却很抽象。首先,电学中所有的概念都太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看看物理中的各种电路图,那些符号比如导线、灯泡符号、电阻符号、电压表符号、电流表符号、滑动变阻器符号等等这些几乎没有在生活中见到过。所以我们该怎么学呢?最后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三物理电学学习经验经典总结 1

  在学习完欧姆定律后,有大量的习题,很多题目都有重复性,但很多同学就是不停地犯错。因为不善于总结、思考,所以成绩一直不理想。总结中不难发现,在整个电学知识体系中,欧姆定律是精髓,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热以及电功率的计算,都要在对欧姆定律深刻的理解基础上才能解答得熟练而准确。所以,对一阶段的学习及时做一下总结,既是承上做一个复习又是启下的一个预习。对于归类而言,其实把问题分一下类,就不难发现后面计算题的电路图与刚开始电路分析的电路图相差无几,只是多了条件,多了要求。而计算的熟练与否是来自于前面扎实的电路分析。比如开关类型的题目可以归为一类,刚开始学习时,主要是分析开关断开或闭合时,有哪些用电器工作并属于什么连接方式,或者要求用电器串联或并联,开关应如何动作,在分析电路时,短路现象的分析是难点;在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就出现了大量的计算题。有了前面会分析电路的基础,结合公式I=U/R以及两个变形公式,解题时注意短路现象和欧姆定律针对的是同一部分电路,经过一定量的练习,那么考试时计算题基本是得分题。比如还有加入滑动变阻器的电路的静态、动态的电路分析以及计算也可归为一类;故障分析的可以归为一类。只要做个有心人,把后面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点互相联系起来,则整个电学就会逐渐在头脑中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任何题目隐藏的就是这张网中的一个或多个知识点的结合。

初三物理电学学习经验经典总结 2

  首先,初二物理与初三物理的知识之间没有关联。

  初二初三相互有关联的只是物理学习习惯、物理学习方法。而这些习惯和方法是可以后期快速补上来的。初二物理学的知识主要包括“机械运动、声、光、透镜、力学”。初三物理学的知识主要包括“电学、磁学、热学”。由于初中学的都是简单的物理基础知识,各个模块之间几乎毫无关联。

  这一点是和高中物理区别最大的地方,高中物理的前后关联性太强,特别是力学贯穿于始终,力电综合、力磁综合、力电磁综合、力热综合都是压轴好戏。这就导致了高中物理的综合性居于高中各科之首!如果高一高二学不好,想通过高三补上来,那需要使上吃奶的力气。

  也就是说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这就导致了即便初二物理基础比较差也并不妨碍初三物理学习好。

 

  其次,初三下半年,在中考之前,要进行中考物理三轮复习。

  在这中考三轮复习过程中,第一轮复习最为至关重要,也是补救的最佳时机!因为初三上半年学习电学,时间太紧张,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复习初二物理知识,所以最大的机会就在一轮复习了。

  初三物理一轮复习是三轮复习中用时最长的,这个过程的主要任务是把初二初三物理知识全面复习一遍,不但要回归课本,而且还要进行各种查缺补漏!

  所以说,初三是有机会把初二拉下来的知识补上来的。

  那么在一轮复习阶段,怎么才能快速的把拉下来的物理知识补救上来呢?

  有些学习方法是最常规最通用的,比如说,认真听课、及时独立完成作业、紧跟物理老师的复习节奏,深思勤问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最有效、提升成绩也最快的学习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整理“错题集”!但是也要同时研究学习学霸们的“错题集”。

  有关整理错题集的方法,我在前面已经写过相关的文章。这里就不再累述了。可以非常肯定的是,这种自己经过独立深思、广思之后整理出来错题的过程一定会深深的影响你的能力,从而快速提高物理成绩。

  不过你一定很奇怪,自己独立整理的错题集才是最有用的啊,因为那是自己曾经犯过的错啊。别人的错不一定适合自己啊。为什么还要看别人的错题集呢?

  这是因为,学霸们整理的错题往往最具有创新性、独到的认识、严谨的逻辑思维;而且学霸们整理的错题往往是绝大部分初中生们都会出错的典型物理题!他们的错题集是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揣摩他们整理的错题的过程,有点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吸星大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别人的成果变成自己的成绩!

初三物理电学学习经验经典总结 3

  1.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且与逻辑思维结合!

  2.“微观抽象概念”和“宏观形象物体”结合!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用电器,尽可能发挥想象力。

  3.快速掌握各种新概念、新定义、新定律,即使开始不太懂,也要尽可能先理解掌握。

  4.多做练习题,通过概念的重复利用和练习快速掌握其涵义!

  5.不要畏难!一定要坚持,边学边理解!边理解边灵活应用!

初三物理电学学习经验经典总结 4

  电路部分要记住电路的形式、状态、及组成部分。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二)根据电路路径法,此法为识别两种电路最常用的方法。让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为一条路径,则连接方式为串联,若电流在某处分流,且每条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连接方式为并联;

  (三)拆除法,拆除其中的一个用电器,若其余用电器都不工作,则用电器为串联连接。(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之间相互影响),若其余用电器照样工作,则用电器为并联连接;

  (四)开关作用法,并联有干路、支路之分,且开关的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各异,而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的变化不影响控制的作用,所以控制作用相同时容易串联,控制作用不同则为并联;(注:开关只控制与之串联部分的电路)

  (五)去表法,在识别电路时,若电路中有电压表或是电流表而影响我们判断电路,则可把电压表和电流表去掉。具体方法就是:将电压表看做是断路而直接擦掉(电路图多余的线头也完全擦掉);将电流表看做是短路而擦掉(电路图中电流表部分的导线直接连接起来)

  2、通路、开路、短路

  有很多同学搞不清三者之间的关系。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

  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在整个电路中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直接从正极流向负极就是短路,这个是不被允许存在的(实际生活中危害很大),还有一种叫做局部短路,即在整个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用电器,而只有部分用电器被短路了,这种情况允许存在(比如楼道红外开关)

  3、电表示数变化及故障判断

  在电路中,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或通过改变开关的闭合与打开来改变电路中用电器的电流及电压示数这种题对很多同学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实这种题只需要用两步就可以完成:(1)判断串并联、(2)运用串联分压或者是并联分流的公式对应进行分析。

  电路故障判断一般也就是用电器的短路或者是短路问题,往往会通过电流表或者是电压表有无示数来体现;记住电压表无示数的原因:①电压表短路;②电压表所测的用电器短路;③电压表所测的用电器以外的其它地方断路。

  电流表无示数的原因:①电流表短路;②电流表所在的电路断路;③电路的电阻过大(如电流表与电压表串联)

初三物理电学学习经验经典总结 5

  1、常考的密度测量

  (1)液体的密度测量一般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被测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往量筒内倒一些,并测出其体积V;

  C、再用天平测出烧杯中剩余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2;

  D、则被测液体的密度:ρ液=(m1-m2)/V。

  特别注意:若用天平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往烧杯中倒入一些待测液体,并测出烧杯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测其体积,因烧杯上会沾有一部分液体,造成所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值偏大。

  (2)固体密度的一般测量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m;

  B、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测出其体积V1;

  C、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并测出水与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D、则被测固体的密度:ρ固=m/V2-V1

  特别注意:对于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测量时,应在第三步的“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后面加上“用细铁棒把待测物体压入水中”

  2、天平使用中的几种特殊情况

  (1)砝码磨损,则测量值偏大;砝码生锈,则测量值偏小;

  (2)游码没有归零,则测量值偏大;

  (3)天平没有调节平衡,指针偏右时:则测量值偏小;指针偏左时,则测量值偏大。

  3、天平使用技巧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或水平桌面上。

  (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位置平衡。

  a、调节原则是: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b、判断横梁平衡的方法:指针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线上;指针运动时,看它在分度盘中央线两端摆动幅度是否一样。

  (4)测: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向天平右盘加减砝码(加减砝码原则: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5)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注意:当左码右物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6)收:称完后,把被测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4、判断空、实心球的方法(以铁球为例)

  (1)比较密度法:

  具体做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求出球的密度。ρ球=m球/V球,若ρ球=ρ铁,则该球是实心;若ρ球<ρ铁,则该球是空心。

  (2)比较体积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质量的实心铁球的体积,V铁=m球/ρ铁。若V球=V铁,则该球是实心;若V球>V铁,则则该球是空心。

  (3)比较质量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体积的实心铁球的质量,m铁=ρ铁x V球,若m铁=m球,则该球是实心;若m铁>m球,则则该球是空心。

  5、利用天平和容器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1)用天平测出空容器的质m1。

  (2)用天平测出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

  (3)将容器中的水全部倒出,装满待测液体,并用天平测出容器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3。

  (4)则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m液/V容=(m3-m1/m2-m1)ρ水。(V容=m2-m1/ρ水)。

  6、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平均密度计算公式是:ρ混=m混/V混=(m1+m2)/(V1+V2).

  7、在求混合物质的含量问题时:必须把握m总=m1+m2和V总=V1+V2,列方程来解。

  8、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技巧

  (1)选定一个参照物。

  (2)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有无发生变化。

  (3)若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静止的。

  9、换算单位的技巧

  (1)大单位化小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乘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

  如:m3换算dm3

  4.6 m3=4.6x103=4.6x103 dm3

  (2)小单位化大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除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

  如:23cm=?m 23cm=23/100=0.23m=2.3x10-1m

  10、平均速度的几种特殊求法

  (1)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路程的平均速度V=2V1V2/V1+V2;

  (2)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时间的平均速度V=(V1+V2)/2

  (3)过桥问题时,总路程=车长+桥长。即: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车长+桥长/总时间.

  11、根据数值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的技巧

  具体做法是:数值后面的单位代表小数点前面那一位数的单位,从小数点后开始退,退到数值的倒数第二位,倒数第二位是什么位,该数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什么。如:256.346m 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34.567d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

  12、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先看两物体原来处于何种运动状态。

  (2)再看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另一个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所以出现了什么情况。

  如:拍打衣服上的灰尘:衣服与灰尘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用手拍打衣服后,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就从衣服中分离出来了。

  1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区分的技巧

  关键看:两个力是作用在几个物体上了。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了。

  14、弹簧测力计在所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

  (1)测力计受力静止时,它的两端都受到力的作用,但测力计示数只表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

  (2)弹簧的伸长是各个部分都在伸长,若弹簧断了,去掉断的部分,剩余部分受到同样大小的力伸长的长度比原来的要短,因此测量值偏小。

  (3)把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的是物体的重力与测力计重力的和,物体的重力=测力计的示数-测力计的自身重力。

  15、判断液面升降的技巧

  情况一

  1、从水中把物体捞到船上时有以下特点:

  a、若ρ物> ρ水时:则水面上升。

  b、若ρ物<ρ水或ρ物=ρ水时:则水面不变。

  2、从船上把物体扔到水里时有以下特点:

  a、若ρ物> ρ水时:则水面下降。

  b、若ρ物<ρ水或ρ物=ρ水时:则水面不变。

  情况二

  一块冰浮在液面上,当冰全部融化后,液面变化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 ρ液时:则液面上升。

  2、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不变。

  3、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下降。

  16、判断物体具有哪种能的技巧

  (1)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关键看物体是否在运动。

  (2)判断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关键看物体相对与参考面是否有高度。

  (3)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关键看物体有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17、月球上的特点

  (1)无大气。

  (2)无磁场。

  (3)弱重力。

  (4)昼夜温差大。

  18、在太空和月球上不能做的事有

  (1)指南针不能使用。

  (2)不能利用降落伞进行降落。

  (3)内燃机不能工作。

  (4)不能看到流星。

  (5)人不能面对面直接交谈。

  19、在月球上会发生的事有

  (1)可以用天平称物体质量。

  (2)人可以举起比自己重的物体。

  (3)人可以在上面用笔写字。

  (4)在月球上的机器不需要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5)在上面看天空是黑色的。

  20、宇航服具有的特点

  (1)供氧 (2)耐压 (3)密闭

  (4)保暖 (5)抗射线

  21、为什么火箭用液氢做燃料?

  (1)氢的热值高。

  (2)燃烧后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3)液态氢便于储存和运输,可以节约空间,以便于储存更多的燃料。

  22、火箭的蒸馏罩应具备的特点

  (1)熔点高。

  (2)隔热性能好。

 
TAG标签: 物理 电学

初三物理电学学习经验经典总结_精选范文网

虽然初三物理电学中的仪器比较常见,但是知识却很抽象。首先,电学中所有的概念都太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看看物理中的各种电路图,那些符号比如导线、灯泡符号、电阻符号、电压表符号、电流表符号、滑动变阻器符号等等这些几乎没有在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