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合集
相关文章
现在,初一新生准备开学了,上了初中后觉得课程变得多,学习讲究的是一种方法,很多人可能之前没怎么接触过地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一地理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合集 1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知道全球海陆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世界海陆分布特点:1. 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
就南北半球来说,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就东西半球来说,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2.地球上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海洋彼此相连 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大小不同的陆块
二.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陆、半岛、岛屿、大洲
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靠近大陆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三..熟练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轮廓特点(课本34/35页)。
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由高到低:南极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
四.看图写出特殊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180°)经过的大洲大洋(参照课本最后一页的世界地形图)
主要位于北半球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南美洲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完全在东半球——非洲,完全在西半球——南美洲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
赤道横穿的大陆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赤道横穿的大洲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同时被南北回归线穿过的——非洲、大洋洲
地跨热带、温带、寒带大洲——亚洲、北美洲
没有热带的大洲——南极洲、欧洲
没有寒带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非洲
寒带面积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0度经线经过北冰洋、大西洋,穿过欧洲非洲
0度纬线既赤道,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80度经线经过北冰洋、太平洋
被五大洲环绕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被四大洲环绕的大洋:印度洋,被三大洋环绕的北冰洋
五.熟记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补充南美洲与南极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欧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丹麦海峡)
(参照地图册16页)能通过读图说出各海峡、运河沟通的海域或大洋
巴拿马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苏伊士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红海和地中海),
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六.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关系(课本35页第一题)格式参照——例如: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部与欧洲相邻,西南与非洲相邻。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
七.参照课本36页和生活21页画一幅大洲轮廓图,注意这些特殊经纬线是否经过。填上大洲、大洋、洲界
第二节:海陆变迁
一、海陆变迁的原因,配上实例(课本37、38页活动题)
1.自然因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主要原因)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填海造陆
二、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内容、依据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2.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飘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依据:大洲轮廓线的相似性(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动物的相似性,古老地层的相似性与连续性
三、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重点,以下内容要完全掌握)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间交界地带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四、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主要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五、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①红海不断扩张、②地中海不断缩小、③阿尔卑斯山④喜马拉雅山、⑤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⑥日本、我国西南地区多地震形成的原因
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不断扩大,是因为板块发生相互碰撞挤压运动造成的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红海在不断扩大,是因为板块发生张裂运动造成的
阿尔卑斯山(欧洲):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亚洲):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今日的喜马拉雅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相互挤压,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和安第斯山组成,落基山是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撞击形成的,安第斯山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撞击形成的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我国西南部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我国东部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初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合集 2
(一)亚洲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
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等6个国家。
5、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6、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中国家。
(二)欧洲西部
1、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3、欧洲西部主要为发达国家,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畜牲业发达。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
(三)南极洲
1、运用地图说出南极洲所处的位置、范围: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
2、南极洲的几个世界之最:纬度、平均海拔、跨经度最多、气候最寒冷。
3、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4、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干燥、烈风、严寒。
5、南极洲矿产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稀少。
(四)日本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峰为富士山,是一座的活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临海型,为了便于引进原材料、输出工业产品,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初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合集 3
1、热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
季雨林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西亚和北非、
澳大利亚中部
2、亚热带季风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温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热同期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耐寒的针叶林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俄罗斯和加拿大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初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合集 4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初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合集 5
(一)亚洲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
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等6个国家。
5、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6、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中国家。
(二)欧洲西部
1、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3、欧洲西部主要为发达国家,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畜牲业发达。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
(三)南极洲
1、运用地图说出南极洲所处的位置、范围: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
2、南极洲的几个世界之最:纬度、平均海拔、跨经度最多、气候最寒冷。
3、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4、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干燥、烈风、严寒。
5、南极洲矿产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稀少。
(四)日本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峰为富士山,是一座的活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临海型,为了便于引进原材料、输出工业产品,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初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