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大全整理
相关文章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快要考试了,同学们要好好地复习一下哦。
广东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大全整理 1
一、重点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广东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大全整理 2
1、热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
季雨林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西亚和北非、
澳大利亚中部
2、亚热带季风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温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热同期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耐寒的针叶林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俄罗斯和加拿大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广东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大全整理 3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
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臭氧层的破坏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广东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大全整理 4
(1)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为1707.54万平方
千米,领土跨越了亚洲和欧洲两部分。首都为莫斯科。
2、俄罗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境内的伏尔加河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贝加尔湖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一个淡水湖。
4、俄罗斯地处中高纬,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天短而温暖。
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是冬季冷空气的源地,年平均气温低。
5、在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6、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在图上明确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的位置。
俄罗斯的工业都临近资源丰富的地方布局,主要工业区有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
工业区等,能在图上找出来。
7、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业都很发达,但交通线在欧洲部分
和亚洲部分分布不平衡。
(2)美国
1、美国位于北美洲大陆,由50个州组成,其中本土有48个州及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哥伦比亚特区,另外还有两个海外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美国的主体(本土)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州位于北寒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
2、美国的主体部分(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3、美国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为落基山脉,中部为中央大平原,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
4、美国境内的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与加拿大交界处的五大湖群为世界的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为的淡水湖。
5、美国的农业和工业都非常发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6、美国的农业具有区域化的特点,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效率很高,产量很大,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利用地图记住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7、美国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三大工业区中,东北工业区以传统工业为主,南部工业区以航天工业为主,西部工业区以电子工业为主。
8、美国工业发达,资源消耗和浪费严重,需要大量进口。
广东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大全整理 5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共20个邻国。(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23省,5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
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7、填出下列民俗所属的主要民族: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孔雀舞、竹筒饭、高脚楼),长鼓舞朝鲜族,锅庄舞藏族
8、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9、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0、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1、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13、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4、我国温度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
15、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6、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气候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灾害也较严重,如夏季风异常带来水旱灾害,冬季风异常带来寒潮和冻雨。
17、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长。
18、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9、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不均匀,地区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22、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3、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修水利工程;解决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试举一例:三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试举一例:南水北调
24、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业是“先行官”,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
25、我国交通运输业以铁路运输为主,大连的主要铁路线是哈大线。
26、我国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又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北方旱田区和南方水田区
27、我国四大牧区主要有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28、我国林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西部非季风区)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西南林区(横断山区),东南林区(人工林)
29、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主要是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基地。(辽中南: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0、我国最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是北京中关村。大连计划发展成为中国的“班加罗尔”(班加罗尔是印度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以下我国部分之最
31、我国位置最北、纬度的省级行政区:黑龙江省;我国面积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我国面积的平原:东北平原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地势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含沙量的河流:黄河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面积的湖泊(咸水湖):青海湖
广东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大全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