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地理

初一地理单元知识点合集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4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地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单元知识点合集模板 1

  (一) 日本

  1.组成:日本群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琉球群岛

  2.位置特点: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3.经济特点: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加工——出口工业制成品

  4.工业区集中分布区: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因为这里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厂靠近码头,海陆交通便利;沿岸地区城市人口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也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5.海外投资建厂和销售基地

  6.文化:

  (1)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大和民族

  (2)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和现代并存

  (二)东南亚

  1.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

  3.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农业生产:

  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棕油(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

  椰子(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出口国)

  蕉麻(菲律宾是最大的生产国)

  4.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人口城市集中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5.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1)人种:大多数为黄种人

  (2)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3)旅游资源丰富:曼谷佛塔、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等等

  (三) 印度

  1.世界人口第二大国:

  (1)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印度地形特点:三大地形区分三大地形区,西北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3)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已经超过10亿

  (4)世界文明古国: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之一

  2.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风

  3.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

  4.主要工业部门和城市

  传统工业

  服务外包产业:“世界办公室”;发源中心:班加罗尔

  (四)俄罗斯

  1.国土辽阔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2)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洲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3)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

  (4)气候: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气温自西向东降低,自南向北降低。降水自南向北减少,自东向西减少,降水集中夏季

  2.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1)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俄罗斯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源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有利于重工业的发展

  (2)重工业发达: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3.发达的交通

  (1)客运以铁路、公路为主;货运以铁路、管道,其中管道运输所占比例最大

  (2)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

  (3)太平洋沿海的港口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波罗的的沿岸的港口是圣彼得堡,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是摩尔曼斯克。

初一地理单元知识点合集模板 2

  一,做好学习常规工作。

  常规学习工作,就是同学们获取知识,复习巩固知识的常规工作,也是同学们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主要包括确定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及时复习巩固,单元目标检测,总结等环节。切实做好这些环节,是同学们学好地理的*佳方法。

  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无论做什么,都要有目标。学习地理也一样,有了目标,同学们才有学习的方向。同学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习目标,然后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每节课,每单元需要学习哪些知识,要培养那些能力,同学们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详细的计划。其次,要做好课前预习。预习不仅可让同学们对新知识有所了解,而且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以及学习的兴趣。在预习中,同学们一定要找到新课的重难点。第一步先看教材有几个大标题,从中可以知道教材讲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大标题篇幅大小,文子和图表的多少,大体确定教材重难点。第三步,对重难点内容加以分析了解。第四步,要找出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学习《西亚》这节课之前,同学们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该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的重要地位;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学习重点是: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和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学习难点是: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路线;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及农牧业和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讲,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要舞台,也是学习常规的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同学们听课要做到精力集中,全神贯注,认真思考,思维敏捷。要按老师的意图,看黑板或者看课本,读地图等。做笔记可以在课本上标记,将重难点圈出来,疑难问题打问号。也可以在课本空白处记录。还可以在笔记本上记每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听课效率。

  最后,要及时做作业。作业能够体现本课的重难点,可以让同学们知道自己要掌握什么,问题出在哪儿,并且能及时纠正;还可以巩固同学们的记忆。

  二,掌握综合,分析,归纳的地理学习方法。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与人类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只有采取综合,分析,归纳的方法才能认识理事物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

  把不同事物建立起联系,首先要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地形,位置就相互联系起来了。

  三,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重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概念的掌握,并不要求像物理,数学公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掌握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像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就不是了。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还没有利用价值,也就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很容易理解自然资源这个概念了。

  四,掌握运用地图的方法。

  地图是学习地里的必要工具。会运用地图包括会在地图上查找地理事物和地理区域的方位,范围和基本坏境情况;会通过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实数据,掌握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因果关系;会填绘简单的地图,反应地理事实的分布与联系。因此,同学们要想学好地理就必须掌握运用地图的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如,在读“经纬网图”时,我们能得到知识是:(1)能看到纵横交错有规律的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是纬线。(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且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相等且相交于极点。(3)指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4)经纬度变化规律: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度,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5)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五,要善于动脑,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

  地理学科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在学习时,要善于动脑,向自己问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1)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2)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3)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4)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5)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六,学会梳理知识,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

  学会梳理知识,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时,可采用这种方法。

  课堂上的内容也许当时能掌握,但每个人都会遗忘。为了避免遗忘,同学们要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要围绕复习内容,认真阅读有关教材内容,并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还要做一定量的练习,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深理解记忆。每学完一个单元,要完成目标检测和总结,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巩固自己的不足,力争将知识系统性掌握。

初一地理单元知识点合集模板 3

一、重点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初一地理单元知识点合集模板 4

一、地图

1.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1:1000000的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一百万厘米。

2.相同图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表示范围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表示范围越小。

3.海拔和相对高度

4.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封闭的等高线中心,①周围低,中间高,表示山顶;②周围高,中间低,表示盆地;③两山顶之间的地方是鞍部;④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⑤等高线中间高,两侧低的地方是山脊;⑥中间低,两侧高的地方是山谷

二、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

1.地球上71%是海洋,29%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非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亚、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3.海陆变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4.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排列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亚洲;平均海拔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欧洲。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被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6.板块的运动方式:

a、碰撞挤压:位于非洲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将消失,是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科迪勒拉山系(美洲):美洲版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挤压碰撞)

、张裂:红海将扩大,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作用。

初一地理单元知识点合集模板 5

TAG标签: 地理 知识点

初一地理单元知识点合集模板_精选范文网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地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