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语文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考试知识点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10

学习从来无捷径。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考试知识点1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本诗是韩愈写给中唐诗人张籍的。诗中的“皇都”指的是长安。

2、诗的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早春小雨和春草初萌两个典型特征,写出早春景色和初见春色的欣喜,生动传神。

3、风雨是春天的使者,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本诗中与该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早春,给人以美感,把该句呈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走近细看时,小草似乎又悄悄躲起来,让人看不清什么颜色。

5、“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格言“一年之计在于春”。

6、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景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因为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家更新的欣欣生气之景,而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7、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对早春的认识,请你把这一认识运用到所有事物就会得出一个普遍性的道理。

一切美好事物,的时节,就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的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8、“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9、结合诗的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将象征大地春回的淡淡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对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爱。

10、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考试知识点2

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1重视学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二、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诵读可分四步进行:

1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联系上下文,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三、从文字的角度理解就是时时归纳,篇篇总结。

读懂文言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虚词的掌握程度,这也是很多同学在刚接触文言文时头疼的问题。和小学不同,初中课本上的文言文无论从篇幅上还是实虚词注释上,难度都有所上升。所以建议的学习方法就是准备一个能用三年甚至更久的小积累本,将学过的文言文课文中的实虚词进行合理的积累。

以七年级上册必背的文言文为例:《狼》"屠惧,投以骨。"中的"以"字在详细解释用法时就可以联系前面所学过的所有文言文,将"以"字的用法总结出来,形成一个系统。可联系《观沧海》、《论语十二章》、《诫子书》中"以"字的用法。这样整理成表格的形式,以字为单位,将其不同的解释按照词性、例句、出处进行分类整合,并且在表格下留有一定的空白,方便日后添加修改。这样形成的系统就成为了学生的"独门秘籍",可以贯穿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生涯。

表格:"以"字在七年级上册课本中出现的解释为例整理的表格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考试知识点3

一、重点字词(加粗字听写,常规字了解):

1.《散步》莫怀戚(qī)

嫩芽分歧(qí)取决诀别熬

拆散折断(zhé)折(shé)本折(zhē)腾

粼粼一霎(shà)时刹(chà)那间刹(shā)车

各得其所:每个人都得到好的结果。

例句:妈妈在跳舞,爸爸看电视,爷爷听广播,大家各得其所。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瘫痪暴怒饶恕捶打烂漫暴躁干燥憎(zēng)恨

憔悴荟萃萃取纯粹纳粹鞠躬尽瘁心力交瘁

宿(sù)舍星宿(xiù)一宿(xiǔ)絮叨(dāo)叨(dáo)咕

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例句:听了春游去游乐场的消息,我喜出望外。

3.《羚羊木雕》张之路

攥脸颊反馈犄(jī)角逮(dǎi)着玩羚羊

抹(mǒ)泪抹(mā)布拐弯抹(mò)角

自作主(zuò)张作(zuō)坊

4.《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

隐匿(nì)繁衍(yǎn)菡萏(hàndàn)攲(qī)斜

祷告祈祷(qídǎo)

销声匿迹姊妹繁杂徘徊覆盖

阴影荫(yīn)蔽荫庇(yìnbì):庇护

并蒂真谛谛听缔约缔交

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划线部分默写)

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谈论诗文。因:凭借。

俄而:不久,一会儿。引:拉。顾:回头看。去:离开。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

二、文学常识:(划线部分默写)

1.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2.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3.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往事》、《寄小读者》等。

4.《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趣事)。

三、文言文翻译(核对)

《咏雪》: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召开家庭聚会,他与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太傅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飞起。”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元方这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你很久,你没有来,他已经离开了。”朋友便很生气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四、名著导读:(划线部分会背)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宣扬“爱的哲学”,与母爱紧密相连的是对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二、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艺术上,《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形式短小意味深长,语言清新淡雅、活泼明丽、明白晓畅、情韵悠长。

另注:名著导读中出现的小诗,要将其后的赏析熟读成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考试知识点4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①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②小黑板,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①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封──密闭。

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四课时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⑤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⑥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风景类,物产类;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⑦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考试知识点5

十三岁的际遇

1、题解

“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

取一事。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北

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

2?“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小诗为

什么要将自己喻为“不系之舟”?“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又喻指什么?

因作者在人生的奋斗中将永不停歇?故用“不系之舟”来表达作者对知识和生活的执著追求。“玫瑰、

绿阴、宁静的港湾”喻指两岸迷人的景色和前进中的“避风港”。

3、“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

“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誓言”有什么关系?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只有永不停息的追求?才能

实现自己的誓言。

4、“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说北大“是

师长”是因为?北大给“我”知识?给我追求真理的勇气?“是朋友”是因为?北大给“我”知识?给

我追求真理的勇气?“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是因为?北大给“我”知识?给我追求真理的勇气。

5?理解“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

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和船

工”这个句子的内涵。

这是文中一个精彩的比喻。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不仅写出了北大的丰富?也写出了

北大精神与学术的流动?把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老师比作“舵手与船

工”?不但承接“河流”之喻?而且富有意蕴。写出了从北大建校到现在?再到未来?不管外界如何变化?

北大莘莘学子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永不停息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前行。

6、文以“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十六岁的小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作结?有什么作用?

流露了“我”对“湖光塔影”的无限依恋之情?与七岁时所见照片中的“湖光塔影”相映生辉。首

尾遥相呼应?意味深长。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考试知识点5篇_精选范文网

学习从来无捷径。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