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地理学习方法

高考地理做题技巧方法总结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高考地理的命题和答案往往都有规律可以遵循,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

高考地理做题技巧方法总结推荐 1

一、谐音法

把需要记忆的数据、事物、地名、物产等内容经过重新整合排列组成琅琅上口的和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记起来会事半功倍、甚至永久难忘。如: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组成巨行星的气体—氢、氖、氦(勤奶孩),如地球数据—赤道半径6378千米(庐山齐爬)、极半径6357千米(庐山舞旗)、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米(爬爬试试,新高度:8844.43米),中国的水能蕴藏量—6.8亿千瓦(留点吧),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差值—3分56秒(山本五十六),太阳常数—8.16焦/平方厘米.分钟(倒过来念留一点吧),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由于地处埃塞俄比亚高原可记为压得死呀对吧),纽芬兰渔场(扭疯啦),拉布拉多寒流(拉不拉多—意含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拉普拉塔平原(拉不拉他),爱尔斯巨石(爱尔死),常规能源—水能、煤、石油、生物能、天然气(谁没有生气),星座数量—88(爸爸)等。再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自然保护区湖北神农架、四川卧龙和九寨沟、吉林长白山、广东鼎湖山、贵州梵净山和茂兰、福建武夷山、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博格达、江苏的盐城、黑龙江的丰林、云南的西双版纳、浙江天目山—我不习武,天长地久,封神演义,烦闷才瞅。“我”指“卧龙”,“不”指“博格达”“习”指“西双版纳”,“武”指“武夷山”,“天”指“天目山”,“长”指“长白山”,“地”指“鼎湖山”,“久”指“九寨沟”,“封”指“丰林”,“神”指“神农架”,“演”指“盐湖”,“义”指“锡林郭勒”,“烦”指“梵净山”,“闷”指“茂林”。

二、象形法

就是把所要记忆的材料想象成某种具体的实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其它几何图形,借助形象思维增强记忆。如:亚平宁半岛像一条腿独立于地中海,其脚尖的西西里岛像一只倒立的羽毛球,伊比利亚半岛就像伸向直布罗陀海峡的一只拳头,两者合记是拳打脚踢。罗马尼亚像黑海之滨伸向巴尔干半岛的一只拳击手套,伊朗像摩登女郎夏天头上的太阳帽,阿拉伯半岛像蒙古靴,印度像火炬雪糕,德国像一位神父的脑袋,芬兰像一位翩翩起舞的舞女,蒙古像一只草原雄鹰,哈萨克斯塔像一只乌龟,葡萄牙像一尊复活节岛的巨大的石像,朝鲜半岛像一只大虾,南极大陆像一个大斗点。中国行政区的版图像一只东方雄鸡,省级行政区各有特色—黑龙江曲项向天歌的天鹅,吉林头戴貂皮帽、身穿貂皮衣怀抱猎枪的狩猎者,辽宁一只望猎人而逃遁的兔子,四川像牦牛,山西像海豚,青海一只活泼的长毛兔,甘肃像巨龙,宁夏像企鹅,湖北大盖帽,湖南男士头,江西高高发髻的女士头,和湖南一起一张双人照。陕西像兵马俑,内蒙古像草原雄鹰,重庆像一只宠物小狗,台湾像香蕉,海南像菠萝,云南像孔雀,广东像大象鼻子,山东像卧驼,河南像一只东飞的蝙蝠,江苏倒立的平行四边形,天津像樱桃,北京像心脏。像马蹄,像羊头,福建像腰鼓,广西像狼头,贵州也像一只乖巧的小狗。再如北美洲和大洋州的地形特征可以概括成一个“凹”字。中国的地形特点西高东低三级阶梯,中国的地理特征体现在一个“疆”字上,“三横”分别表示东西走向的三组山脉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字分别表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土”表示帕米尔高原。

许多地理事物往往有形有神有特征,经过去伪存真,巧抓其表里特征进行记忆往往能受到意想不到的功效。

高考地理做题技巧方法总结推荐 2

问题1:老师,地理大题怎么分析?不会做答,求帮忙!!!谢谢了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大题的分析通常分两种方式,一是心里的模板。咱们地理大题很多题目具有固定的分析方式,比如农业区位因素就是需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考虑,自然就是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最少要包括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劳动力等等。这种固定分析角度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基本都讲过的,如果没有,网上也有很多,可以搜搜看看,不过要结合具体省份的具体情况。这是提前做到心里有底。第二就是对于材料和题干的仔细研读,关键词寻找。首先模板是要在具体题目中根据重点强调的。其次通常题干和材料给出的关键词通常会是答案的来源。一定要仔细重视每一个词!比如说到政府补贴或者政府号召,就是要考虑政策;说到山区或平原就要考虑到地形。当然除了这两点,最基础的是要对于基础知识点有良好的把握,这样才能够对于问题足够敏感,心里足够有数。道和术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题目问题,获得高分!

问题2:地理大题得分不高不知道如何答题感觉无从下手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其实咱们地理大题相比于文综其他科目大题来讲算是比较好得分的,一方面分析的难度不是很高,通常答案要点都可以从材料描述中寻找到关键词,进而丰富成答案。这要求我们关注材料每一句话,并努力从中挖掘关键信息,和已有知识匹配,形成答案。另一方面其实每一类型的大题思路比较固定,这种类似于模板的东西在地理大题思考的时候很有用,能过帮助我们形成思路并减少遗漏要点的的可能。比如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重点一共只有五个方面:流量、流速、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那么如果我们记住了,以后再遇见类似的题目,就可以按照这个思路依次比对,筛选这道题材料和题干中涉及到了五条中的哪一点或者哪几点,然后重点展开。总的来说,第一步都是要先对课本知识点有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材料,并积累大题模板,以后遇见大题就会有思路的多。有经验的老师一般会整理答题套路,如果学校老师没有给出,网上也有很多可以参考的,不过最好和本省题目相结合,具体考试的到时候根据具体题目再进行具体重点展开,积累多的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问题3:老师,关于大问题的技巧和模板是怎样的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大题的技巧一共无非就三个方面,一是前提对于知识的把握,这样看到题目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并定位到所学知识点,提高对于知识点的敏感性;二如果算是技巧的话,那就是仔细读材料和题干,一个字都不要放过!每一个字都有可能成为答案的来源,尤其是有些时候题目比较新颖,通过研究题目和材料会提供大多数的答案信息。比如题干涉及"补贴",那答案基本就要涉及到政策支持;比如题干强调喜温凉,那答案就要强调这地方气候特征,比如纬度高,光照弱,或者全年温和等等。第三就是积累答题思路和模板,比如答农业区位就是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自然需要涉及气候、地形、土壤、水几方面;社会最少要涉及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技术几个方面。这样做题的时候就能提前心里有数也不慌了。这种模板大部分老师都会总结,如果没有的话上网搜搜会发现特别多~不过一定要结合具体省份考试情况哈。有了基础模板之后再做题的时候还要自己总结,将模板具体化,并且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才行,这样模板才能给咱们帮助~加油!

问题4:老师,最后三十天如何提高地理选择题?对于涉及农业的常识性选择题如何才能不失误?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首先,选择题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基础知识点的漏洞。现在咱们高考的时候很可能每一个选项都涉及了不同的知识点,其中一到两个知识点如果有漏洞就很可能选错答案。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回归课本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都知道知识具有遗忘性,因此这些天我们可以每天花半个小时时间好好过一个章节的知识点,一共章节也不多,剩下的时间肯定够了。基础知识过一轮就会发现好多原来选不出来的选择题,其实根本没有干扰项,知识清楚了就能够选出来,这对于做选择题会有特别大的帮助。常识的内容更是如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背了,因为不涉及太多理解的内容,比如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等等,就叫这个名字那没办法了,咱们只能去记。不过在记背的时候也可以想一些办法,进行理解记忆逻辑记忆。比如通过大气环流能够知道不同经纬度海陆位置是什么气候以及大概的地理位置,然后能够了解气候特征进而就知道了植被,对应记住的具体类型就可以了。第二点,当然只看书也是不行的,平时跟住老师的复习,一模二模题保持手热,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每做一道题要把每一个选项都弄清楚,不明白的要想方设法弄懂。就像你要给别人讲,要讲明白一样的要求,这样虽然一晚上可能只能做几道题,但是也会有真正的的收获!最后的阶段放平心态,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考场就会少遇见一个,我们就会多的几分。越到最后,除了知识,越考察大家的心里素质。加油!

问题5:老师感觉自己知识点背的很熟了但是做题没有分尤其是地理选择题错很多不知道原因出在哪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文综选择题分数很高,两道选择题差不多就等于一道大题了,所以常说得选择者的天下。而选择题其实是我们文综最好提分的部分,比大题快得多,因为大题对于学科素养的要求会更高。选择题丢分多一般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知识点不扎实,不系统。很多时候我们每个知识点都努力的的背了,但是对于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到不够,这样在进行综合考察的是后就不知道怎么应对了。比如农业区位因素就算我们背下来了,我们知道这道题应该答气候因素,但是对于相应气候知识无法迁移过来,更不知道海陆位置和地形都对气候有影响,可能就无法更全面回答这道题。所以如果咱们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下一步就是要自己画画逻辑思维图,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尤其是自然地理,内在关联想很强的。第二个原因是读题不够仔细。很多题目我们一对答案就豁然开朗,但是自己做的时候就是选不出正确答案。比如问我们洪涝灾害空间分布的特点,人家说夏天严重,就是不对的,因为夏天是时间概念。所以很多同学会在这部分丢分,就是对于题干理解的不够。当然还有就是每年都会有些题目思维真的很难,所以错两道以内一般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最好不要多错,累加起来很可怕的。对于我们就是从今天开始每天一个章节知识点,先扎实自己基础,同时对本省市近年来的题目进行练习(新课标全国就做全国),而且要每道题吃透后再做下一道,不会的翻书问老师同学,否则自己默默刷题完全没有意义。平常练习时候注意图解法、因果联系法、排除法、代入法、优选法五种大方法的灵活运用要注意选择题的提升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点的提升,错题数量会逐渐减少,但是要做到全对也是非常难的,因此一般学生每科错一道题到两道是可以原谅的,再多就要特别加强了。坚持就是胜利,加油!

问题6:老师大题如何分点合适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大题从考官阅卷角度上来看,考官当然最喜欢清晰明了一眼能够看清你有几条,能够顺利找出关键点的答案了。至于具体如何分点,第一最普遍的就是12345标记清楚。具体题目的话还要根据题目来针对性处理。比如问条件,我们可以用自然人文的思路,或者有利不利的思路来进行大点划分;问原因也可以从主观客观两方面也就是人为自然两方面;问影响自然就是积极消极。如果问的更加细致,比如问某地种植某种作物的自然原因,那就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四方面来答。大的角度划分是靠咱们平常的积累,小的角度的划分通常上课的时候老师都会讲过如何分析这一问题~按照先分大点,每个大点按照具体指示分成小点,每个点标记序号,考官看起来赏心悦目,咱们的分数得起来也就会越容易的~

问题7:老师我选择题老错一大堆,人家蒙的都比我对的多,但我也看书的,就是不会应用。。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地理的选择题还是挺难的,一部分考察的比较基础,但是通常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细致也比较多。而且咱们地理的一个问题是教考分离,就是考试的知识点相比于书上的知识点要多的多也要深入的多。所以如果光是看书的话确实很难应对考试,上课的时候老师针对于知识点进行的发散展开思路拓展等等对于大题特别重要,因此复习不光是看书,也要看笔记,如果老师讲的也比较少,建议可以考虑参考教辅书,比如五三之类的都还比较好用,参考对于知识点的展开和细化,以及不同的角度,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识点~出了知识点本身之外,咱们不要纠结于自己错了很多,咱们更多要去考虑自己这道题为什么错了。比如拿出自己做的一套卷子,来分析,画个饼图,因为知识错的有哪些,因为读题不仔细的有哪些,因为思路不理解的有哪些,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都要想明白,这样我们就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错了,也就知道该如何针对性联系了!

问题8:怎么找全答题点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这个问题和刚刚同学提高的大题怎么分析其实是有共同点的。怎么找全答题点,一是心里的模板。咱们地理大题很多题目具有固定的分析方式,比如农业区位因素就是需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考虑,自然就是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最少要包括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劳动力等等。这是提前做到心里有底。这个知识点的每个题都在这框框里,每一个依次考虑就行了。第二就是对于材料和题干的仔细研读,关键词寻找。首先模板是要在具体题目中根据重点强调的,材料涉及多的要重点展开,没涉及的可以考虑少说甚至不说。其次通常题干和材料给出的关键词通常会是答案的来源。一定要仔细重视每一个词!比如说到政府补贴或者政府号召,就是要考虑政策;说到山区或平原就要考虑到地形。筛选好基础答案。有时会一些具体题目角度比较新颖可能也会涉及一些具体当地的因素是咱们课上没有讲过的,这种通常材料中会有描述,进行提炼放入筛选好的答案中就行了。这样通过联系基本是能够答到绝大部分的采分点的。不过咱们文科的答题给满分也不太容易,先做到点找全,每点丰富好,就离高分很近了!

问题9:地理感觉该背的都背了就是成绩低尤其是选择题很差怎么办呢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咱们地理的情况是光是背可能还不行,出了记背知识点之外,还需要搞清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为考察时候通常是很多关系性知识点一起考察。搞清楚了联系在做题的时候能够更快的迁移串联,正确率也会更高。二,就技巧来讲的:图解法、因果联系法、排除法、代入法、优选法都可以练习用一用。图解法最重要,主要意思分为多种,如果要是无图材料考题,可以通过简单绘图方法得出。简图材料考题也可以自己画上辅助线,特别是有等值线的题目。图片比较详细,但是看不出来的,可以采用图图转换法,用在局部整体中替换,找到切入点。我们地理就是要看明白图,弄明白图中的要素,等温线、等高线、经纬度等等,并且结合各个答题要素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果联系法,就是这种联系将地理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联系起来,既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和人文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判断。应注意两点:一是确定因果联系类型,是以因求果,还是以果溯因;是一因一果、一因多果,还是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二是获取图文信息,并条用知识行进思维链接,确定四选项与题干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排除法一般用来解决文字性材料,一般有两个明显错选,一个迷惑选项,需要我们找出反例。代入法的意思就是把选项内容带入题感,一般计算类和关联类比较实用,这种题少,但是很难。对于优选法,我们要注意仔细审题,有的时候涉及知识面会比较广,这时候我们要看"最""主导""根本"等等关键词,排除相对不符题意的答案,与排除法经常结合使用。好好练习就可以灵活运用了~加油!

问题10:我经常答非所问,这该怎么解决呢

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答非所问很可能是读题部分出了问题,对于关键词不够敏感,不知道考官到底在考察我们。文综题目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大题,最重要的是找到题目关键词。而对于关键词的敏感度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对于全部知识点的熟悉程度,读题其实是在阅读过程中逐词在大脑的知识储备中检索与之有联系的知识点,每一道题都不是平白无故出的,而是有对应知识点的重现,这就需要我们对高考说明的一级二级三级知识点烂熟于胸,这样就能准确看出原来命题人想问我啥。第二就是自己的地理敏感性和敏锐度,这个来源于平时生活中的积累和观察(比如看地图),还有做题的经验,无他,但手熟耳。

高考地理做题技巧方法总结推荐 3

1.自然地理重原理(推理)、人文地理重内涵(品味)、区域地理重材料(挖掘)

2.选择题重基础靠运气,客观题重材料靠能力

3.客观卷三步走:先材料 后模板 最后常识

4.经纬网 先标记(EWSN)后定位(大致区域)关键定气候(纬度+区域)

5.天气系统:先排高压 后定低压(中心为气旋 槽线为锋面 左冷右暖 冷气团一侧降水)

6.判断流向看地形 判断地势看流向 判断风向看气压

7.等值线:先宏观看趋势 后微观断异常(疏密定梯度 弯曲定高低 闭合定大小)

8.相减看“0”——自然增长率(≧0 人口总数持续增加)

相除看“1”——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

9.图例是地图构成要素,是答题思维角度

10.扩大规模类问题答赞同—条件+意义(就业+经济+产业)

11.一组材料一起做(相互印证)、换序做(1题难先做2题)

高考地理做题技巧方法总结推荐 4

一、辩证评价类: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关键词

➤ 评价类试题一般有两种情况:

1. 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 给出限定条件,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从××方面进行评价”。

二、意义类:要注意两个方面

1. 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从组成地理环境的五要素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2. 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三、对策措施类

设问形式: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 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

1. 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 解题时有两个注意:

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

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全面,有针对性、合理性。

●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确定

① 发挥区域自然条件及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

② 防止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地区经济,防止生态问题出现的主要措施。

●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①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②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 解决措施

1. 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 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

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四、成因分析类

●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自然原因(地形地势、地质、气候、水文等); 人为原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社会经济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状况)

例: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

③人(社会因素)—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调蓄能力。

●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 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 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3. 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

4. 空气密度

● 影响气温的因素:

1. 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 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 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 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 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 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 气温或气候特征成因分析:

① 不同纬度(大范围)------太阳辐射差异;

② 同纬度地区(局部地区)----下垫面性质差异(地形、海洋、洋流的影响);人为(植被破坏、城市热岛)

● 地形成因分析: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 影响降水的因素:

1. 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 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 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 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 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 降水特征成因分析:

① 不同纬度(大范围)------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

② 同纬度地区(局部地区)---下垫面性质差异(地形、洋流),人为(植被破坏、湿地破坏)

● 沼泽的成因分析:

(天)降水或河流:降水多,河流多,河流有凌汛,河水泛滥漫溢。

(寒)气候: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地)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

(冻)土层:冻土层广泛发育,不利地表水下渗;

●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 气候:气温高、降水少(或背风坡)、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 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 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 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冬季海水上泛

3. 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 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 河流水能资源丰富成因分析:

1. 地表起伏大(或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2. 降水丰富(或流域的汇水区域广),河流水量大。

● 以“来多去少”原理来分析洪涝成因、湿地(沼泽)成因类问题。

➭ 沼泽成因一般规律:

(来水多)降水多;河流多;凌汛

(去水少)排水不畅;蒸发弱;多冻土

➭ 洪涝的治理措施:

●(减少上游来水量)修水库;植树造林。

●(加大去水量)疏浚河道;裁湾取直;建分洪区;开挖新的入海口。

● 以“供小需大”原理来分析水资源不足、能源短缺、粮食短缺类问题。

➭ 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的原因:

(供应量少)年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少;降水的变率大;水污染较严重。

(需求量大)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 解决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增加供应量)跨流域调水(增加区域外供应量);合理开采地下水;兴修水利工程;海水淡化(增加区域内供应量)。

(减少需求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产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 以“你大我小”原理来分析水污染、大气污染类问题。

➭ 渤海水污染严重的原因:

(污染物来源量大)环渤海地区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排入渤海的废水等废弃物多(区域外来源);海上石油生产和海洋运输造成油类等污染物的泄漏(区域内来源)。

(净化能力小)较封闭海域,海水与外洋交换少;面积较小,海水较浅,水量较小,净化能力弱。

高考地理做题技巧方法总结推荐 5

1、聚合思维法

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2、逆向思维法

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3、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5、形象思维法

这种方法就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巳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7、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教师只要提示学生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

8、演绎思维法

这是由一般地理原理推断个别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的思维方法。如地中海式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非洲大陆西南角属地中海式气候,所以这里必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9、归纳思维法

归纳思维是由一系列具体地理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导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维方法。如我国北方的黄河,海河,辽河等河流,除了它们各自的特性之外,都具有含沙量大,水位变化大,冬季结冰等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加以归纳,即可得出中国北方河流水文的一般特征。

10、选言排除法

选言排除法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如世界地势最低的国家是:(1)芬兰(2)瑞士(3)冰岛(4)荷兰,本题用选言排除法,确定答案为(4)。

TAG标签: 方法 经验 技巧

高考地理做题技巧方法总结推荐_精选范文网

高考地理的命题和答案往往都有规律可以遵循,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 地理必修二农业地理的设题技巧 一:题境的选取 目前,在综合试题的设置中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取地球上的某一个区域,区域选择大比例尺,这样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