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各部分地理知识学习技巧及解题思路点拨经典整理
相关文章
新生学地理,必须要知道哪些技巧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超详细地理学习技巧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中各部分地理知识学习技巧及解题思路点拨经典整理 1
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高中各部分地理知识学习技巧及解题思路点拨经典整理 2
一、月相的变化:“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上上西西”是指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出现在上半夜的西天,月面朝西。“下下东东”是指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日)出现在下半夜的东天,月面朝东。
二、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地球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三、地球的公转速度:“近快远慢,近冬远夏”。
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越近,公转的速度越快;离太阳越远,公转的速度越慢。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此时属于我国的冬季;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此时属于我国的夏季。
四、地球自转偏向力:“北右南左,赤道不偏”。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五、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求出时差,东加西减”。
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时刻要更早一些。计算的方法分两步:(1)根据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时间相差4分钟,求出两地的时间差;(2)未知时间=已知时间±时差。若未知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面,则相加;若未知时间在已知时间的西面,则相减。
六、气压高低的比较:“上低下高,高高低低”。
垂直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符合“上低下高”原则,即越往上,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越往下,气压越高。水平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看等压面的弯曲状况,符合“高高低低”原则,即等压面向高处弯曲为高压,向低处弯曲为低压。
七、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两个8字,上逆下顺”。
全球大洋环流分为两大环流:一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二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环流。可在南北半球各写一个“8”字来掌握其运动方向,两个“8”字以赤道为界。每个“8”字,上面那个圈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和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下面那个圈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
八、北印度洋季风环流运动方向:“夏p冬b,夏顺冬逆”。
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吹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p”;冬季吹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b”。用字母的线段表示季风的风向,用弧线表示洋流的流向,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掌握。
九、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十、等高线图的判读:“凸高则低,凸低则高”。
“凸高则低”是指一组等高线由数值低处凸向数值高处,则该地区地势比相邻地区更低,为山谷:“凸低则高”是指一组等高线由数值高处凸向数值停薪留职处,则该地区地势比相邻地区更高,为山脊。
高中各部分地理知识学习技巧及解题思路点拨经典整理 3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x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
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x15。
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 Vф=V赤道cosф=1670cosф km/h ; 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
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8.昼夜长短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 /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 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温度计算: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②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③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下100m,地温增加3℃。
11.气压梯度计算: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即为气压梯度,计算公式为△P/△d
12.河流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一蒸发量
1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14.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
15.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量/该地区人口总数
16.运动器感觉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运动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减)。
高中各部分地理知识学习技巧及解题思路点拨经典整理 4
一、命题规律
选择题作为地理高考的基本题型之一,具有设问明确、知识覆盖面广、作答简便、评分客观,有利于考核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优点,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选择题在高考地理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几乎达50%,因此选择题的得分情况是影响地理成绩的重要因素。
1.较强的综合性,考查的知识点细,部分题紧扣时事热点
2.多为题组方式(一个材料下包括2个及以上选择题)
3.利用社会热点切入
4.对纯记忆知识的考查相对淡化,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5.材料型选择题有逐年加大的趋向
6.考查学生思维深刻程度的选择题比例加大
二、地理选择题的质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命题时一定会考虑并提高选择题的迷惑性。而考生在应试过程中,为了能更有效地反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提升解答选择题
的速度与正确率,就必须熟知选择题常见的质疑方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混淆概念
在涉及概念的选择题中,往往是通过混淆相关概念,或利用考生对某些概念的模糊和片面认识来置惑诱错。对于这类试题,考生必须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比较,注重其和外延。
2.以偏概全
某些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在特定的时间或地区内是正确的,但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选项中的表述以偏概全时,往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这时要从多角度去思考,或从语法、逻辑的角度去分析。
3.表述绝对化
选项中绝对化的表述大多是错误的,但有些绝对化的表述是正确的,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分析这类问题时,使用反例法往往比较有效。
4.定势诱惑
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很多考生很容易误入圈套,掉下陷阱。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分析思维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要注意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5.误联因果
选择题中的因果关系有两种:一种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另一种是选项本身具有的因果关系。解答这类试题时,一定要搞清楚其因果关系是否正确。
6.变式迷惑
这类选择题主要是通过变换试题的表现形式,如图文转换、形式变换或通过新情境的干扰来增加试题的迷惑度。
7.无图考图
这类试题在近年的地理高考中比较常见,也是考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要引起重视。解答这类试题要求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平时一定要加强对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8.隐含信息
这类试题的关键信息往往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如果没有把握住题干或图表中的关键信息,必定导致答案错误。因此,解答这类试题要特别慎重,而且要注意检查。
9.前后矛盾(正误同项)
有些选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确的,也正因为如此,其迷惑度明显增加,也很容易导致考生误入陷阱,应特别注意检查。
10.支不符干
这类试题的迷惑度更大,因为其选项本身往往是正确的,只是因为不符合题干的要求而不能成为正确答案。
11.新名词、术语的干扰
在与时政地理有关或能反映地理研究新成果的试题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新名词、术语或陌生地名,而这些新名词、术语或陌生地名增加了试题的迷惑度,解答这类试题往往用排除法。以上列举了高考地理选择题命题时常用的置疑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有利于提高答案的准确率,提高选择题的解题能力。
三、掌握解题步骤
根据选择题的形式、特征及解题要求,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一般有如下步骤和要求:
1.仔细阅读题目,相信第一印象,避免在一道题上花太多时间
2.认真审读题意,读懂题目说明
审题是一个分析问题、寻求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要认真通读试题,理解题意,看透题干
“在问什么”“要考什么”。审题时要抓住三个关键:解题条件、题干要求、解题思路。
3.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条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特别要看清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东”“南”“西”“北”“大”“小”“高”“低”“上”“下”“不正确”等。试题中的信息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就是题干中提供的明确解题条件,这是解题时比较容易获得的信息;隐性信息是指隐藏在题干、选项和地理图表中,需要通过分析才能获取的信息,这种信
息需要考生认真分析、仔细思考才能获得。
4.分析题干条件
题干给出的条件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审题时必须准确提取这些条件,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条件
(2)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隐蔽性。
(3)限制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
(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不仅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5.分析“项”“干”关系
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最后选出答案。
高中各部分地理知识学习技巧及解题思路点拨经典整理 5
1.识记型选择题解题指引
该类题主要有直接设问不完全叙述设问的特点,一般导语明确,题干及信息叙述简明、清晰、准确,选项简短,只是选项具有似是而非的感觉。通常以文字或数字形式来考查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判断应用、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和评价等能力,属于简单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首选方法是排除法,即首先对选项宏观浏览,对于与题意无关和肯定错误的选项首先排除,然后从剩下的选项中运用熟悉的原理进行推断、筛选、排除,直到得出答案,如典例方法一。也可以从题干出发直接联系相关概念、原理等对比选项判断,但这一方法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记忆要求较高。
2.组合排序型选择题
该类题目一般是指依据题干和材料提出的限制条件将选项按照时空演化或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列组合,要求选定其对应关系。虽然题干比较鲜明,但备选项组合迷惑性较强。组合选项一般分为有序与无序两类。对于时空组合排序型题目可以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地理原理进行排序后对照备选项确定答案。对于逻辑性组合排序型题目应从备选项出发,采用排除法进行,即排除选项中包含有错误组成的选项,只要有一个是错误的其他的就不用看了,一般多项组合排序的确定两三个肯定正确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
3.归类型选择题
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类题型就是在题干部分先列出几个同类的地理事物,要求对所列地理事物进行归类。一般题干分类标准比较隐蔽需要通过自己分析确定。宏观所罗列的地理事物,找出并分析明确分类标准,或按照自己掌握的标准归类所罗列的地理事物,对应选项找出答案。
4.推理型选择题
给出有一定关系的两个地理事物中的一个,要求从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之与题干地理事物的关系符合命题立意要求。审清题干叙述,分析理解地理事物关系(如从属、并列、因果、条件关系等),明确题干的要求,运用所学原理、规律将选项与题干组合,分析推断与之相符的最佳答案。
5.比较型选择题
考查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类似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析判断、比较鉴别能力。常见题型有两种,一是题干明确而选项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分析;二是选项明确而题干要求从不同个角度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运用相;
6.图文材料型选择题
奔雷题目是综合题的一种转型,难度适中,阶梯的关键是一句图文材料对信息进行获取与整合,借助所学地理规律与原理分析推断其相互关系,需要有较强的第六空间思维和分析评价能力。对信息的获取与整合(方法技巧见专题),借用相关原理贵了吧解答题目,解题钱先宏观地浏览一下选项对分析角度的提示,特别是文字内容复杂、空间较强的无图考图选择题,尽量将图文转换,采用以图释义法解决。
7.配对型选择题解题指引
这种题型在结构上包括题干和与之相配的多个选项。题干与选项的数目可以不等,且选项选用次数也不固定,但每个题干只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做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导语叙述,它是题干和选项配对的依据,有时也说明选项被选次数。首先应细看指导语,明确题干与选择配对的关系;其次对备选答案都要思考,理解含义并按其本质内容加以区分;然后将问题与选项对照,从中找出最佳答案与之配对。
高中各部分地理知识学习技巧及解题思路点拨经典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