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大全模板
相关文章
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知识高二期末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大全模板 1
产椰枣最多的国家:伊拉克(1981年产量占世界2/5)
产椰子最多的国家:菲律宾(占世界产量1/4以上)
产柑橘最多的国家:巴西
最大橡胶生产国:泰国(马来西亚?)
最大蕉麻生产国:菲律宾
长绒棉:埃及
可可:加纳
剑麻: 巴西 坦桑尼亚
油橄榄:西班牙或意大利
甘蔗:巴西
油棕:马来西亚
农作物之故乡:
水稻:中国
小麦:中国
玉米:墨西哥
马铃薯:南美洲
大豆:中国
可可:南美
花生:南美洲
茶树:中国
桑蚕:中国
烟草:南美
黄麻:东南亚
咖啡:北非
橡胶:亚马孙河口
丁香:马来群岛
柑橘:中国
葡萄:地中海沿岸
菠萝:南美
核桃:伊朗
栗树:中国
畜牧业,渔业,林业之最:
养猪:中国
养马:中国
牛最多的国家:印度(约3亿多头,占全球总数的1/5)
羊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有2亿多只,人均12500只)
羊毛出口最多:澳大利亚
绵羊出口最多:澳大利亚
骆驼:索马里
养鸡:中国
蜂蜜:俄罗斯
渔场:北海道
森林资源:俄罗斯
热带雨林:巴西
木材进口:日本
工业:
钢铁:中国
造船:日本
汽车:日本
水泥:中国
化肥:中国
造纸:美国
手机:中国
电话:中国
飞机:美国
计算机芯片:美国
彩电:中国
冰箱:中国
交通:
铁路:美国
公路:美国
高速公路:美国
内河航程:俄罗斯
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 2350m
海拔最低的洲:欧洲 300m
最大的洲——亚洲,面积4400万Km2
最小的洲——大洋洲,900万Km2
跨纬度最多:亚洲
最热:非洲
山脉最多:亚洲
活火山:亚洲
高峰最多:亚洲
海岸线最长:俄罗斯
跨两洲的城市:伊斯坦布尔
水城:威尼斯
佛教寺院:泰国
伊斯兰圣地:麦加
电影城:洛杉矶
啤酒城:慕尼黑
汽车城:底特律
港口:鹿特丹
最冷的首都:雷克雅未克
雾都:伦敦
音乐之都:维也纳
地壳最薄:太平洋海沟
分布最广的海洋生物:硅藻
最长的城墙:长城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使用最广的语言:英语
最著名的金塔:缅甸瑞光大金塔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大全模板 2
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 市场广阔
③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能源基地建设
① 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①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② 调整产业结构;
③ “三废”的治理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尼罗河文明 两河文明 黄河——长江文明 印度河——恒河文明
田纳西河
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不同地段的保护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① 18世纪下半叶 :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② 19世纪后期 :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③ 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
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
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大全模板 3
最大的海:珊瑚海(太平洋西南) 479.1万Km2)、其次阿拉伯海和南海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亚、欧两洲之间,11350 Km2),其次亚速海和渤海
最咸的海:红海(北部盐度有42‰,比起世界海水准均盐度35‰高得多)
最年轻的海:红海(4000万年)
最温暖的海:红海
最淡的海:波罗的海(海水盐度只有7~8‰,各个海湾盐度更低,只有2%)
唯一没有海岸线的海:马尾藻海
最清澈的海:马尾藻海(目视可达72m)
岛屿最多的海:波罗的海(约有6500多个大小岛屿)(爱琴海?)
最著名的涌潮:钱塘江潮
最大的洋:太平洋(面积17968.7万Km2,南北长度约15900Km,东西最大长约19900Km)
,也是最深的,水温最高的,锰结核最多的
最小的洋:北冰洋(面积1405.6万Km2)
最深的洋:太平洋(平均深度4028m,最深点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m)
最浅的洋:北冰洋(平均深度1200m,最深点南森海盆5449m)
海运最繁忙的洋:大西洋
最大的洋流:西风漂流,也是最大的寒流
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最大群岛:马来群岛(亚洲)243万Km2,含印尼13000多个岛和菲律宾约7000个岛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北美洲)217.56万Km2(另数为216.6086万Km2)
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查亚峰海拔4884m),也是分属两国的最大岛屿
唯一分属三国的岛屿:加里曼丹岛(分属于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亚洲)322万Km2
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澳大利亚)21万Km2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非洲)1670Km
最曲折的海峡:麦哲伦海峡
船只通过最多的海峡:英吉利海峡
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最深的海峡:德雷克海峡,也是最宽的海峡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最深处)11034m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印度洋)217万Km2;墨西哥湾,几内亚湾次之
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美洲)1.5万Km
最长的山脉:雄据七国的安第斯山脉,被称为“南美洲的脊梁”,南北纵长9000km。
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海拔7000m以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中、尼边境)海拔8848m(8844.43m?),是地球之巅,“世界屋脊”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海拔4000m以上
地震最频繁的国家:日本,平均每天4次
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南美洲)6960m
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日本)周长达100Km
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埃特纳火山(已达210次,意大利)
轮廓最完整的火山:马荣火山,其次富士山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500多万 Km2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560万Km2,其次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337万Km2
最大的自流盆地:大自流盆地
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
最大三角洲: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8万Km2,长江、湄公河三角洲次之
最低的洼地::死海(亚洲西部) 湖面海拔-392m(-400m?)属陆地表面最低点;吐鲁番盆地第4,死谷第7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777万Km2,其次维多利亚沙漠,阿拉伯沙漠
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中国最大沙漠)
最大的黄土地貌区:黄土高原(风积高原),全球最广的黄土分布区
最大、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496.3m;(平均深5000m,最深5382m)。其次为科罗拉多大峡谷。
最深的河流峡谷:金沙江的虎跳峡
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最深处达2000m,总长度超过6400Km,相当于地球周长的1/6,被人们称为“地球上的最大伤疤”)?
最长的洞穴:猛犸洞(美国)长240Km
岩溶地貌最发育的高原:喀斯特高原,其次云贵高原
海拔最高的长河: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3000m以上)
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南美洲)(长度6400km,世界第二)入海流量11万m3/s,(另有认为是222440m3/s),占全球入海流量的1/5,是尼罗河的50倍;
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南美洲)705万Km2,刚果河,密西西比次之
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也是流域面积最广的内流河(欧洲,全长3690Km),长度中锡尔河,阿姆河次之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大全模板 4
1、文化的社会作用?
①(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③(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②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为什么:世界各民族间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的社会实践决定了文化是世界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文化是民族的。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1)途径: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④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2)主要手段——大众传媒:作用和特点——能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从“走出去”的角度: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繁荣。②从“引进来”的角度: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游戏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7、传统文化的特点?
特点:(1)继承性(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同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8、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9、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0、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教育。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产生重要影响。
11、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②(基本途径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同时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③(基本途径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⑤文化创新要依靠人民群众,满足群众的需求
1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汉字(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⑴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⑵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⑶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3、发展民族文化的意义?
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意义: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5、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2)“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16、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大众文化
(1)发展大众文化的原因: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样化、多方面的特点(2)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17、如何何净化文化环境or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国家——①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④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风尚。文化企业——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切实履行文化传承的义务个人——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眼力,拒绝污染,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18、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必要性:多种文化并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③重要性:引领社会思潮,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9、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②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投入、设施)
③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④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思道修养和文化修养。
20、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21、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2)主要内容:——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重点:增强诚信意识(3)要求: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
2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地位:
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3、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①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无止尽的过程。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学习科学理论,树立崇高理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24、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①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保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立足于中特实践,发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汲取世界文化长处,不断创新,满足群众需求,发展大众文化。
④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大全模板 5
区域地理知识体系
一、空间定位
1.根据地理坐标定位
2.根据相对位置定位(参照重要的点和线:如城市、海陆位置,地理界线,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等降水量线、铁路线等)
3.根据区域轮廓、形状定位
4.根据地理事物典型特征定位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水文特征、动植物特征、土壤特征、自然带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定位的重要线索。从所处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自然带、地形单元、板块位置等判断。
5.根据特殊地理事物定位
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
二、自然地理特征(从各组成要素及相互联系分析)
1.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是指地球上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例如,中国处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这是用与中国有空间关系的大洲和大洋来说明中国的位置。
(1)绝对位置:用经纬网来确定。(进一步确定半球位置、高中低纬、天文五带位置)
(2)自然地理位置,指某一事物与周围陆、海、山、河等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海陆位置(如大陆东岸、西岸;临海、内陆,对交通和降水有影响)、所处的寒温热带、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自然带、地形单元、板块位置等。
(3)政治地理位置,指一国与邻国具有政治意义的空间关系。(与哪些国家相邻、相对位置关系、及其战略位置)
(4)经济地理位置,指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经济区位(苏南靠近长三角,接近市场,易受其辐射带动,比苏北发达)、交通位置(武汉成为交通枢纽与武汉位于中部地带的中心有关)
地理位置是影响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地形的知识结构:
包括地形特征:海拔、地面起伏及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组合。
地形成因:内力作用(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
特殊地貌、地质灾害、地质资源、地形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表述区域内某要素的特征:突出类型的比例构成和分布的空间结构。某区地形、气候、资源的特点描述都如此)
3.气候的知识结构:
气候要素:如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降水(季节变化、干湿地区)、气压、风(盛行风、所处气压带和风带)、蒸发量的特点和分布。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名称
气候分布:分布规律和具体地区
气候特征:气候要素在时间上的不同组合,如夏季高温多雨;又分某类型、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气候资源:光照、热量、降水、风
气象灾害:台风、洪涝、干旱、寒潮、低温冷害、沙尘暴
气候评价:以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与否为标准
气候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4.河流(湖泊)的知识结构:
河流的性质:外流河、内流河、时令河
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河网密度、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特征(弯曲系数、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流经的地形区
水文特征:流量大小、水位变化及汛期(长短、次数)、有无冰期(凌汛)、含沙量、落差、流速、水能
水利及开发利用:如水能:水能资源(流量+落差)、坝址、技术、资金;航运:大坝、船闸、港口
水害及治理(裁弯取直、疏浚河道)、河流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湖泊的知识结构:类型(淡水湖或咸水湖)、成因、水文特征、流域概况、利用及治理。
5.自然植被、土壤的知识结构:
类型、特点、分布、成因、问题、措施、代表性品种。
6.自然带
7.海洋:海水的温度、盐度、洋流、与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关系
8.自然资源:气候资源、陆地自然资源、海洋资源的特点(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开发利用条件
9.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三、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的知识结构:
农业部门及结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产品(动、植物)及分布(重要的农业区)、区位条件、耕作制度(熟制)、耕地类型、生产特点(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主要问题及措施、发展方向。
2.工业的知识结构:
主要部门及结构、产品种类、工业分布(地带、基地、中心)、区位因素(包括城市内工业区的选择)、主要问题及措施、发展方向。
3.交通的知识结构: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线的分布及点的位置、区位条件、交通运输的意义、功能及作用,沿途资源及经济发展。
4.城市的知识结构: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分布、城市化、城市职能、对外联系方式、城市功能分区及结构。
5.人口、商业贸易、旅游、文化、国际组织等的相关特点
6.经济特征: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征可以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结构、工农业产品及在世界的地位和意义、生产分布、贸易特点、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等方面归纳。
四、评价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整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人口状况、生产基础对人类活动有怎样的影响
针对区域发展的资源优势和限制性因素,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开发和治理不同地区在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五、反映各类地理事物空间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图表形式(点、线、面、图形、数据表格)及判读技能。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大全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