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集锦
相关文章
高二年级有两大特点:第一点是教学进度快。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第二点是高一的新鲜过了,距离高考尚远,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最新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集锦 1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最新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集锦 2
(1)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2)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河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简称“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郑州,有大量古代历史和文化遣址。
(4)有“古代历史的博物馆”之称的陕西省,是古代秦国的所在地,所以称“秦”或“陕”。陕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称长安),是我国着名的“千年古都”。
(5)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简称“晋”,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6)有“北大仓”(粮仓)之称的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也是最东的省份,简称“黑”。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
(7)甘肃省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兰州市。
(8)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水容量最多的湖泊。古代叫“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
(9)“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指的是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贵阳市。贵州省出产的茅台酒被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也是中国的国酒。
(10)安徽省出产“文房四宝”中的纸、墨、砚,它简称“皖”,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返回目录
最新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集锦 3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
2.震中--避震
(1)十几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2)室内避震--"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3.震后--自救与互救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
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2.洪水应急
措施: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洪水中的救助
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①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②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③大雾和沙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最新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集锦 4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⑶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国的侨乡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⑴工业化的推进:
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技术产业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
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市场腹地都处于劣势)——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
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后,缺少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型缺水、噪声等)——加强规划与管理。
⑷“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最新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集锦 5
区域地理知识体系
一、空间定位
1.根据地理坐标定位
2.根据相对位置定位(参照重要的点和线:如城市、海陆位置,地理界线,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等降水量线、铁路线等)
3.根据区域轮廓、形状定位
4.根据地理事物典型特征定位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水文特征、动植物特征、土壤特征、自然带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定位的重要线索。从所处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自然带、地形单元、板块位置等判断。
5.根据特殊地理事物定位
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
二、自然地理特征(从各组成要素及相互联系分析)
1.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是指地球上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例如,中国处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这是用与中国有空间关系的大洲和大洋来说明中国的位置。
(1)绝对位置:用经纬网来确定。(进一步确定半球位置、高中低纬、天文五带位置)
(2)自然地理位置,指某一事物与周围陆、海、山、河等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海陆位置(如大陆东岸、西岸;临海、内陆,对交通和降水有影响)、所处的寒温热带、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自然带、地形单元、板块位置等。
(3)政治地理位置,指一国与邻国具有政治意义的空间关系。(与哪些国家相邻、相对位置关系、及其战略位置)
(4)经济地理位置,指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经济区位(苏南靠近长三角,接近市场,易受其辐射带动,比苏北发达)、交通位置(武汉成为交通枢纽与武汉位于中部地带的中心有关)
地理位置是影响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地形的知识结构:
包括地形特征:海拔、地面起伏及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组合。
地形成因:内力作用(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
特殊地貌、地质灾害、地质资源、地形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表述区域内某要素的特征:突出类型的比例构成和分布的空间结构。某区地形、气候、资源的特点描述都如此)
3.气候的知识结构:
气候要素:如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降水(季节变化、干湿地区)、气压、风(盛行风、所处气压带和风带)、蒸发量的特点和分布。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名称
气候分布:分布规律和具体地区
气候特征:气候要素在时间上的不同组合,如夏季高温多雨;又分某类型、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气候资源:光照、热量、降水、风
气象灾害:台风、洪涝、干旱、寒潮、低温冷害、沙尘暴
气候评价:以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与否为标准
气候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4.河流(湖泊)的知识结构:
河流的性质:外流河、内流河、时令河
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河网密度、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特征(弯曲系数、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流经的地形区
水文特征:流量大小、水位变化及汛期(长短、次数)、有无冰期(凌汛)、含沙量、落差、流速、水能
水利及开发利用:如水能:水能资源(流量+落差)、坝址、技术、资金;航运:大坝、船闸、港口
水害及治理(裁弯取直、疏浚河道)、河流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湖泊的知识结构:类型(淡水湖或咸水湖)、成因、水文特征、流域概况、利用及治理。
5.自然植被、土壤的知识结构:
类型、特点、分布、成因、问题、措施、代表性品种。
6.自然带
7.海洋:海水的温度、盐度、洋流、与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关系
8.自然资源:气候资源、陆地自然资源、海洋资源的特点(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开发利用条件
9.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三、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的知识结构:
农业部门及结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产品(动、植物)及分布(重要的农业区)、区位条件、耕作制度(熟制)、耕地类型、生产特点(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主要问题及措施、发展方向。
2.工业的知识结构:
主要部门及结构、产品种类、工业分布(地带、基地、中心)、区位因素(包括城市内工业区的选择)、主要问题及措施、发展方向。
3.交通的知识结构: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线的分布及点的位置、区位条件、交通运输的意义、功能及作用,沿途资源及经济发展。
4.城市的知识结构: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分布、城市化、城市职能、对外联系方式、城市功能分区及结构。
5.人口、商业贸易、旅游、文化、国际组织等的相关特点
6.经济特征: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征可以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结构、工农业产品及在世界的地位和意义、生产分布、贸易特点、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等方面归纳。
四、评价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整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人口状况、生产基础对人类活动有怎样的影响
针对区域发展的资源优势和限制性因素,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开发和治理不同地区在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五、反映各类地理事物空间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图表形式(点、线、面、图形、数据表格)及判读技能。
最新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