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记忆问题的四大好方法与十种思维参考集锦
相关文章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地理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记忆问题的四大好方法与十种思维参考集锦 1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地理记忆问题的四大好方法与十种思维参考集锦 2
第一个层次:直观理解
初中地理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还是记忆一些地名和地理现象就基本可以过关了。有的同学在初中地理没有认真学,到了高中连长江、淮河和黄浦江哪个靠南哪个靠北都搞不清楚。也需要从这个层次开始补习。
这个层次的核心是要把地理知识和地图对照起来,做到直观理解。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图这三个地图应该反复的看,当成课外书来细细品味。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我书桌旁边的墙上,就有一个立体的塑料版的中国地形图,做题或看书累了,就凑过去看看,还会拿手摸一下,感觉不同的地形地貌。真的觉得很有意思。我一直是觉得浅显的地理书是可以当课外书来读的,非常有趣。
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都要对书上出现的各种地图彻底理解,做到看到图就知道它在说什么。心里有图,把地图和地理知识(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对照起来,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一点都还没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课本,从头开始梳理一些课本上的各种地图。
第二个层次:把握地理规律
到了高年级,自然地理的一些知识就会变得抽象起来。很多人地理学不走,就是这一关过不去。习惯了低年级背地名的学习方法之后,到了学习地理规律的时候会非常不适应。比如在学习在学大气这一单元时,对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的理解,就不是靠背地名能解决的了。
这个层次,强调的不是背诵,而是理解记忆。我们要把地理当成物理来学习,从最根本的大气压力的知识开始,逐步来理解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我们要相信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在这个层次,《系统学习完全工具》中介绍的系统思维导图就可以发挥威力了。通过画图的方式整理知识体系,把握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可以加深理解、梳理出清晰的思路,而且也就让知识变得很容易记忆。
能否从第一个层次过渡到第二个层次,是高年级同学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一定要改变低年级地理靠背诵的习惯,转为理解彻底理解,我们才能真正学好高年级地理。
第三个层次:综合运用
把自然地理的规律梳理清楚之后,再来结合地图学习和理解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就会变得舒服很多。有了地图、有了地理规律,这个时候看什么地理问题都可以很轻松了。
比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分解开来之后,就是两点:一是地图上的空间关系,二是受地理规律影响的经济社会关系农作物的种类是由地形、气候等决定的,首都和城市分布也和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第一个层次是以地图学习为核心,适合低年级学习;第二个层次是以规律的理解为核心,适合低年级像高年级的过渡;第三个层次是把规律和地图结合起来学习,是对高年级的要求。一次做好这三个层次,我们就一定能学好地理。
地理记忆问题的四大好方法与十种思维参考集锦 3
1,地理我的理解就是地+理,意思就是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加上足够的理解。
2,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话,你无法把知识点串联起来,理解就难了,用起来更是难。再说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话,社会地理那块肯定过不了关,在现行考试制度下,你不得不去服从于它,这是无法避免的。
3,足够的理解,理解在于去发现和归纳那些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都是可以推理出来的,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这点政治书上的哲学也告诉你了,只是可能你没注意到而已。这个部分最关键得就是去看地图了,看地图不是背,当然你要是能背下来那也是很虎了,但是用处不大而已,而且费事。地图你要多张相关地图结合起来看,理解,去弄清楚里面的逻辑联系。
4,上课注意听,比你下了课自己啃书效率高多了,如果你上课真认真听了,听进去了,以后遇到了,就会有个潜意识,另外你平时在学习复习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印象在里面,自然就轻松多了,特别是历史和政治,单靠背累死你,上课听比课后背书来得划算多了。
地理记忆问题的四大好方法与十种思维参考集锦 4
1.我们应该认真阅读课本,掌握课本上的所有知识。在阅读教科书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阅读课文的标题,了解课文的主要知识,在心里建立最基本的框架,然后阅读课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然后阅读笔记和地图,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我们可以在课前和背诵期间做这件事。
2。必要时,我们可以参考资料,帮助我们加深对教科书知识的理解。
3、积极思考、注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在该地区的空间定位,两个是至关重要的。例如,面对一个经度和纬度,我们首先确保它在大陆,哪个国家,然后我们将开始认为这个国家的一些特征,如自然条件、经济水平、etc.If足够的时间我们可以继续蔓延,想想这个国家的历史、政治、等基本情况。如果我们注意发散思维,平时做艺术综合主题更容易开始。
4.严格的思考。例如,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有非常明显的纬度线、自然带、气候类型、沿南北方向、沿东西方向或纬度方向延伸。以赤道为轴线,南北草原气候,然后向北和南地中海气候。当谈到东非高原,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时,它被认为是热带雨林气候,但它已经变成了稀树草原气候。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掌握这一共性,而且要注意这些个性。我们不仅要注重整体,还要注重局部等。
地理记忆问题的四大好方法与十种思维参考集锦 5
1、落实学习常规
就地理科的学习而言,学习常规应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学习等六个方面:
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预习要做到: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并做好记载,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2、重视地理图像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图像,地理图像包括了地图、结构图、素描图、坐标图、原理图等等。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3、改变学习方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新课程改革力图逐步改变这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地理记忆问题的四大好方法与十种思维参考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