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3地理知识点合集推荐
相关文章
学习贵在勤奋,虽然有时也会失败,但也不要放弃,让我们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这样,希望之光才会驱散绝望之云。最后,只要我们坚持勤奋,就能得到满意的收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必修3地理知识点合集推荐 1
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2.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3.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
4.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为争夺土耳其殖民地而爆发的战争。
5.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为统一德国对法进行的战争。
6.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夺菲律宾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7.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战场、重大战役、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9.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10.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很快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在朝中人民打击下,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1.侵_争:(1)时间:60年代初到1973年。(2)经过:①美在越南南方建立“越南共和国”,同北部越南民主共和国对立。②特种战争:对越南提供军事援助,向南越派遣顾问。③局部战争:1964年把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将特种战争升级到对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④美国又向越南南方直接派遣军队,持续到1973年。
高二必修3地理知识点合集推荐 2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
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每次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3、气候形成因数: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4、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
②判断热量带,
③判断雨型。
25、气候类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2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高二必修3地理知识点合集推荐 3
1、我国主要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3、西气东输工程: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
4、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
②西部能源丰富,但因经济水平的限制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
①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能源,带来众多的环境问题,还因为北煤南运对我国的交通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②天然气具有清洁以及燃烧效率高等突出优势。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地天然气(四大气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地区。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的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西北则成为战略接替区,因此我国采取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5、西气东输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
(3)加强区际联系,合理配置西部的资源优势和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通过天然气的推广,减少植被破坏。
高二必修3地理知识点合集推荐 4
第二课时
一、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一)海水温度
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原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
[经典例题1]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解析】(1)海洋热量收入来自太阳辐射,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热量收入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由图可知热量收入最多在赤道以北10°N附近,从全球海洋看热量收支平衡,而各纬度海区热量收支不一定平衡,由此可知正确选项为A、D。
(2)洋流通过对高、低纬度热量输送、交换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的水温差异,且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由于近岸洋流影响导致水温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故正确选项为B、D。
【答案】(1)AD (2)BD
(二)海水盐度:单位质量(1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的质量。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1.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
2.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方法:
①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区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区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
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陆上流入淡水少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达4.1%
最低海区:波罗的海。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纬度较高,蒸发小、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不超过1%
3.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如下图)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二、海水的运动
(一)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3.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
(二)洋流
(1)洋流分类
寒流的温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只是与所经过的海区比,阿拉斯加暖流温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低。
(2)洋流的分布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重要的洋流:
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
高二必修3地理知识点合集推荐 5
1、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根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气环流的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重要因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千米;
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决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1、太阳直射点的决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22、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3、地球自转的地理好处昼夜更替不一样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24、本初子午线0°经线,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25、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透过陆地(实际)。
26、东西方向的决定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27、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28、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
29、南北纬的决定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0、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构成的空气环流。
31、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2、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3、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3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35、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36、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3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3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39、构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40、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1、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42、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4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44、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4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6、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光为标准时。
47、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48、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49、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50、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1、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52、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53、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54、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55、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56、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潜力很强。
57、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58、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5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60、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61、北京时光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光。
62、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63、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64、晨昏线的决定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65、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好处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66、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67、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69、南北方向的决定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70、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7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72、地球公转的地理好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3、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74、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5、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76、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的季节是夏季。
77、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8、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79、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0、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8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82、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8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
84、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85、东西经的决定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86、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87、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8、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89、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90、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91、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92、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93、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
94、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95、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96、日地平均距离496亿千米。
97、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98、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99、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100、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高二必修3地理知识点合集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