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地理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与思考方法大全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学习也是如此,是需要我们努力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地理必学必会知识点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与思考方法大全模板 1

1、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众多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如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但现在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趋势仍在加剧,尤其热带原始林是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度。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4、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地球生物进化史中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5、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6、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

7、亚马孙雨林开发: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开发规模小,没有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迁都巴西利亚、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并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8、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破坏严重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与思考方法大全模板 2

荒漠化的防治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

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唐宋——明 塔里木盆地南缘, 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 内蒙古东南部, 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

现代:20世纪50年代 人口激增,管理失误

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错)

(2)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

(3)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力作用 。

(6)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7)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原因是:

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稳定,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土地很容易产生荒漠化。

(8)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9)新建和山西荒漠化的面积及原因比较:

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与思考方法大全模板 3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

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

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

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

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与思考方法大全模板 4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

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①山地所处的纬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阳坡、阴坡;?

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与思考方法大全模板 5

1、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西北地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西北地区地形地貌: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荒漠、草原景观为主,其成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因此干旱程度增加,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主要属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贺兰山以西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地带,降水稍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4、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也可以影响到荒漠化的进程。

5、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起决定性作用)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A.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6、西北地区的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在有水源灌溉的绿洲地区。原因是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另外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7、我国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演化:

时代原因影响范围

古代盲目垦耕,战争、瘟疫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河西走廊

近代移民实边、开放蒙禁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

现代人口压力,管理失误草原牧区和旱作地区8、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防治荒漠化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4)荒漠化具体治理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5)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经验生物固沙、草方格沙障、沙地飞播造

9、我国政府在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中,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TAG标签: 地理 知识点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与思考方法大全模板_精选范文网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学习也是如此,是需要我们努力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地理必学必会知识点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