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知识点合集模板
相关文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在学习中逐渐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有努力就会成功!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记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知识点合集模板 1
1、区域
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有的地方提出排他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
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
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_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早期:
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时期: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后期:
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知识点合集模板 2
1.日本优先发展核能的理由:
①日本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②日本常规能源缺乏;③日本科技力量强,经济基础雄厚;④核能地区适应性强,其原料的运输量小,适合在日本发展核能。
2.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①日本以季风气候为主,冬季盛行西北风。②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西侧为日本海,沿岸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③当冬季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时,越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遇到山脉的抬升,形成地形雨。故日本海沿岸冬季的气候特征是多降雪。
3.日本群岛东西两岸的降水季节分配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答:①日本群岛的西岸冬季降水较多。原因是西岸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风经过日本海洋面携带了大量水汽,在日本西海岸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而此时日本的东部沿海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②日本群岛的东岸夏季降水较多。原因是东岸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东南季风从海洋上携带大量水汽,在日本东部海岸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而日本西部沿海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4.日本的工业集中哪里?为什么?
答: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是:
①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④沿海为平原,利于建厂
5.为什么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答:日本所需的工业原料,特别是石油绝大部分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许多产品的出口也经过马六甲海峡。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知识点合集模板 3
1、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根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气环流的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重要因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千米;
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决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1、太阳直射点的决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22、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3、地球自转的地理好处昼夜更替不一样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24、本初子午线0°经线,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25、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透过陆地(实际)。
26、东西方向的决定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27、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28、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
29、南北纬的决定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0、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构成的空气环流。
31、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2、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3、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3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35、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36、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3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3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39、构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40、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1、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42、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4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44、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4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6、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光为标准时。
47、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48、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49、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50、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1、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52、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53、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54、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55、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56、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潜力很强。
57、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58、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5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60、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61、北京时光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光。
62、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63、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64、晨昏线的决定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65、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好处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66、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67、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69、南北方向的决定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70、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7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72、地球公转的地理好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3、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74、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5、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76、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的季节是夏季。
77、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8、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79、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0、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8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82、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8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
84、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85、东西经的决定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86、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87、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8、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89、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90、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91、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92、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93、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
94、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95、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96、日地平均距离496亿千米。
97、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98、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99、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100、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知识点合集模板 4
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
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
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
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积极作用
带动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岗位
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
消极影响
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
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
(2).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文化的作用
积极作用
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消极影响
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促进城市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
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对旅游区居民健康、生活的不良影响
(3).减少旅游业负面影响的措施:
①使旅游业发展规模、增长速度与旅游区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
②加强管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4).旅游活动和景区建设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不利
砍伐树木——影响生物多样性
对动植物垃圾污染土壤——影响植物生长
野生动植物捕食能力下降,繁衍规律破坏
污染水体:旅游垃圾;酒店污水;游艇
污染大气:交通工具;厨房油烟;寺庙香火
磨损、破坏旅游吸引物:题刻、抚摸、践踏、呼吸、汗气
破坏旅游景观不合理开发——破坏旅游景观和谐,如小卖部;
不合理开发——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如开山辟路、乱填湖泊、围垦造田
有利: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知识点合集模板 5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必考知识点合集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