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地理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高二地理必学十大口诀整理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高二是高中三年中最关键的一年,在开学之初希望同学们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提升学习和精神两个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单元的总复习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高二地理必学十大口诀整理总结 1

■正确处理点线面关系

在地理复习策略的运用上,应认真抓好“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点,即《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和考点,这是复习的基石。这些考点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元素,逐个落实这些考点,就能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考试时,若能将试题快速返回教材、检索到相应考点,便能事半功倍。

其次是线,即人地关系这条主线。这是学科功能的重要体现。高中地理教材集中讲述了当前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人口与环境三大问题,考生应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现实表现和解决措施,树立科学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与环境观。

第三是面,即以地图为截面,培养考生的读图、绘图能力。

□小提醒:说到“点”,除了知识点、考点外,考生还应注意热点。高考不回避社会热点,近年的文科综合测试以热点材料作为试题的切入口已成为一大趋势。因此,在复习中以热点为载体,并将之题型化处理,达到学用结合的目标很有必要。考生应以社会热点为载体,培养应用型能力。比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航天基地、沪宁杭和环渤海与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中东地区、美国金融危机等热点和焦点。

■加强知识内在联系

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所有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规律:“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这就要求复习应回归课本,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

有了地理基本知识后,就能以此为知识的生长点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能够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地理课本中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三者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成为该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

有的考生在复习课本时,只重文字,忽视图像,不看课后练习,而高考以能力立意,往往又与图像、课后练习有关联,这样就会出现知识弱点和盲区,在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因此,后期复习不可忽视图像和练习部分,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小提醒:复习课本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例如,复习“气候”时,可以从气候的四大因子: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展开联想。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这样,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

■宜将图文有机结合

高考考查考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思维能力及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显著特色。因此,夯实基础和培养能力是整个地理复习过程的两个根本着眼点。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及高考的要求,地理复习必须注意图文结合。

图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题的主要特征,所以考生要学会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展开。因此,复习时,考生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展开。因此,复习时,考生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地理图像的一般技巧。

□小提醒: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要具有“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地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成了解题的关键之一。为此在认定图表材料时应该仔细、完整,做到“看清一切图文信息”,不丢掉任何一个信息点,包括容易被忽略的图例、注记、标题说明等。

■保证题量提高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以问题立意入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努力体会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保证每天都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考生必须防止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

为此,考生应有计划、适度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试题,以培养答题的感觉。建议考生对众多的复习资料进行精选,最好有针对性练一些几年来各地的高考真题,通过做题培养答题的思路,通过做题检测自己答题的准确性,在精细方面下工夫。同时将最近一段时间做过的模拟题、仿真题进行整理,适当汇总一下最近自己常见的知识漏洞和解题方法的不足。

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采用“练习——找到出错原因——回归课本——再练习”的复习模式,让弱点不再弱。□小提醒:对不同的题可以采取不同处理方式,有的题要一步一步认真解答,而有的题则可略去复杂过程,或干脆“看题”,即寻找解题思路而不动笔。对超教材、超教学大纲的偏、难、怪题应坚决放弃,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掌握复习的主动权。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高二地理必学十大口诀整理总结 2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大致可以分为哪两类。

一个地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来确定。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承转)在这方面,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比较突出,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看看。

1.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包括哪些省和自治区。

总结: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纬度高、跨度大。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特点在气候上的表现(CAI出示图4.1、中国季风区干湿区地图)。

结论:纬度高──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跨度大──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无霜期180天~80天。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我们只有遵循自然条件,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因为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此处可以叫学生对比地形和土壤等条件来说明。

1.讨论东北大米与气候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日照、光照、低温等方面考虑问题。

提示: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使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称号。

2.针对现代生活,考虑东北农村农业生产情况。

提示:季节性强,有利于农忙时节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节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

3.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举例,教师参与讨论。

提示:劣势有热量要求、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等。优势有光照、温差、土壤肥力、积雪融化缓解春旱等。讨论不局限于以上几点。

由以上讨论可以直接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地形和土壤条件。

由学生指出东北地区主要地形的位置和名称,以及可以从事的农业生产类型。

老师讲解并出示“黑土地图片”: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初垦时,黑土层厚度60~80厘米,最深处可达1米。有人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来。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北起黑龙江右岸南至辽宁的昌图,西界直接与松辽平原的草原和盐渍化草甸草原接壤,东界延伸到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区的部分山间谷地及三江平原的边缘。黑土总面积734.8公顷,其中黑龙江和吉林的黑土约占黑土总面积的80%。

总结:这里有中国的平原、的天然林区和的草原。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高二地理必学十大口诀整理总结 3

1、回归教材 查漏补缺

同学们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要以课本知识为主,以练习为辅,对照《高考考试说明》,重温教材夯实基础才是根本。在这一阶段,基础知识的复习要侧重宏观,注重知识体系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如大气受热过程、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地质作用、河流、等值线、区域特征等。

最后阶段需要同学们将知识“内化”,根据自己的思路将知识系统梳理一遍,重新回归教材,温习错题,查漏补缺以达到知识升华、能力升级。这一阶段重新阅读过去做过的各种练习题和考试卷是查漏补缺的最佳途径,对过去做错了的题目认真研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补救。把一模二模做的所有的模拟考试卷子,加上近年来的高考试卷拿出来研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去研究答案。

2、重视图表 反复阅读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种语言,历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重视对考生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的考查。同学们对地理图表的复习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综合能力测试考核内容与要求》规定,已“将各种比例尺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作为高考的重点考核内容”。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对地图应给予高度重视。

3、关注社会 聚焦热点

回顾历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命题从来不回避社会热点,而且常常以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建议同学们将近年社会上发生的影响较大的事件以及长期以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加以梳理,搞清这些热点发生的地理背景,找出这些热点的可考因素,各个击破。

从历年高考答卷情况分析,基础不牢是丢分的主要原因,而能力不强、思维不活跃则是得不了高分的关键,因此在冲刺阶段提高学科能力是决胜高考的必由之路。高质量的知识结构、灵活的图表分析技能和良好的答题技巧是提升学科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关键因素。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高二地理必学十大口诀整理总结 4

1、背景:

天然气的利用:

优点:

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

②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地位:我国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

天然气的分布(陆上):特点: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分布地区: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开发利用格局:

①东部油气田(东北、华北)产量递减;

②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③西部地区油气开发的限制条件(a勘探开发资金短缺日益严重b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c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外运需要);

④东部地区对天然气需求市场巨大(a人口稠密、经济增长快,但能源短缺现状长期未改变;b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使得大气环境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c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我国天然气产品的短缺地区

2、西气东输:

能源输送大动脉

资源保证:塔里木气区、鄂尔多斯气区

技术保证:石油化工基地、现代工业体系

市场前景广阔:长江三角洲

深远影响:

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经济格局(轻重工业的调整)

西部地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综合利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注意:南水北调、西电东送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高二地理必学十大口诀整理总结 5

第一、推出区域地理复习模式,便于全体学生复习归纳总结。

一、自然地理特征。复习的思路与内容是: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土壤特征和矿产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在复习世界区域地理时,对土壤特征一般不作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区域的位置和地形,往往决定这个区域的气候特征,而区域气候和地形又往往决定区域的水文和植被,水文和植被往往决定区域土壤的形成)

二、人文地理特征。复习的思路与内容依次是:农业特点、工业特点、人口与城市特点。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看似简单,但复习时掌握复习方法,理清复习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加强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联系。

例如,用南亚季风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南亚西南季风进退对南亚农业的影响。在复习东南亚地理位置时,一定要结合板块知识,巩固东南亚多火山、地震、滑坡、海啸多发的原因。用风带、气压带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南部分布广泛的原因等等。又如东亚季风气候显著,要注意知识的联系与高考要求的连接----⑴季风气候的特点,⑵为什么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⑶东亚季风气候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完成这一点,在提前布置的情况下,班内的优秀学生,能完成这一点,并在班内介绍、推广。

第三、每个区域考纲要求重点不一样,操作时应有侧重。

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注意每个区域往往有一两个重点。如东亚日本气候及风性及海洋性特点。东南亚位置,特别是板块中的位置,和东南亚地形特点及其成因是重点。又如非洲的气候在赤道南北两侧对称分布及其成因等是重点。欧洲海洋性气候及其成因等都是区域地理重点。完成这一点,应由教师主导操作。另外,在以主要国家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区域地理中,区域的概述复习为辅,国家地理知识重点。例如东亚概述部分:第一,对东亚每个国家做一两句介绍。蒙古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朝鲜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第二、季风气候显著。但日本是东亚地理复习的重点。

第四、在区域地理总结时,注意区域地理知识的类比和综合。

例如,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有好几个区域都有三地形区,北美自西向东纵列分布着三大地形区,南美和它相似。澳大利亚也有三大地形区,也是自西向东纵列分布着三大地形区,只是山地在东面。其实,俄罗斯也存在着三大地形区,印度存在着三大地形区。又如,东亚的季风和南亚的季风成因也可以进行类比等。通过类比和对比,便于学生巩固掌握。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往往能揭示许多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例如自然地理要素的总和,人文地理知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等等。

TAG标签: 地理 知识点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高二地理必学十大口诀整理总结_精选范文网

高二是高中三年中最关键的一年,在开学之初希望同学们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提升学习和精神两个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单元的总复习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地理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