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学的必修一的必读知识点5篇
相关文章
高一学生学习生物时,需要重视重要知识点的掌握,高一生物必修一的学习,是大家进行高中生物学习的基础,所以同学们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打好生物学习的坚实基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学的必修一的必读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生物学的必修一的必读知识点1
1.体液: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注意:凡是能直接与外界联通部分的液体,就不是体液。如: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泪液、汗液、尿液都不是体液。
2.体液的组成:
注意:上图箭头表示体液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不是物质交换关系。另外,如需进一步学习组织水肿成因,只需回复红色关键字即可。
3.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正因为细胞无论是向外界排出废物,还是从外界汲取养分,都需要进过内环境,所以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高二生物学的必修一的必读知识点2
一、传统发酵技术
1.果酒制作:
1)原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菌种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或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3)条件:18-25℃,密封,每隔一段时间放气(CO2)
4)检测: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2、果醋制作:
1)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O2,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
O2充足,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变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
2)条件:30-35℃,适时通入无菌空气。
3、腐乳制作:
1)菌种: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都是真菌)。
2)原理: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aa;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条件: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4)菌种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
5)加盐腌制时要逐层加盐,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泡菜制作:
1)原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
2)制作过程:
①将清水与盐按质量比4:1配制成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②将新鲜蔬菜放入盐水中后,盖好坛盖。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乳酸菌发酵的无氧环境。
3)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①方法:比色法;
②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高二生物学的必修一的必读知识点3
理科的,你的理解应该不差。其实没什么难的只是你自己对自己不自信而已,你要认为你自己能行。课本很重要认真的看一遍在和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就明白了。生物学很有意思呢和你的生活密切相关。
举个列子:父亲是络腮胡,他儿子一定就是络腮胡(当然要亲生的哈)这样你就明白了什么叫伴性遗传。因为决定络腮胡的基因是在Y染色体上的,如果要生儿子就必须有个Y染色体,所以儿子必然是络腮胡了。
还有就是建立自己已经丢失了的好奇心。比如:我们为什么要打很疫苗,疫苗是什么,又为什么打了疫苗就能防病了。大体上,有很多疫苗其实都是病毒的外壳,但没有繁殖能力,当他进人我们身体以后,我们的免疫系统就认出他不是我们身体的东西,所以要消灭他(如果是真的病毒,这个时候病毒已经繁殖了好多代了,身体不好的人已经生病了)。而其中一种淋巴细胞就有记忆功能,当他认识了这种病毒了以后,下次在遇到这样的病毒他就马上反应过来该如何消灭他。。所以得过天花的人不会在得天花,出麻疹的人也不会出第二次。。。
高二生物学的必修一的必读知识点4
名词: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语句: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3)郭葛结论:分离出此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
3、生长素的作用: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10-8、10-4(mol/L)。
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
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
6、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
7、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来调控的。
高二生物学的必修一的必读知识点5
1、牙齿:与盾鳞同源,由外、中胚层形成
软骨鱼类:牙
硬骨鱼类:牙、鲤形目的咽喉齿
两栖类:牙,有锄骨齿,蟾蜍无齿
爬行类:牙,有翼骨齿和腭骨齿,鳄类具大小不同的槽生齿,在上下颌
鸟类:无齿
哺乳类:仅上下颌具齿,异型(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槽生齿
再出齿,哺乳类齿式,食肉目的裂齿
进化趋势:多出—再出,量多—少而恒定,同型—异型,广泛着生—上下颌
侧生、端生—槽生
2、舌: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舌为肌肉质,可动
鸟类的蜂鸟和啄木鸟的舌可伸出
3、唾液腺:水生动物无唾液腺
哺乳类唾液腺含淀粉酶
其他动物的唾液仅湿润食物
4、咽:陆生动物的内鼻孔出现,食物和空气的通道及相互关系
两栖类—口咽腔交叉
鳄类和哺乳类—出现次生腭(硬腭),内鼻孔后移,咽交叉
哺乳类—出现肌肉质软腭,内鼻孔进一步后移,会厌软骨
5、食道:爬行类开始食道与胃分化明显,食道延长
鸟类的食道中部有嗉囊
6、胃:从爬行类的胃分化明显
鸟类:腺胃和肌胃
哺乳类:偶蹄目的反刍类,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分泌胃液)
7、肠:进化趋势:增加分化程度,增加消化吸收面积,与食性的结合
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鸟类)、回肠,大肠—盲肠(爬行类)、结
肠(哺乳类)、直肠
七鳃鳗的盲沟,软骨鱼的螺旋瓣肠,硬骨鱼的幽门盲囊
高等动物的小肠皱襞和小肠绒毛
根据牙齿的形状、肠的长短判断其食性
8、泄殖腔与泄殖窦、泄殖孔、__
具有泄殖腔:软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单孔类
具有泄殖窦、泄殖孔、__:圆口类、硬骨鱼类、哺乳类
高二生物学的必修一的必读知识点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