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5篇
相关文章
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_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感斯人言(被动句)
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
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有”即“有之”,宾语前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省略句)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省略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介词结构后置。)輮以(之)为轮(省略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利”“之强”,定语后置。)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省略句)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山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省略主语)
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省略宾语)
聚之(于)咸阳(省略介词)(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省略主语)
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省略介词“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
【原文欣赏】《活水源记》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有泉焉。
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深不逾尺,而澄彻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华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嵴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翻译:
灵峰山,山上有金鸡峰。峰上的草大多是竹子,数木大多是枫树、松树。鸟类大多是竹鸡,竹鸡的形状像鸡但比鸡小,身上有花纹色彩,喜欢鸣叫。有座寺庙坐落在山中,四面环山。寺前面的山叫做陶山,是华阳外史(官职名)陶弘景隐居的地方。寺的东南面的山叫做日铸峰,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寺的后面叫做薄崖石,石上有座楼阁叫做松风阁,奎上人(宗奎)住在里面。有泉水。泉水开始始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细细流淌,冬天温暖,夏天冰凉;流成一个小渠,冬夏季节都不干涸。小渠满了之后向西南流去,贴着沙土地前行,水深不到一尺,而且清彻可以照人,俯视泉水薄崖石上的松竹花草都在水底下。所以秘书卿(官职名)白野公经常来游玩,整天坐在水旁,给这泉水起名叫做活水源。
泉水中产石蟹,铜钱大小。也有小鲭鱼,颜色纯黑,生活在石头洞穴里,水鼠经常来吃他们。水里的草大多是水松、菖蒲。这里有种鸟和鸲鹆差不多大,黑毛红嘴,经常在水上鸣叫,叫声和竹鸡差不多但比竹鸡滑润。有两个鹡鸰,经常从竹林中出来,站在石头上洗浴,饮完水后,鸣叫着飞走了。我早春来到这里,当时天气还很寒冷,各类水族动物都隐藏不出来,到现在才全部出现。又有四五条虫子,都如小手指般大小,形状好像半莲子,整天在水面上旋转着前进,太阳照在他们的背上,颜色就像紫水晶,不知是什么虫。
我既喜欢这里泉水的清澈,又喜欢它的源源不断,而且还能使各种动物来依附它,具有君子的品德。奎上人又说:“当遇到旱季时,所出泉水能灌溉好几十亩田地。”那么它的好处又能泽及万物,更应该得到白野公的深切喜爱了。
简介:
《活水源记》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活水源周围的山川形势,泉水的源流变化,水里的草木虫鱼,以及游人的欣赏迷恋,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与亲近之情。文章清新流畅,读之如临其境。结尾以君子之德为喻,联想自然,寓意深刻,文章虽短小,结构精巧。
背景: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夏,尚被羁管于绍兴的刘基,曾与友人一同游览会稽山水,写下一组游记散文,这篇游记为第二篇。
字词:
活水源:在今浙江省绍兴县会稽山上。
灵峰之山:在绍兴东南会稽山上。山中有灵峰寺,下文“寺居山中”即是。
曰:说。
金鸡之峰:金鸡峰,在会稽山上。
槠(zhū):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黄绿色,果实球形。
竹鸡:一种形似鹧鸪而小的鸟,多呈橄榄褐色,生活于竹林中。
寺:指灵峰寺。
陶山:一名陶晏岭,在绍兴东南四十馀里,以南北朝时齐陶弘景曾隐居于此,故名陶山。
华阳外史弘景:即南北朝的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为齐诸王侍读,后隐居于句容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以佐萧衍夺齐帝位,建立梁朝,被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外史,古人常用为别号。
日铸(zhù)之峰:即日铸岭,在陶山以北,相传为春秋时工匠欧冶子铸剑之所。
欧冶子:春秋时期的工匠,曾应越王聘,为铸湛庐、巨阙、胜邪、鱼肠、纯钓五剑,后又与干将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
薄(bó):迫近,靠近。
松风阁:今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
奎(kuí)上人:当时的一位僧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石罅(xià):石缝。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4
【文学常识】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人,元代戏曲家。本色派代表,其代表作有《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拜月亭》。
2、元曲四大家及各自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
《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郑光祖的《倩女幽魂》。文采派的代表作家是王实甫,他的代表作品是《西厢记》。另外,纪君祥的
《赵氏孤儿》是中国在西方影响深广的一部元杂剧。
3、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又包括小令和
套数。元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有些四折之外还有楔子,它起序幕或
过渡的作用。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科、白三部分组成。角色由末、旦、净三大类组成。
4、曹禺,原名万家宝,现当代剧作家,解放前著有《雷雨》、《日出》、
《原野》、《蜕变》、《北京人》等话剧,其中《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5、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被称为“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他艺术的顶峰。本·琼生曾如此评价莎士比亚: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6、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时期词人。因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又称为柳屯田。他的词集名叫《乐章集》,流传下来的有二百多首。“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歌与
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词上,扩大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先河,词风与辛弃疾相近,合称“苏辛”。苏轼的散文也非常出色,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代表,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9、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期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著有
《漱玉词》。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10、词,诗歌的一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和豪放。
1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张衡传》选自范晔的《后汉书》,
前四史指《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
12、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帕斯卡尔,17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他的名言是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5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