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高二语文第一课预习的知识点解析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10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第一课预习的知识点解析,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二语文第一课预习的知识点解析1

《李商隐诗两首》课文题解

1、《锦瑟》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

2、《马嵬》: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李商隐诗两首》中心意思

1、《锦瑟》: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2、《马嵬》: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诗两首》导读

1、《锦瑟》: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第一句可以看作是诗人的痴人痴语,锦瑟五十弦,有什么“无端”的?不过是为引出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人抚琴,一弦一柱无不牵系着逝去的美好年华,繁多的丝弦,该记载着多少往事啊!怀念已逝的青春年华,往事千叠,应是愁肠百转。颔联和颈联以典故和传说,抒写了回忆往事所勾起的种.种情思,以庄生梦蝶喻往事如梦,以望帝啼鹃喻往事堪伤,以海珠盈泪喻往事足悲,以日照美玉喻往事如烟。这一幅幅画面隐含着诗人往事不堪回首而又不由得不回首的复杂心理。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这两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叹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联系诗人一生志不得伸,始终在被排挤、被冷落中挣扎的情况来看,多少大志与理想早已化为泡影,全诗的感伤情调还是不难理解的。

2、《马嵬》:

此诗乃咏史之作。刘、余《集解》约系为泾原王幕之作。李、杨旧事至此已历八十载,人们谈笑之,咏叹之,而立意或因人而异。商隐之前,有白氏《长恨歌》,陈氏《长恨歌传》等名篇。旧注多以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实乃皮相之论。商隐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这是人类生存中的两个重要命题,即便贵为天子,亦难避免。所谓无常,一是无常态,二是难预料,三是难抗拒。这是永远困惑着人类的生命主题,因而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此诗第一首只有四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就是讲命运之难以抗拒,面对不期然而然的命运,君王也常常无可奈何。至于为什么会发生变故?那实在是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更应关注的事情。北宋人范温《潜溪诗眼》称此诗“深稳健丽”,曰:“‘海外……休’,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坠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空闻……晓筹’,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此日……牵牛’,益奇。义山诗后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此诗每联皆以对比手法出之,而全诗则总括于有情人与无情世事的对比之中,从而凸现人生无常之意。

高二语文第一课预习的知识点解析2

《滕王阁序》

一、通假宇

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异义

①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一介书生(一介:一个。“介”量词。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句意:一个书生。)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等,动词,同于,与……相同。)

④盛筵难再(再:第二次。今相当于“又”。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今无此意。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②上出重宵,下临无地“上”“下”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①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③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现出紫色

④梓泽丘墟“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3.名词作意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四美具,二难并“美”“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美”指俊杰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

②腾蛟起凤腾,使……腾空;起,使……起飞

③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④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屈

⑤窜梁鸿于海曲窜,使……逃匿

四、一词多义

1.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名词,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副词,最。

2.胜:

①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③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动词,超过。

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形容词,尽、完。

3.穷:

①响穷彭蠢之滨动词,尽。

②穷睇眄于中天动词,尽。

③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岂效穷途之哭动词,走到尽头。

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形容词,困厄。

4.舍:

①舍簪笏于百龄动词,舍弃。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名词,客舍、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④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动词,释放、放弃。

5.临:

①临别赠言副词,将要。

②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

③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劝学》)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高二语文第一课预习的知识点解析3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道。

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不顺。

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迟缓笨拙的样子。

烙印: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钳制: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

攻讦:(因利害冲突)揭发并攻击他人的过失或隐私。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

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客观环境也改变了。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和影响。

高二语文第一课预习的知识点解析4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绣tà(闼)汗cén(涔涔)qiāng(戕)害

残gēng(羹)冷zhì(炙)国cuì(粹)

cuàn(篡)夺万恶不shè(赦)

羽扇guān(纶)巾qiáng(樯)橹

二、给加点字注音

嫡亲(dí)当垆(lú)临邛(qióng)隅头(yú)孛老(bó)孱头(càn)

变徵(zhǐ)刬的(chǎn)鳏寡(guān)徘徊(pái)撚断(niǎn)浣纱(huàn)

恓惶(xī)祗候(zhī)盗跖(zhí)瀽水(jiǎn)罪愆(qiān)蟊贼(máo)

冠冕(guān)(miǎn)戕害(qiāng)脍(kuài)炙人口国玺(xǐ)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

1)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大概,就要2)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折合,抵偿

3)只与婆婆早晚使用:随时

4)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时候

5)女孩儿早晚呆痴:有时候

6)读尽缥缃万卷书:书籍

7)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有时候8)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一段时间以来

9)前合后偃:跌跌撞撞,站不稳

10)当骂呵,则处分几句:数落,责备

11)你道是暑气暄:炎热

12)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13)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14)错勘:错误地判断。

15)大度:大方,气量宽宏

16)冠冕堂皇:很体面,有气派

17)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本义指天下太平,这里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18)灭罪修因: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来世的福分。

19)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黄金是世俗所宝贵的,从小相交到白头的朋友是少有的。

20)押付市曹典刑:市曹,热闹街市。典刑,按法行刑。

21)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同“糊涂”,这里是混淆的意思。

22)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大概是,莫不是

23)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连,介词

24)你老人家放精细着,你挣扎着些儿:清醒

25)蟊贼:原指吃禾苗根、节的害虫,比喻危害国家、民众的坏人。

26)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用来掩盖、使人迷惑的手段。

高二语文第一课预习的知识点解析5

一、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5)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四、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五、文言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高二语文第一课预习的知识点解析5篇_精选范文网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第一课预习的知识点解析,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