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二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1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2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輮,通"煣","使……弯曲")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5、上食埃土

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6、下饮黄泉

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3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一词多义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

二、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①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①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义:美女)

①③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①④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

①⑤窃计欲亡走燕(窃:古义私下里今义指偷东西走:古义指逃走今义指走路)①⑥不如因而厚遇之(厚遇:古义好好招待今义优厚的待遇)

①⑦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得罪: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

三、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臣语曰(语,告诉)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⑥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堂上)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⑤以绝秦望(以:用……来;绝,断绝)

⑥归璧与赵(归:使……归)

⑦以勇气闻于诸侯(闻:使……听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宏大量)

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使……急)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②为刎颈之交(交:动作名,朋友)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蔺相如者,赵人也

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⑤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⑥何者?严大国之以修敬也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⑧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翻译:而您被赵王宠幸)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

④使不辱于诸侯“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1、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

③状语后置:

1、拜送书于庭(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壁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6、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

7、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

8、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

9、得罪于大王(于大王得罪)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6、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7、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六、出自本文的成语

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白璧微瑕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4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无垠(yín)沼(zhǎo)泽生意盎然(àng)堆垛(duò

层峦(luán)叠嶂(zhàng)哦(é)(jí)涟漪(lián,yī)

晨曦(xī)采石矶(jī)(tīng)泗(sì)桥龙湫(qiū)

回溯(sù)瞭(liào)望绛(jiàng)夔州(kuí)

坂(bǎn)秭归(zǐ)罗江(mì)簌簌(sù)

茕茕(qióng)孑(jié)立掳(lǔ)掠马厩(jiù通衢(qú)大道

命运多舛(chuǎn)(qiǎn)绻(quǎn)(jí)薄(bó)夙愿(sù)

窝行(w)迷惘(wǎng)瘪(biě)惫(bèi)

簇新(cù)绯红(fēi)罡风(gāng)颓垣(yuán)

荒冢(zhǒng)蹂躏(róu,lìn)齑粉(jī)肇(zhào)

苗裔(yì)孟陬(zōu)揆(kuí)搴比(qiānpí)

汩余若将不及兮(yù)又重之以修能(chóng)潜藏(qián)锁(jiā)

洞窟(kū)役(yì)模糊(mó)锦标(jǐn)

赊账(shē)号角(hào)旌旗(jīng)束(shù)

稀薄(bó缙绅(jìnshēn)萃(cuì纾祸(shū)

觇(chān)日(yì)遽(jù)羁縻(jī,mí)

东西二阃(kǔn)诋(dǐ)诟(gòu)刭(jǐng)

邂逅(xiè,hòu)陵(pí)愧怍(zuò)溥(pǔ)

阉(yān)(cí)湮(yān)赀(zī)

缇骑(tí,jì)(lì)溷藩(hùn,fān)(huán)

牖(yǒu)巡(qūn)鬈曲(quán)拉(tā)

蹙眉(cù)皱(zhě,zhòu)撇开(piē)窥视(kuī)

皮靴(xuē)悯(mǐn)时髦(máo)取缔(dì)

镶嵌(xiāng,qiàn)(yǔ)云翳(yì)(zuàn)

骷髅(kū,lóu)滞笨(zhì)媲美(pì)一蹴而就(cù)

昙花一现(tán)有史可稽(jī)销声匿迹(nì,ì)

攻讦(jié)自诩(xǔ)冠冕(miǎn)残羹(gēng)冷炙(zhì)

孱(càn)头脑髓(suǐ)譬(pì)如蹩(bié)进

吝(lìn)啬氾南(fàn)之狐(yì)缒(zhuì)

阙秦(jué)(lìn)不肖(xiào)卮酒(zhī)

叱(chì)驽(nú)颈(wěn,ǐng)(sì)

渚(zhǔ)殆(dài)圃(pǔ)(jiù)

豕(shǐ)裘(qiú)鳖之藏(cáng)哙(kuài)

镬(huò)一鼎之调(tiáo)(yōng)水目眦(zì)

钳制(qián)壅蔽(yōng)浚(jùn)载舟(zài)

黜恶(chù)赏(miù)(xiǎng)鯫生(zōu)

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生意盎然、层峦叠嶂、吟哦、汲水、涟漪

晨曦、采石矶、龙湫、云蒸霞蔚、瞭望

绛、夔州、坂、秭归、汨罗江

簌簌、茕茕孑立、掳掠、马厩、通衢大道

命运多舛、缱绻、瘠薄、夙愿、迷惘

干瘪、疲惫、簇新、绯红、颓垣

荒冢、蹂躏、齑粉、肇、苗裔

孟陬、揆、枷锁、洞窟、镬

模糊、锦标、赊账、旌旗、缙绅

萃、纾祸、觇、翌日、遽

羁縻、东西二阃、诋、诟、自刭

邂逅、毗陵、愧怍、阉、祠

湮、赀、缇骑、詈、溷藩

缳、牖、逡巡、鬈曲、目眦

蹙眉、褶皱、撇开、窥视、皮靴

怜悯、时髦、取缔、镶嵌、云翳

攥、滞笨、媲美、一蹴而就、昙花一现

有史可稽、销声匿迹、回溯、遮蔽、自诩

冠冕、残羹冷炙、孱头、脑髓、譬如

蹩进、吝啬、氾南、佚之狐、缒

避匿、叱、驽、刎颈、涘

渚、殆、圃、裘、鯫生

僵硬、脉搏、漫不经心、荒僻、攻讦

斑驳陆离、并驾齐驱、烹饪、壅蔽、飨

攻讦、钳制、疏浚、载舟、黜恶

谬赏

3、解释下列词语。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岭。

雷霆万钧:比喻威力巨大。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

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亭亭:高耸的样子。课文用“亭亭笔立”形容一座高峰。“亭亭玉立”一词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细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也可以写作“婷婷”。

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眺望:往远处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道。

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不顺。

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迟缓笨拙的样子。

烙印: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钳制: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

攻讦:(因利害冲突)揭发并攻击他人的过失或隐私。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

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客观环境也改变了。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和影响。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

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原来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_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截然相反:形容界限分明的不同。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自诩:自夸。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手段。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5

一、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高二语文必背知识点5篇_精选范文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一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语文必修一知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