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政治

高二政治基础学习方法技巧经典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政治和历史、地理一样都是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根据记忆遗忘规律,学生除了课前预习,认真听讲之外,课后还要懂得循环复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政治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基础学习方法技巧经典总结 1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图表类

高中政治主观题中有这样的试题,会给出指示图(表格、柱状图、坐标或者是曲线图)。往往这类答题所给出的信息量比较大。各位同学在做这类试题时要注意对比横轴与纵轴所指示的信息。并且在回答时要结合材料与图标做答,不要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回答,离开材料与图表。图表还会给出一些注释,这也是各位同学需要注意的地方。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认识评价类

高中政治主观题在问题中会出现然各位同学评价经济现象的试题。各位同学在回答时首先要判断这类题是哪一类,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然后在进行做答。做答时除了需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评估以外,还要在最后加上各位同学自己的态度和做法。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数。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意义类

意义类主观题是高中政治常出现的主观类试题。各位同学在思考答案时要注意限定词语的要求,循序渐进的进行回答,条理要清晰,思路要明确。并且应该分两方面进行做答,即积极的一方面和消极的一方面。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分析类

这类主观试题是比较好回答的,各位同学可以从多方面展开答题思路,但是要注意的是将材料所涉及到的内容回答全面,所以在答题时并不一定只运用一种方法,有可能是多种方法相结合。

高二政治基础学习方法技巧经典总结 2

准确理解基本概念

现在的考试政治试题,更加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着重加强思维能力的考查。于是在部分师生中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基础知识不重要了。其实,知识和能力两者是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忽视基本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一座沙丘之塔。相对于高一年《经济常识》来说,高二年《哲学常识》的概念、原理更加抽象,不易理解,对这些概念、原理要特别注意记忆、比较、理解,如第一课中的物质和意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主观和客观等概念,如第三课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等原理,对这些易混的概念、原理都要认真比较、理解和记忆、知识掌握要准确,回答问题时要符合要求,有些关键字、词要与教材完全吻合,不能随意搞错,如物质概念中的"客观存在",规律概念中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等。如果学生能准确把握,考试时就能避免很多失误。

循环复习,多做练习

政治和历史、地理一样都是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根据记忆遗忘规律,学生除了课前预习,认真听讲之外,课后还要懂得循环复习。可把教材分为几个阶段或部分,在与教师同步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又适时地回到第一阶段按照自己的计划复习。循环复习有利于记忆,做到事半功倍。多做练习,规范答题。回答政治主观题要做到分点、分段,条理清楚,规范学科用语,原理同材料相结合。为此,学生除了认真听讲、记忆理解外,还要多做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是政治课的内在要求,也是政治考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学习《哲学常识》,应该把抽象的哲学原理同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做的话,既能进一步深刻理解哲学原理,又能运用原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考试分析能力。如国家的宏观调控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哲学常识的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等原理都可以加以结合。教学实践证明,若能将热点问题贺教材原理巧妙对接贺正确运用,就能使学生学有所长,适应高考的要求,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二政治基础学习方法技巧经典总结 3

  一、国家问题

  1、国家和国家性质

  (1)国家: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家性质: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讲,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决定: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根本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领导力量: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力量。

  阶级基础: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在我国,农民阶级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与工人阶级一起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2)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广泛性的表现: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民主的主体广泛。

  真实性的表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随着经济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4)现阶段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原因: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载入我国宪法之中。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时代新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等。

  怎样坚持:为了更好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加强国家的政权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国家的安全、统一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公民问题

  1、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在法律上体现为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2、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 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指守法和司法上平等,没有特权,立法上是不平等的。即指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适用法律。但不能说权利与义务是相同或一样的。

  ▲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是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

  4、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和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才能确保有序的参与。

  5、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含义

优点

局限性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

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间接选举

由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

成本较低,便于组织,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地区

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最值得依赖的当家人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额=应选额

可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限制选民#FormatImgID_1# 的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额>应选额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并采取差额选举。

  ※人大代表的选举→县及县以下:直接;县以上(全国、省、市):间接。 (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差额选举)

  ※乡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间接。

  ※居委会、村委会→直接。

  (2)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

 

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

渠道

通过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意义: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有利于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意义: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为什么:a.依据: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意义: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D、社会听证制度(作用: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决策方案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有利于决策利民。)

A、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C、舆论监督制度(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在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D、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意义

从决策者的角度看: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FormatImgID_2# 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从公民的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国家: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公民: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要求

拓展公民民主决策的渠道,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

既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又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3)民主管理(实行基层民主或实行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

  机构:村(居)委会→性质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民自治的内容:

  ①民主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民主决策村务。

  ③村民利用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来民主管理村务。

  ④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

  、村委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来民主监督村干部。

  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实行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享有

  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 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有利于逐步增强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有利于维护基层群众的合法权益。

高二政治基础学习方法技巧经典总结 4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广泛性的表现:①民主权利的广泛性;② 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真实性的表现: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

  3、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1)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③监督权(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权利)。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三大原则:一平等、二统一、三结合)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即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指守法平等、司法平等,不是指立法平等);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③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的要求:①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②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7、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2)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8、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认真学习政治知识,提高自身政治素质;(3)贵在实践: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实践,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选举人角度)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从侯选人角度)

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成本较高,不便于组织

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选举

间接选举

由选民选出的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不能直接表达每个选民的意愿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等额选举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高二政治基础学习方法技巧经典总结 5

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TAG标签: 政治 知识点

高二政治基础学习方法技巧经典总结_精选范文网

政治和历史、地理一样都是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根据记忆遗忘规律,学生除了课前预习,认真听讲之外,课后还要懂得循环复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政治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的学习方法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