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笔记参考合集
相关文章
.勤奋,这看似简单的两字,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是啊,整天吃喝玩乐多好啊!可是这样做的后果,是要用时间甚至生命去偿还的。勤奋的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未来,而懒惰的人依旧是没有意义地生活着,充满着乏味。小编带来了高三地理模拟考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笔记参考合集 1
1.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3.晨昏线的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时间管理,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晨昏线的移动
一般地,如果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晨昏线在如图1~3范围内移动。1、2、3分别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时晨昏线的位置。即3月21日与9月23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导致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摆动幅度,导致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12月22日摆动幅度也,导致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夜最长。
关于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笔记参考合集 2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于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笔记参考合集 3
1、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世界分布:中亚、美国、北非)
2、自然原因: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③地表植被稀少
3、人为原因:
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
5、治理措施:
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②控制载畜量;
③营造“三北防护林;
④退耕还林、还牧;
⑤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⑥禁止采挖发菜等。
【三】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背景:
天然气的利用:优点: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②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地位:我国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
天然气的分布(陆上):特点: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分布地区: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开发利用格局:
①东部油气田(东北、华北)产量递减;
②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③西部地区油气开发的限制条件(a勘探开发资金短缺日益严重b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c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外运需要);
④东部地区对天然气需求市场巨大(a人口稠密、经济增长快,但能源短缺现状长期未改变;b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使得大气环境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c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我国天然气产品的短缺地区
关于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笔记参考合集 4
1. 水循环
(1)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作用
①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此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主要作用是使陆地上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
②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上的水循环,由蒸发、降水等环节组成,水量最大。
③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上的水循环,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降水等,水量最小。
(2)意义:
①维持着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使陆地淡水资源得以更新;
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①影响地表径流,如引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②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等;
③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如人工降雨等;
④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2. 洋流
(1)洋流的分类: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低。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高。
(2)世界洋流分布
(3)洋流的分布规律
①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相反。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③南极大陆外围(南纬40°—60°附近海域),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有关。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关于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笔记参考合集 5
1.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2.丘陵:
丘陵是指陆地上起伏和缓、连绵不断的高地。海拔大约在200m~500m之间,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3.山地:
海拔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海拔高度500~1000米为低山,1000~3500米为中山,3500米以上为高山。
4.高原:
海拔高度大(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中间稀疏,边缘密集)
5.盆地:
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6.海岸线:
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关于高三地理重要知识点笔记参考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