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生物

高考理综生物重点知识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一路走来,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欢欣或鼓舞,一个脚印一步成长,深深浅浅,感谢时光,教会了我如何成长,如何去演绎自己的人生,让我对这个未知世界有了一点感性的认识,它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它和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理综生物重点知识精选推荐 1

一、区别几组关系

1.不能将与遗传有关的酶等同于基因工程中的酶与遗传有关的酶,通常指自然条件下,遗传信息传递及表达过程中的相关酶。广义地讲,包括遗传物质复制的相关酶和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的相关酶;狭义地说,与遗传有关的酶仅指与遗传物质复制有关的酶。基因工程中的酶,通常指在人工操纵基因的过程中涉及的酶。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地讲,指的是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即DNA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也是基因工程中一定要有的两种酶;广义地说,除工具酶外,与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有关的酶、DNA扩增过程中涉及的酶,甚至于基因表达的相关酶,都可以认为与之相关。

2.不能把基因工程中的“工具”等同于“工具酶”基因工程中的工具包括:基因的“剪刀”(限制酶)、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和基因的“运载工具”(运载体)。其中,运载体是必需的工具,却不是酶,通常利用处理过的病毒DNA或者质粒DNA分子作为运载的工具。二、相关酶的主要功能

1.解旋酶:作用于氢键,是一类解开氢键的酶,由水解ATP来供给能量。在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起作用。

2.DNA聚合酶:以一条单链DNA为模板,将游离(单个的)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并与母链构成一个DNA分子。在DNA复制中起作用。

3.RNA聚合酶:即RNA复制酶、RNA合成酶,以双链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边解旋边转录形成RNA(包括rRNA、mRNA和tRNA),转录后DNA仍保持双链结构。在转录中起作用。4.逆(反)转录酶:为RNA指导的DNA聚合酶,催化以RNA为模板、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的过程。进一步可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单链DNA为模板形成双链DNA分子。在基因工程中,用于合成目的基因,多在向原核生物体内导入真核生物基因时使用。

5.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细菌、霉菌等)中,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使DNA链中磷酸二酯键断开,被誉为“分子手术刀”。为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和基因诊断中的重要工具酶。

6.DNA连接酶:作用与限制酶相反,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即把两条DNA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用于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结合。

7.蛋白质合成酶: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游离氨基酸为原料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并进一步处理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起作用。

三、相关酶的分类比较

分类(依据功能)主要的酶作用部位或结果模板遗传有关的酶

DNA复制有关的酶解旋酶解开氢键

DNA聚合酶形成磷酸二脂键有:DNA链DNA转录有关的酶解旋酶解开氢键

RNA聚合酶形成磷酸二脂键有:有义链

翻译有关的酶蛋白质合成酶形成肽键有:mRNA逆转录有关的酶(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逆转录酶形成磷酸二脂键有:RNA

DNA聚合酶形成磷酸二脂键有:单链DNA

基因工程的工具酶限制酶断开磷酸二脂键

DNA连接酶形成磷酸二脂键

高考理综生物重点知识精选推荐 2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1、(了解)细胞周期

定义: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2、(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各时期分裂图

3、(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及意义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4、(理解)“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

5、(理解)“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见课本)

6、(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特点:分化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渐变过程。

细胞分化的意义: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细胞分化的实例:如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细胞、薄壁组织细胞、根毛细胞等;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蝌蚪,再发育成青蛙;骨髓造血;皮肤再生等都包涵着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过程: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数量越来越多,这些细胞又逐渐向不同个方向变化

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7、(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能够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减小,导致在有机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

8、(理解)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

(1)内因:人体细胞内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外因: ①物理致癌因子;②化学致癌因子;③病毒致癌因子。

恶性肿瘤的防治:远离致癌因子。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9、(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3)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4)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5)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10、(理解)干细胞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干细胞是一类可以分化成为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受精卵是全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专能干细胞。

干细胞的一显著特点是进行不对称分裂,就是干细胞经过一次分裂所产生的两个细胞中,一个仍然是干细胞,另一个经过多次分裂后,变成许多各式各样的细胞。

应用——治疗许多疾病

高考理综生物重点知识精选推荐 3

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

(因为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

2.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

菌(可以合成胰岛素原,加工后才可获得胰岛素——原核细胞,无加工细胞器)

3.没有叶绿体就能进行光合作用。(蓝细菌光合膜)

4.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质膜)

5.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丙酮酸)

6.细胞膜含磷脂,含胆固醇。

7.细胞膜中含糖蛋白,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8.测量的吸收CO2量(指吸收外界的——表示表观,净光合) 释放O2量(减去自身呼吸消耗)不为实际(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9.细胞不都能增殖(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高度分化的细胞、不都能进行DNA复制(成熟哺乳动物红细胞),不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10.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分化只是细胞的形态,功能,结构的改变)

11.(一般情况)细胞分化就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特例癌细胞)

12.RNA和蛋白质能通过核孔。

13.人体不再分裂的体细胞(每条染色体严格地说,是染色质只含有一个DNA分子)中共有46个以上(每个人线粒体数不同)DNA分子或0个(成熟的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

14.血浆蛋白位于内环境中、血红蛋白(红细胞构成成分)位于细胞内。

15.中午叶片气孔关闭是由于温度过高的原因。光合速率与二氧化碳浓度有关

16.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

17.RNA中A和U、G和C数目相等。RNA为单链结构,不一定相等

18.萨顿证明了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摩尔根证明的

19.人体含有44条常染色体和两个同型性染色体的细胞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0.环境容纳量即K值、稳态中温度、pH、渗透压、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是相对稳定的

21.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能识别但不具有特异性

22.用过氧化氢酶和蒸馏水作为对照实验不能证明酶具有高效性(证明酶有催化性,高效性需要和无机催化剂对照)

23.基因重组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24.无籽西瓜是三倍体,减数分裂会联会紊乱,不能产生配子,不可育(是可遗传的变异,无性生殖可以遗传给后代)

25.单倍体育种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高考理综生物重点知识精选推荐 4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原理与方法

1.色素的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提取方法: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分离方法:纸层析法。用毛细吸管在滤纸条的下端沿铅笔线划一条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划一两次,然后将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接触层析液)。分离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出现四条色素带:橙黄色(最窄,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最宽,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胡萝卜素与叶黄素之间距离最大,叶绿素a与叶绿素b之间距离最小。

二、实验注意事项

1.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

2.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3.加无水乙醇是因为叶绿体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三、实验讨论: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一、实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方法:用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2、现象: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二、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高考理综生物重点知识精选推荐 5

1、模型方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⑴以事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 t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⑴样方法,适用于植物。①取样的原则:随机取样。②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③计算方法: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⑵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另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可用样方法;土壤小动物可用捕捉器取样法;趋光性昆虫可用灯光诱捕法。

⑶抽样检测法,适用于微生物(如酵母菌)。

3、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此方法用于:⑴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外。⑵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⑷DNA半保留复制实验。

4、孟德尔的实验方法(成功原因):⑴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⑵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⑷假说—演绎法:先提出问题,然后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

5、类比推理法。萨顿根据类比推理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6、排除法。达尔文运用排除法研究植物表现向光性的原因。

7、人工异花传粉的方法:①去雄,套袋。②传粉,套袋

高考理综生物重点知识精选推荐_精选范文网

一路走来,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欢欣或鼓舞,一个脚印一步成长,深深浅浅,感谢时光,教会了我如何成长,如何去演绎自己的人生,让我对这个未知世界有了一点感性的认识,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