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生物

高中生物知识点电子版大全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基因工程是高中生物核心知识点。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生物必考知识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生物知识点电子版大全合集 1

生物与环境

1、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对其它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生物多样性越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2、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富集的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含量越多。

3、大量使用农药防治害虫,短时间内害虫数量下降,但抗药性个体比例增加,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上升。

5 高考生物全部考点小结

4、农业上害虫的防治的策略是: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在较低的水平(维持食物链:农作物→害虫→天敌)

5、植物种群(木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求:随机取样、调查期无砍伐、样本数量足够大。

6、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群落结构的调查内容:水平结构上动植物种群数和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垂直结构上动植物种群数和各种群的种群密度。

7、种群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种群数量研究的意义有: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增长、波动、稳定、下降四种情况。

8、种群数量的增长“J”型曲线,实现条件:食物空间条件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适用情况: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的一段时间;计算公式:NT=N0_T(这里λ原表示的增长率是保持不变的)。

9、种群的数量增长“S”型曲线,原因:空间食物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增长率变化情况:不断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种群数量达K/2)开始下降至零(种群数量达最大值K)。

10、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的调节能力,人工林的自动调节能力差是因为其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具有完全相反的关系。

高中生物知识点电子版大全合集 2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20.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2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2.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23.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5.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26.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27.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8.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29.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30.“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3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3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3.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3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5.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高中生物知识点电子版大全合集 3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2、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

5 、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

R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质,含有的碱基为A、G、C、U;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

基本元素:C、H、O、N(4种)

最基本元素: C(1种)

主要元素:C、H、O、N、P、S(6种)

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

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

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高中生物知识点电子版大全合集 4

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

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_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

4、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4.5%)

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高中生物知识点电子版大全合集 5

1.载体与运载体

载体: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

运载体:在遗传工程中,用于把外源基因运入受体细胞的运输工具,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2.中心体与中心粒

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的一种细胞器,通常位于细胞核附近。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中心粒:组成中心体。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分裂中一组中心粒的位置不变,另一组中心粒移向细胞另一极。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细胞液与细胞内液

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水状液体,含有细胞代谢活动的产物,其成分有糖类、蛋白质、有机酸、色素、生物碱、无机盐等。

细胞内液:一般是指动物细胞内的液体,是相对细胞外液而言的。

4.B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与记忆细胞

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淋巴细胞,大部分很快死亡,一小部分在体内流动,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记忆细胞能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细胞随血液流入胸腺,在胸腺内发育成T淋巴细胞,大部分很快死亡,一部分在体内流动,受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并释放淋巴因子,加强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则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5.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指体积微小、单细胞或群体的真核生物,用鞭毛、纤毛或伪足运动。如草履虫、衣藻、变形虫等。

原核生物:指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它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较少,一般只有核糖体,如支原体、细菌、蓝藻和放线菌等。

6.细胞分裂、细胞分化与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分裂:指细胞繁殖子代细胞的过程。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方式产生新个体,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方式产生新的细胞。

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是细胞中的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器官。结果细胞数目并没有增加。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细胞的全能性: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这种特性称之。但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7.脱分化与再分化

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作去分化。

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等器官,这个过程叫作再分化。

8.细胞株与细胞系

细胞株:动物细胞培养中,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细胞的生长就会出现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但是有极少数的细胞能够度过“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够传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叫作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当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又会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下去。但是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高中生物知识点电子版大全合集_精选范文网

基因工程是高中生物核心知识点。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