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数学

高考数学知识点口诀精选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数学知识点在高考的分配中比例很均匀,知识点包括的内容也相当的多。当你学感觉烦躁可以学一些知识点口诀,这样学起来比较容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数学知识点口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数学知识点口诀精选集锦 1

  ⑴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仍为d.

  ⑵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⑶若{ a }、{ b }为等差数列,则{ a ±b }与{ka +b}(k、b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

  ⑷对任何m、n ,在等差数列{ a }中有:a = a + (n-m)d,特别地,当m = 1时,便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

  ⑸、一般地,如果l,k,p,…,m,n,r,…皆为自然数,且l + k + p + … = m + n + r + … (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 }为等差数列时,有:a + a + a + … = a + a + a + … .

  ⑹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k为取出项数之差).

  ⑺如果{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那么,a ,a ,…,a 、a 也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在等差数列{ a }中,a -a = a -a = md .(其中m、k、 )

  ⑻在等差数列中,从第一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⑼当公差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减少而减小;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等于一个常数.

  ⑽设a ,a ,a 为等差数列中的三项,且a 与a ,a 与a 的项距差之比 = ( =?-1),则a = .

高考数学知识点口诀精选集锦 2

  1.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高三数学知识点大全【2】

  高考数学解答题部分主要考查七大主干知识:

  第一,函数与导数。主要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第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第三,数列及其应用。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

  第四,不等式。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概率和统计。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第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主要是证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

  第七,解析几何。是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

  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针对数学高考强调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复习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正确掌握定理、原理、法则、公式、并形成记忆,形成技能。以不变应万变。

  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所有数学考试最终落在解题上。

  考纲对数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考查要求,而解题训练是提高能力的必要途径,所以高考复习必须把解题训练落到实处。训练的内容必须根据考纲的要求精心选题,始终紧扣基础知识,多进行解题的回顾、总结,概括提炼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形成对通性通法的认识,真正做到解一题,会一类。

  在临近高考的数学复习中,考生们更应该从三个层面上整体把握,同步推进。

  1.知识层面

  也就是对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的再认识、再记忆、再应用。数学高考内容选修加必修,可归纳为12个章节,75个知识点细化为160个小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又是纵横交错,互相关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考生们在清理这些知识点时,首先是点点必记,不可遗漏。再是建立相关联的网络,做到取自一点,连成一线,使之横竖纵横都逐个、逐级并网连遍,从而牢固记忆、灵活运用。

  2.能力层面

  从知识点的掌握到解题能力的形成,是综合,更是飞跃,将知识点的内容转化为高强的数学能力,这要通过大量练习,通过大脑思维、再思维,从而沉淀而得到数学思想的精华,就是数学解题能力。我们通常说的解题能力、计算能力、转化问题的能力、阅读理解题意的能力等等,都来自于千锤百炼的解题之中。

  3.创新层面

  数学解题要创新,首先是思想创新,我们称之为“函数的思想”、“讨论的方法”。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线,我们可以用函数的思想去分析一切数学问题,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从图形问题到运算问题、从高散型到连续型、从指数与对数、从微分与积分等等,这一切都要突出函数的思想;另外,现在的高考题常常用增加题目中参数的方法来提高题目的难度,用于区别学生之间解题能力的差异。

  我们常常应对参数的策略点是消去参数,化未知为已知;或讨论参数,分类找出参数的含义;或分离参数,将参数问题化成函数问题,使问题迎刃而解。这些,我称之为解题创新之举。

  还有一类数学解题中的创新,是代换,构造新函数新图形等等,俗称代换法、构造法,这里有更大的思维跨越,在解题的某一阶段有时出现山穷水尽,无计可施时,用代换与构造,就会使思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思路顺畅、解答优美,体现数学之美。常见的代换有变量代换,三角代换,整体代换;常用的构造有构造函数、构造图形、构造数列、构造不等式、构造相关模型等等。

  总之,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强、逻辑结构严密的学科,它有规律、有模型、有式子、有图形,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规律、看清了模型、了解了式子、记住了图形,数学就会变成一门简单而有趣的科学。这种战略上的藐视与战术上的重视,将会使考生们超常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数学知识点口诀精选集锦 3

  ⑴如果数列{a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那么,它的前n项和公式是S =

  也就是说,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q的分段函数的一系列函数值,分段的界限是在q = 1处.因此,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必须要弄清公比q是可能等于1还是必不等于1,如果q可能等于1,则需分q = 1和q=?1进行讨论.

  ⑵当已知a ,q,n时,用公式S = ;当已知a ,q,a 时,用公式S = .

  ⑶若S 是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有S = S +qS .⑵

  ⑷若数列{ a }为等比数列,则S ,S -S ,S -S ,…仍然成等比数列.

  ⑸若项数为3n的等比数列(q=?-1)前n项和与前n项积分别为S 与T ,次n项和与次n项积分别为S 与T ,最后n项和与n项积分别为S 与T ,则S ,S ,S 成等比数列,T ,T ,T 亦成等比数列

  万能公式:sin2α=2tanα/(1+tan^2α)(注:tan^2α是指tan平方α)

  cos2α=(1-tan^2α)/(1+ta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升幂公式:1+cosα=2cos^2(α/2) 1-cosα=2sin^2(α/2) 1±sinα=(sin(α/2)±cos(α/2))^2

  降幂公式:cos^2α=(1+cos2α)/2 sin^2α=(1-cos2α)/21)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其中k∈Z;

  (2) sin(-α)= -sinα,cos(-α)=cosα, tan(-α)= -tanα,cot(-α)= -cotα

  (3)sin(π+α)= -sinα,cos(π+α)= -cosα, 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4)sin(π-α)=sinα,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cot(π-α)= -cotα

  (5)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

  (6) sin(π/2+α)= cosα,cos(π/2+α)= -sinα,

  tan(π/2+α)= -cotα,cot(π/2+α)= -tanα

  (7)sin(3π/2+α)= -cosα,cos(3π/2+α)=sinα,

  tan(3π/2+α)= -cotα,cot(3π/2+α)= -tanα

  (8)sin(3π/2-α)= -cosα,cos(3π/2-α)= -sinα,

  tan(3π/2-α)= cotα,cot(3π/2-α)= tanα (k·π/2±α) ,其中k∈Z

  注意:为方便做题,习惯我们把α看成是一个位于第一象限且小于90°的角;

  当k是奇数的时候,等式右边的三角函数发生变化,如sin变成cos.偶数则不变;

  用角(k·π/2±α)所在的象限确定等式右边三角函数的正负. 例:tan(3π/2 +α)= -cotα

  ∵在这个式子中k=3,是奇数,因此等式右边应变为cot

  又,∵角(3π/2 +α)在第四象限,tan在第四象限为负值,因此为使等式成立,等式右边应为-cotα. 三角函数在各象限中的正负分布

  sin:第一第二象限中为正;第三第四象限中为负 cos:第一第四象限中为正;第二第三象限中为负 cot、tan:第一第三象限中为正;第二第四象限中为负。

高考数学知识点口诀精选集锦 4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高中数学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高中数学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高中数学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高中数学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高中数学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高中数学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高中数学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高中数学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高中数学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高中数学高中数学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高中数学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高考数学知识点口诀精选集锦 5

  1、先看笔记后做作业。有的高中学生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自己一做题就困难重重了呢?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还没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层次。因此,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能否坚持如此,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最大区别。尤其练习题不太配套时,作业中往往没有老师刚刚讲过的题目类型,因此不能对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对此落实,天长日久,就会造成极大损失。

  2、做题之后加强反思。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坐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要运用现在正做着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过的每道题加以反思。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久天长,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的科学的网络系统。

TAG标签: 数学 知识点

高考数学知识点口诀精选集锦_精选范文网

数学知识点在高考的分配中比例很均匀,知识点包括的内容也相当的多。当你学感觉烦躁可以学一些知识点口诀,这样学起来比较容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数学知识点口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数学知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