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整理
相关文章
现在高三的同学们正处在高三复习的关键时刻,现在进行第一轮复习的紧张阶段,学习的效率和品质直接关乎高考的成败。数学更是高考中能够决定成败的一门。那么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整理 1
(1)线面垂直的定义
(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3)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4)面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判定两个平面垂直的方法: (1)利用定义
(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整理 2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易后难
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熟后生
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同后异
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点击查看: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小后大
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点后面
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整理 3
错因分析:在数列问题中,数列的通项an与其前n项和Sn之间存在关系:
这个关系是对任意数列都成立的,但要注意的是这个关系式是分段的,在n=1和n≥2时这个关系式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是解题中经常出错的一个地方,在使用这个关系式时要牢牢记住其“分段”的特点。
当题目中给出了数列{an}的an与Sn之间的关系时,这两者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换,知道了an的具体表达式可以通过数列求和的方法求出Sn,知道了Sn可以求出an,解题时要注意体会这种转换的相互性。
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整理 4
题型1、集合的基本概念
题型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题型3、集合的运算
题型4、四种命题及关系
题型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题型6、求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中的参数范围
题型7、判断命题的真假
题型8、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题型9、结合命题真假求参数的范围
题型10、映射与函数的概念
题型11、同一函数的判断
题型12、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题型13、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题型14、函数定义域的应用
题型15、函数值域的求解
题型16、函数的奇偶性
题型17、函数的单调性(区间)
题型18、函数的周期性
题型19、函数性质的综合
题型20、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题型21、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题型22、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问题
题型23、指数运算及指数方程、指数不等式
题型24、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题型25、指数函数中的恒成立的问题
题型26、对数运算及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
题型27、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题型28、对数函数中的恒成立问题
题型29、幂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题型30、幂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题型31、判断函数的图像
题型32、函数图像的应用
题型33、求函数的零点或零点所在区间
题型34、利用函数的零点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35、方程根的个数与函数零点的存在性问题
题型36、函数与数列的综合
题型37、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
题型38、函数中的创新题
题型39、导数的定义
题型40、求函数的导数
题型41、导数的几何意义
题型42、利用原函数与导函数的关系判断图像
题型43、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题型44、含参函数的单调性(区间)
题型45、已知含参函数在区间上单调或不单调或存在单调区间,求参数范围
题型46、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求解
题型47、方程解(函数零点)的个数问题
题型48、不等式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题型49、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题型50、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题型51、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的表示与识别
题型52、等分角的象限问题
题型53、弧长与扇形面积公式的计算
题型54、三角函数定义题
题型55、三角函数线及其应用
题型56、象限符号与坐标轴角的三角函数值
题型57、同角求值---条件中出现的角和结论中出现的角是相同的
题型58、诱导求值与变形
题型59、已知解析式确定函数性质
题型60、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
题型61、三角函数图像变换
题型62、两角和与差公式的证明
题型63、化简求值
题型64、正弦定理的应用
题型65、余弦定理的应用
题型66、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题型67、正余弦定理与向量的综合
题型68、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题型69、共线向量的基本概念
题型70、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
题型71、平面向量的线性表示
题型7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
题型73、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
题型74、利用向量法解平面几何
题型75、向量的坐标运算
题型76、向量平行(共线)、垂直充要条件的坐标表示
题型77、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题型78、平面向量的应用
题型79、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及基本量的求解
题型80、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
题型81、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应用
题型82、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
题型83、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
题型84、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
题型85、数列的求和
题型86、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
题型87、不等式的性质
题型88、比较数(式)的大小与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题型89、求取值范围
题型90、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
题型91、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最值
题型92、利用均值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题型93、不等式的证明
题型94、有理不等式的解法
题型95、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题型96、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题型97、平面区域的面积
题型98、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值
题型99、求解目标函数中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100、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实际运用
题型101、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102、函数与不等式综合
题型103、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题型104、球的表面积、体积与球面距离
题型105、几何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
题型106、直观图与斜二测画法
题型107、直观图?三视图
题型108、三视图?直观图---简单几何体的基本量的计算
题型109、三视图?直观图---简单组合体的基本量的计算
题型110、部分三视图?其余三视图
题型111、证明"点共面"、"线共面"或"点共线"及"线共点"
题型112、异面直线的判定
题型113、证明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关系
题型114、证明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关系
题型115、倾斜角与斜率的计算
题型116、直线的方程
题型117、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
题型118、有关距离的计算
题型119、对称问题
题型120、求圆的方程
题型121、直线系方程和圆系方程
题型122、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题型123、圆的一般方程的充要条件
题型12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
题型125、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题型126、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题型127、直线与圆的相交关系
题型128、直线与圆的相切关系
题型129、直线与圆的相离关系
题型130、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题型131、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题型132、离心率的值及取值范围
题型133、焦点三角形
题型134、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题型135、双曲线的渐近线
题型136、离心率的值及取值范围
题型137、焦点三角形
题型138、抛物线的定义与方程
题型139、与抛物线有关的距离和最值问题
题型140、抛物线中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题型14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题型142、中点弦问题
题型143、弦长与面积问题
题型144、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题型145、定点问题
题型146、定值问题
题型147、最值问题
题型148、已知流程框图,求输出结果
题型149、根据条件,填充不完整的流程图
题型150、求输入参量
题型151、算法综合应用
题型152、算法案例
题型153、古典概型
题型154、几何概型的计算
题型155、抽样方式
题型156、茎叶图与数字特征
题型157、直方图与数字特征
题型158、频(数)率表与数字特征
题型159、统计图表与概率综合
题型160、线性回归方程
题型161、独立性检验
题型162、归纳推理
题型163、类比推理
题型164、综合法与分析法证明
题型165、反证法证明
题型166、复数的分类、代数运算和两个复数相等的条件
题型167、复数的几何意义
题型168、相似三角形
题型169、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应用
题型170、四点共圆
题型171、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题型172、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
题型173、普通方程化参数方程
题型174、极坐标方程化直角坐标方程
题型17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题型176、不等式的证明
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整理 5
错因分析: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是方程f(c)=0的根,这个结论我们一般称之为函数的零点定理。
函数的零点有“变号零点”和“不变号零点”,对于“不变号零点”,函数的零点定理是“无能为力”的,在解决函数的零点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