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常考知识点如何详细?大全精选
相关文章
高考是我们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场考试,这关系到我们未来上什么样的大学,因此我们要掌握好高考物理的记忆口诀。下面是小编整理 的高三物理知识点口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常考知识点如何详细?大全精选 1
1、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就是在研究某一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实验结果的某一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而不改变其它条件。若某两次实验只有某一条件不同,导致更后结果不同,则说明此条件影响了这次的实验结果。控制变量可以说的上存在于我们每一个物理实验中,掌握控制变量法更是我们做实验的基础。比如物理力学中在推导动能定理时,通过控制变量法证明了物体的能量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与速度呈正比。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定量。
2、转化法:
在物理实验在中,经常存在着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者不好测量的物理量,这时候就需要将它转化为让我们清晰明了的事物,在整个物理学的前进过程中,转化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等效替代法:
在高中的物理实验中,我们常常为了问题简化,就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另一个物理量,但不改变实验结果。比如在电学实验中,当我们需要一个大电阻但手边没有的时候就可以用多个电阻代替。等效替代法中更重要的就是等效二字,等效指的是同一个实验中,它们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如果同学们能熟练运用等效替代法就意味着已经对这个实验有了一定理解。
高三物理常考知识点如何详细?大全精选 2
1.若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互成120°,则其合力为零。
2.几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一部分力的合力必与其余部分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Δx=aT2(可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广:xm-xn=(m-n) aT2。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t/2=v平均。
5.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2)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3:5:?:(2n-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t1:t2:t3:?:tn=1:(21/2-1):
(31/2-21/2):?=:[n1/2-(n-1)1/2]。
6.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可以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
(2)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只起到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化。
(3)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的功的总和等于零。
7.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1)滑动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可以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
(2)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分配有两个方面: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之间的机械能的转移;二是系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路程的乘积,即Q=f. Δs相对。
8.若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点电荷,因相互作用而平衡,其电性及电荷量的定性分布为“两同夹一异,两大夹一小”。
9.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连线中点的电势等于这两点的电势的平均值。在任意方向上电势差与距离成正比。
10.正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越大,负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越小。
高三物理常考知识点如何详细?大全精选 3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三物理常考知识点如何详细?大全精选 4
功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高三物理常考知识点如何详细?大全精选 5
1.按照试卷题目的顺序从头做到尾
优点:可以避免丢题,漏题,节约时间
缺点:有时遇到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难题时常常由于忘情投入,直等到发现身陷泥潭,已经进退两难,已经耽误了大量宝贵时间,使后面许多能拿分的中、低档题都没有时间做。
如果遇到一个题目,思考了3—5分钟仍然理不清解题的思路时,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即使这个题目的分值再高,也要忍痛割爱。千万不要因为捡了芝麻丢个西瓜,因小失大。
2.先易后难,从容解答
每科试题一般都是先易后难,若遇到难题,可以暂时跳过去,先做后面学科的容易题——等做完各科相对容易得分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做前面的难题。
做题原则:能拿到手的的分就先拿住——手中有分,心中不慌,然后再回头做难题,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得分少些不遗憾,得分多你就赚了!
3. 先做自己的优势科目,再做其他科目
先做优势学科,既可以先拿到比较有把握的分数,做题时做出一个好的心态,又可以为非优势学科留有充分的时间。避免一开始就遇到难题使心情郁闷,使头脑发蒙的现象。
总之,对于多数考生来讲,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比较高的分数,就要学会主动地暂时放弃,暂时放弃费时费力的难题,腾出更多的时间做容易题,拿到更多的分数——古人田忌赛马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做题顺序的选择,因人而异。在平时训练中要尽早选定并稳定一种方法。
高三物理常考知识点如何详细?大全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