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政治

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高考政治如何复习呢?那么多的知识点该怎么掌握呢?在高考政治复习中,你是否遇到许多难解的问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高三政治2模考试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范文推荐 1

  ◆ ◆ ◆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 ◆

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范文推荐 2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

  8、矛盾的概念?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

  9、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1)基本属性:

  ①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②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相互关系:

  ①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二者共处于统一体当中,不可或缺;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

  10、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想复合的陈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常考方式】以材料题居多

  1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

  12、改革的性质与目的?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常考方式】以材料题居多

  13、价值观导向作用的体现及其方法论?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③这要求我们要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常考方式】以材料题居多

  1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

  15、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自己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人民是根本衡量尺度)

  【常考方式】以材料题居多

  《补》

  1、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①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唯心主义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常结合引文题进行考查

  2、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具体体现?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常结合体现型和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

  3、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①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常结合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

  4、认识的过程?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要求对三大特点进行辨别与区分

  5、联系观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①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③联系的多样性原理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同时搞好局部;

  ⑤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常结合体现型和解析型材料题进行考查

  6、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④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常以体现型和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

  7、矛盾观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统一;

  ⑤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重点,同时学会统筹兼顾;

  ⑥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把握矛盾主要方面又要注重次要方面;

  ⑦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常以漫画题和体现型、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

  8、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②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③坚持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统一。

  【常考方式】以材料题居多

  9、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常考方式】以材料题居多,常以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

  10、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

  1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

  1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和材料题居多,常以措施型设问进行考查

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范文推荐 3

  【一】

  1、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

  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而这些,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正是政府的主要职能:管理和服务)

  2、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

  公民要学会向政府求助或投诉,这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二】

  1、解读一个市长的承诺

  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P39—41★

  (1)我国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2)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我国政府应该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特别提醒】: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根本上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具体说,就是由政府的性质决定的。其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强调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以人民利益为重。

  3、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1)公民求助的方式:单位、社会团体、政府(开设热线电话、推行电子政务、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2)公民求助或投诉的法律途径: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3)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作用于意义: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一】

  1、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

  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而这些,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正是政府的主要职能:管理和服务)

  2、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

  公民要学会向政府求助或投诉,这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二】

  1、解读一个市长的承诺

  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P39—41★

  (1)我国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2)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我国政府应该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特别提醒】: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根本上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具体说,就是由政府的性质决定的。其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强调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以人民利益为重。

  3、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1)公民求助的方式:单位、社会团体、政府(开设热线电话、推行电子政务、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2)公民求助或投诉的法律途径: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3)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作用于意义: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范文推荐 4

7.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怎么办)

(1)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必须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坚决捍卫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别国的侵犯。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3)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坚持和维护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等。

从公民角度来维护国家利益

我们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自觉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尊重其他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8.政治生活对公民的要求:

(1)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

(2)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3)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4)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及相应的制度

(5)公民监督政府(和权利相联系)

(6)公民监督人大代表(和权利相联系)

(7)公民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和义务相联系)

(8)促进新型民族关系(和义务相联系)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第一,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第二,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第三,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第四,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主要途径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民或居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或居委会成员,这是村民或居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或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干扰公务活动。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它表明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范文推荐 5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教案一)

  1.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的构成;(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4)财政支出;(5)财政支出的构成;(6)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1)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2)财政与宏观调控;(3)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3.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2)税收的基本特征;(3)税收的种类;(4)税收的作用。

  4.依法纳税:(1)纳税人;(2)负税人;(3)依法纳税。

  考点一 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

  分配政策

  表现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职能的发挥,也不利于企业和个人的发展

  措施

  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点拨 合理确定财政收入比例

  财政收入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国家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例。

  2.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构成:按具体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的关系

  (1)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2)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3)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4.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建设,支持某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具体如下: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实施条件

  经济滞缓、需求不足

  经济过热、物价上涨、供给能力不足

  措施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目的

  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抵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联系

  都是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点拨 判断财政政策的技巧

  财政政策一般是逆风向调节,即财政政策的运用应当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反。在国民经济需求不足时,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供给和总需求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在国民经济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可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

  经济运行状况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应用

  经济运行状况

  对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货币发行量、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经济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减少货币发行量、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快速辨别财政的三个作用的技巧

  凡是看到国家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如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基本上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基本都可以认定材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

TAG标签: 政治 知识点

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范文推荐_精选范文网

高考政治如何复习呢?那么多的知识点该怎么掌握呢?在高考政治复习中,你是否遇到许多难解的问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高三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