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政治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精选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在学习时代,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年级政治必背知识点,以供大家参考!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精选模板 1

  经济学: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2、 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 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 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 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 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8、 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 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 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 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 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 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 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 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 消费决定生产

  哲学部分

  1、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20、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1、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东西,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稳定不变的。

  22、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总和。

  23、矛盾就是对立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24、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矛盾。

  25、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26、理性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27、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能对实践起重大的指导作用。

  28、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

  29、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讲个人利益。

  30、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31、人生的真正价值就是多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

  3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33、邓小平理论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34、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35、人生最重要的是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没有金钱并不妨碍实现人生价值。

  36、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7、外因推动事物的发展。

  38、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

  39、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40、量变是事物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的发展。

  4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42、精神状态决定着人们办事情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43、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永恒不变的。

  44、人们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办事情就能获得成功。

  46、符合规律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4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8、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49、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效果。

  50、具体科学知识讲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51、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人的意识都是正确的。

  5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矛盾是无差别的。

  53、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和目的。

  54、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55、 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6、 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57、 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

  58、 解决主要矛盾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前提

  59、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60、 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61、 应对反倾销要加强行政干预

  62、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63、 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64、 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等于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65、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67、 理性认识不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68、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69、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70、 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

  71、 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的最终目标

  72、 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73、 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政治常识:

  1、 政府直接行使管理经济的职能

  2、 政府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3、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间接行使者

  4、 直接选举是我国选举制度的本质特征

  5、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

  6、 权利与义务等同

  7、 党代会修改宪法

  8、 安理会成员国三分之二赞成即可通过决议

  9、 全国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10、 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它国家机关都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

  11、 国务院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12、 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机关,行使最高决定权

  13、 人民政协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14、 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政

  15、 财产多少是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主要标准

  16、 我国解决了各民族间发展晃平衡问题

  17、 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充分条件

  18、 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

  19、 处理国际问题要按联合国的决议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20、 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精选模板 2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二、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是什么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为什么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当今社会主要矛盾;

④是夺取中特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住的一条基本要求。

3、怎么办

①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②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心全意求发展;

③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⑤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精选模板 3

1、文化的继承性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重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重点)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精选模板 4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

高考政治知识点

高三政治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精选模板 5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TAG标签: 政治 知识点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精选模板_精选范文网

在学习时代,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年级政治必背知识点,以供大家参考!高三年级政治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