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政治

高三政治下册的重要知识点分析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政治知识点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政治下册的重要知识点分析范文推荐 1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①联系的观点 ② 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矛盾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方: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区别 含义不同(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

地位不同(整体位于主导和统率地位; 部分位于服从和服务地位)

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

联系 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方:

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方: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5、矛盾的观点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③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要性: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A: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①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②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主要针对“办事情”,即如何解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常表述为“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①区别: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方: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针对“看问题”,即如何评价事物的性质,常表述为“抓主流”、“抓本质”等

7、辩证的否定观原理

(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

(即要求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更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即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2)创新的社会作用:

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高三政治下册的重要知识点分析范文推荐 2

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①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④聚会、旅游,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今天,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高三政治下册的重要知识点分析范文推荐 3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永恒的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之魂。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精髓。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3)高扬爱国主义旗帜。①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二、弘扬民族精神。(1)薪火相传,越燃越旺。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等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2)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举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精神力量。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要吸引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落后思想。

高三政治下册的重要知识点分析范文推荐 4

辨证否定观的要求是什么?

(1)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不仅尊重书本知识,尊重,还要立足实践,解放_,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_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辩证法按其本质说是什么?为什么?

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因为(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不断运动中,因而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32、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是什么?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破除落后的_观念;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33、唯物辩证法与行而上学的分歧是什么?根本分歧是什么?

(1)分歧: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行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四、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1、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的辨证关系是什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是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7、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2)途径:①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改革完成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8、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强大动力、直接动力各是什么?

(1)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创新;

(2)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改革;

(4)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9、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的源泉,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精神财富;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0、什么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人民群众具有历史性,但其主体是劳动群众。

1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1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3、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什么?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

1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1)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15、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高三政治下册的重要知识点分析范文推荐 5

1.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宏观)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怎样坚持从实际出发)

3.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及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实事求是)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宏观、微观考查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宏观)

6.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宏观、微观考查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8.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

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

10.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宏观)

11.矛盾的对立统一(宏观、微观)

12.矛盾的普遍性(宏观、微观)

13.矛盾的特殊性(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1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16.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分析的重要性)

1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坚持矛盾分析法)

1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宏观)

19.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宏观)

20.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怎样体现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2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宏观、微观)

22.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2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

2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宏观、微观)

2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宏观)

26.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微观)

27.人生价值及其实现(宏观、微观)

TAG标签: 政治 知识点

高三政治下册的重要知识点分析范文推荐_精选范文网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政治知识点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政治知识点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