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域文化整理总结
相关文章
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它,照样会学好。兴趣的培养有时是因为他有用非学好不可,有时是靠一次次努力而取得进步,有时是靠“亲其师,信其道”。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域文化整理总结 1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 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温度由高到低是 DCAB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 CDAB。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2. 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
城市热岛
环流
成因:人类活动释放大量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
意义:(1)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市;(2)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交叉污染。
海陆风
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吹海风。
夜晚: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吹陆风。
山谷风
白天山坡增温强烈,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迅速冷却,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
类型
成因
风向特点
高空大气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域文化整理总结 2
一、重点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域文化整理总结 3
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东北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 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
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
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畜牧业
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
分析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 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不足:
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乳畜业
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分析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
(2)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大牧场放牧业
典型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郊区农业
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
分析区位:
(1)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域文化整理总结 4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域文化整理总结 5
东北黑土文化区
棉袄
杂粮
泥草房、火炕、火墙
二人转
气候寒冷、
温带森林草原广布
华北平原文化区
棉袄
面食
四合院、平房
京剧、评剧
温带季风气候、平原
黄土高原文化区
面食、肉食
窑洞
秦腔、信天游
温带季风气候、
地表沟壑纵横
内蒙古草原文化区
蒙古袍
肉食、奶食
蒙古包
那达慕节、马头琴
温带干旱、半干旱草原广布
荒漠-绿洲文化区
艳丽的服饰
肉食、奶食
阿以旺
民族歌舞具有西域特色
温带荒漠,以雪山、戈壁、绿洲为主
江南水乡文化区
丝绸
大米、鱼类
白墙黑檐楼房
江南丝竹、越剧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平原丘陵为主,水乡泽国
四川盆地文化区
麻辣口味
吊脚楼
川剧、摆龙门阵
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山地,所以湿度大云雾多。紫色土较肥沃。
青藏高原文化区
藏袍
青稞、酥油茶
石砌碉房
五体投地的宗教礼拜
海拔高气温低、辐射强温差大。
华南马祖文化区
米饭、热带水果
崇拜海神,华侨多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沿海。
云贵高原文化区
酒、茶
傣族竹楼、侗族鼓楼
多样化的民族服饰和歌舞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崎岖,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3、世界文化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域文化整理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