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参考经典
相关文章
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参考经典 1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注意:必修2以人文地理为主,不像必修1自然地理那么难,但要考高分却不容易。必修2与现实中的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现实是非常复杂的,往往没有现成可套用的标准答案,必修2的学习也是这样,非常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教版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参考经典 2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返回目录
人教版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参考经典 3
【一】
河流搬运能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见下图)。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二】
1、喀斯特地貌名称的由来(阅读归纳)喀斯特是欧洲原南斯拉夫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地貌。19世纪末,欧洲学者借用该地名称呼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后来“喀斯特”一词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
2、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研究(阅读知识窗)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又被称为岩溶地貌、徐霞客,早在欧洲人之前就对广西、云南、贵州一带的喀斯特地貌进行实地勘察,记录与成因分析,《徐霞客游记》中有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现象的最早纪录。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重点分析)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其溶蚀与淀积的作用分别体现了化学过程: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岩石圈:首先岩石不可溶性是最基本的条件,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碳岩、云岩等,其次是透水性,岩石空隙与裂隙越多,透水性愈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2)水圈: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离不开水,气候愈湿润,降水愈丰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流动性愈好,从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
(3)大气圈:首先大气中的与水体中CO2的含量是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重要物质,其次气温愈高,有利于加快上进化学反应,可促进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由此,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带。
(4)生物圈: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水中CO2的含量,而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数量有关,而水中酸性含量与生物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三】
【1】环境承载力
①定义:养活的人口数(生存)
②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木桶效应)、经济等
③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世界100亿,中国16亿
合理人口容量,定义:养好的人口数(发展)
影响因素:
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②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
③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
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
⑤科技发展水平:当多开发的资源大于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当多开发的资源小于多需要的资源:负相关
⑥贫富差距:负相关
1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
(1)工业革命以前原始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低原始社会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较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工业革命时特点高低高(18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3)近现代特点三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及行为的变化)
3人口零增长国家: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人口负增长国家;英国,比利时,芬兰等
4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社会经济因素
2制度因素
3计划生育
人教版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参考经典 4
行行色色的草
蜜草: 这种草的茎叶香甜如蜜,据测定,蜜草所含的“ 蜜草精”成分比蔗糖甜300 倍。
迁移草:这种草会自动“ 搬家”,干旱一来,它自动收起地下的根部,卷成小球到处漂游,遇到湿润土地,便重新扎根生长。
喜猫草: 这种草的叶为白斑圆形,初夏开白花。它对人无任何影响,但对猫科动物的神经有奇效。得此草者,猫群会自动跟随,依依可人,再凶的野猫,也会变得温顺可爱。日本的动物学家正在研究此草能否驯虎,因虎同属猫科类动物。
流泪草: 这种草会“ 哭”出泪珠,但泪含甜味,能吸引小虫前来叮爬而被粘住,草叶便慢慢“ 享受”上了当的猎物。
蝇草: 这种草的叶子能分泌香甜的粘液,蚊蝇落上时,便自动卷合食之,故此草名闻世界。
石碱草: 这种草的根块内含有皂角碱性物质,溶于水中能起泡沫,与肥皂相似,可用来洗涤。
醉人草: 埃塞俄比亚有一种醉人草,茎高一尺多,叶片上的
小孔分溢出脑油,香味浓烈沁人心脾。人若嗅上一会儿,便会身
热心跳,面红耳赤,如同喝醉酒一般。如果人在醉人草旁坐上一
刻钟,便会烂醉如泥。
测酒草: 巴西亚马逊河流域生长着一种奇特的“ 含羞草”。
它对酒精的气味特别敏感,凡是饮酒过多的人走近,浓烈的酒
味就会使它枝垂叶卷,几近萎谢之状。当地警方常用这种草测
试那些酗酒开车的人。
风雨草: 中南美洲有一种草,在风雨到来之前会开出艳丽
的花。风雨越大,草花开得越大,色彩越鲜艳夺目。
抗旱草: 在南非荒漠地带有一种草,茎很矮,外表有不规则
的花纹,很像乌龟壳,故名“ 乌龟草”。由于它生长的地方经常缺
少雨水,所以它只好用透水性能差的“ 乌龟壳”来抗旱。有趣的
是,在下雨时,它能很快的从“ 乌龟壳”上抽出一根绿色的长茎,
吸收水分,开花结果,繁衍后代。
照明草: 冈比亚南斯朋草原上有一种灯草,叶面上有银霜
似的晶珠,晚上闪闪发光,照得周围很清晰。当地居民把它移植
到家门口当做“ 路灯”。
指南草: 生长在墨西哥,其叶片总呈南北方向,因而当地土
著居民在狩猎时均靠“ 指南草”辨别方向。
灭鼠草: 罗马尼亚有一种药用玻璃草,它含有多种作用于
动物神经系统的生物碱,老鼠一旦吸入它的气味,二十分钟内
便会死亡。
世界九大奇桥
泥桥: 在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有座泥桥,自重1 吨多。据史料记载,这座桥建立于公元876 年,至今完好无损。原来,这座桥是用一种当地人称为火泥的特殊粘土堆成的。火泥呈红色,凝固以后如铁似钢,风吹雨打不变形。
草桥: 在秘鲁阿普里玛克河一带的印第安人,至今喜欢用一种草来架桥。每年4 月是雨季,这一带的依素草长得非常茂盛,人们用它拧成绳索,花3 天时间就可架起一座能使用2 年的桥。
塑料桥: 美国的科学家们,研制成功一座跨度为30 米,能
通过轻型车和旅游车辆的塑料桥,它是用强度较高、质轻和富
于弹性的工程塑料硅制成的。桥面一端固定在岸上,另一端可
像地毯一样铺开和收卷。这种桥伸缩自如,使用方便,又不影响
河面船只的正常通航。
瓷砖桥: 在西班牙古都的一条河上,架设着一座用一块块
大瓷砖建成的新型桥梁。它最大的优点是不易沾染灰尘,雨水
一冲,洁净如新。
智能结构桥: 德国科学家建成一座智能结构桥。这种桥用
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建成。玻璃纤维中有光导纤维传感器,变
形用仪器自动监测。没有变形时,进入和离开光导纤维的激光
量相同。有弯曲弯化时,一部分激光受阻折射。用电子仪器自动
检测激光强度的变化,就能够准确指出桥梁内部出现裂缝等缺陷的位置及程度,从而保证交通安全。
纸桥: 在美国有一座用一种新型的纸张建成的桥梁。这种
纸里混有金属纤维,强度极高,如一张30 平方厘米的纸,折叠
起来,可经受住420 公斤的拉力。这座纸桥的跨度为15 米,宽
为3 米,能承受小轿车通行。
玻璃桥: 保加利亚在克内日河上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玻璃
大桥,桥长12.5 米,宽8 米,载重量为18 吨。其桥柱、桥面、栏杆、
扶手、台阶都是用特种玻璃制成,晶莹透明,别有风姿。
尼龙桥: 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附近的尼沙瓦河上,横跨着
一座别具一格的尼龙桥。它由6 根梯形尼龙梁构成。每根梁长
14 米。桥面上铺设柏油。全桥总重为8 吨。它比普通的桥寿命
长、弹性强、重量轻、不怕腐蚀,但只宜人行。
充气桥: 它是由美国科学家首先研究成功的,桥身充气以
后,可通过180 吨载重汽车。
人教版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参考经典 5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它,照样会学好。兴趣的培养有时是因为他有用非学好不可,有时是靠一次次努力而取得进步,有时是靠“亲其师,信其道”。
2.死记硬背再也行不通了
如果说在初中死记硬背还可以的话,但是在高中这是万万行不通的。一是高中课程从内容上讲比初中多了许多,背是背不过的。二是现在无论哪一科在高考中命题都以能力立意为主,死记住的知识不会应用是没用的。对记忆来讲,一是要理解,二是记知识框架,三是靠积累。当然死记硬背也比不背强,记忆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基础,地理更需要记忆。
3.题海是苦海,但绝不是死海
在学习时,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课本上的内容我都背过了也理解了,但一做题还是不会。这是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问题。要对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这主要靠做题来实现。做适量的题目甚至大量的题目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做题须注意归纳总结,做有针对性的专题性题目更好一些。
4.用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地理
地理是不同于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的,它有自己的方法论。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寻找其不同,并用在学习中。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往往把地理事物与其所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说话,另一特点它就是往往借地理图表来说话。大家应该努力提高识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5.不懂就问是个很好习惯
不懂就问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它需要任课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努力,它有助于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特别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大家可千万不可因为问了不懂而气馁,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6.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可以解释很多的现象。同时这样做还可以加深你对地理概念以及原理的理解。我们大家要经常性的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来解释我们河口的、东营的、山东的事情以及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做一个有心人──多读报、多看新闻,其次还要做一个勤于思考的人,凡事多问个为什么。
人教版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参考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