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物理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经典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因为高一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欢迎阅读!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经典合集 1

第一,“定时作业”的物理学习方法。

长期的物理家教经验让我发现很多学生有这样的经历:打算一个晚上做30道物理题,却发现不知道什么原因,却只做了10道。大部分情况是遇见难题开始走神,遇见太简单的题觉得没意义。

这样就非常没有效率,进而影响到考试做题也没有效率。这种“定时作业”物理学习方法是,在做任何作业之前,先给自己定个时间,题目必须在这个时间内完成。往往是一旦有了时间的限制,学生们就要全力以赴完成计划的内容,精神也随之振奋了起来,效率也就有了,争分夺秒的好习惯也就有了。

第二,“错题记录”的物理学习方法。

错题记录要记录三个方面:题目+答案+思路。请注意,如果时间不够用,可以直接复印一下,剪刀拿来剪下来贴上去。这里的错题并非全部的错题,还包括紧跟老师课堂上碰到的典型题和容易犯错的好题。

对于答案比较复杂(即物理图不好画等等),具体的答案也可以贴上去来节省时间;但是思路部分与错题原因,必须要自己用红笔在旁边写上去,王尚提醒大家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要保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经典合集 2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经典合集 3

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经典合集 4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①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②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③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WG=mgh.

(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经典合集 5

1

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一)

合理选用参考系 区分速度和速率、速度的瞬时值和平均值 准确计算平均速度

2

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二)

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准确计算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 理解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路程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根据图像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用图像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特点。

4

直线运动类型总结, 复习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

准确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会进行相关的描述和计算

5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性质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性质特征

6

自由落体运动的图像和公式

准确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某段 或整体

7

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

准确应用公式做计算

8

位移速度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

 

9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推论

推导推论 用推论做相关的计算

10

追及问题的类型及特点

识别追及问题的不同类型

11

两类追及问题的计算

计算追及问题中的重要特征

12

期中复习+期中测试

 

13

力的概念及其性质,重力、弹力

重力、弹力三要素

14

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15

共点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 三角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的应用

16

力的分解,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发的步骤的结果计算

17

共点力的平衡分析方法

分析的方法识别的方法应用

18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19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第二定律的形式和计算

20

牛顿第二定律题型解析和训练

题型特征和计算

21

牛顿第三定律以及总结复习

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及应用

22

复习+期末测试

TAG标签: 物理 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经典合集_精选范文网

因为高一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欢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