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政治

高一政治知识点汇总最全笔记大全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对于学习文科的同学来说,高中政治是非常难背的,那么高一政治必修二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政治知识必修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知识点汇总最全笔记大全模板 1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混乱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高一政治知识点汇总最全笔记大全模板 2

一、中华民国的成立

1.背景

(1)帝国主义“严守中立”

①原因: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力量在全国的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看到,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的目的。

②实质:积极扶植新的代理人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实施:列强强烈要求清政府起用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

④影响:袁世凯被清政府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掌握了清朝的全部统治大权。

(2)“南北议和”

①原因:袁世凯一方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另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军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竭力主张同袁世凯妥协,革命党人也同意停战议和。

②概况:南方代表伍廷芳和北方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举行和平谈判。

(3)孙中山回国

①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国。

②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其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成立

①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②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③各省代表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并成立了南京临时参议院。

3.性质: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4.措施

(1)对内

①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对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颁布《临时约法》:其目的在于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一系列自由和权力;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是中国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对外——发表《告各友邦书》

①目的: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内容:承认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

(1)帝国主义对革命政权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3)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4)袁世凯掌握清朝全部大权,拥有北洋军,还大搞反革命阴谋。

2.经过

(1)逼迫清帝退位:指使段祺瑞等通电要求清政府立即采用共和政体,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2)通电赞成共和: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参议院选举其为临时大总统。

(3)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窃取革命果实的标志: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三、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和教训

1.性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意义

(1)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他们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3.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高一政治知识点汇总最全笔记大全模板 3

1.秦的建立: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

2.“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制:皇权至上;国家的一切权力,即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皇权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确立。

(2)三公九卿制(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三公九卿受皇帝直接管理;协助处理军政财事务;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便于皇帝集权。

3.废分封,置郡县(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制的建立:秦朝地方建郡(是中央政府以下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初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乡里机构;长官由皇帝指派;开始设置选官考官制度。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北击匈奴,移民河套,修万里长城;南平越族。修筑驿道;统一文字;(“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制订秦律。

(3)先秦政治制度的阶段特征:

西周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战国的变法运动,破坏了贵族等级社会,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君主集权制、官僚制、郡县制等纷纷出现,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确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政体,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广。西汉王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而在地方实施“郡国并行”制,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加强,至汉武帝时期州刺史的设立,标志着监察制度更加严密。

4.中央集权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

①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补充:1、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①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的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②皇权的至高无上:首先,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其次,确立了“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的法律;为了防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驰道;开灵渠;大规模移民等。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原因(必然性):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②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

确立:秦朝这套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高一政治知识点汇总最全笔记大全模板 4

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这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①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一般来说收入与消费成正比。

②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商品价格的高低,这是影响消费的又一最主要因素之一。

①价格高低通过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来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②价格高低的变化与人们消费水平成反比。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消费量下降;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人们消费量提高。

③物价的变动引起的消费量的变动的程度是因商品种类而异的。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的消费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④各种商品比价的变动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变化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数量。

(3)另外,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4)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此外,还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优化消费结构,克服不健康消费心理,树立正确消费观;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

2、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前者消费的是有形商品,如书籍、电器、水果等等;而后者消费的是服务,如家教、理发等。

(2)人们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也越来越常见。

①钱货两清的消费。

我们消费的大部分商品是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获得的,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

②贷款消费。

其含义是指在购买大宗商品或服务的时候,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买主可以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的消费。

③租赁消费。

第一,含义:是指有些商品由于消费者使用的次数有限,通过短期租赁的办法来获得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的消费方式。

第二,租赁消费的原因:对于一些商品,消费者使用的次数有限,为暂时的使用而买下商品不划算。

第三,租赁消费的特点:商品的所有权不变,消费者获得的是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

第四,租赁消费的优点:便宜,避免了浪费,商品的使用价值可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①生存资料消费,它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的消费;

②发展资料消费,它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

③享受资料消费,它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的含义及特点

①消费结构的含义: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②消费结构的特点(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消费结构变化的方向遵循着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恩格尔系数

①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一个系数。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1)消费心理复杂性的原因: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

消费心理的表现 特点 评价

从众心理引发

的消费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有利:能够引发对某类商品或某种风格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常借此推销商品。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

有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心理引发

的消费 标新立异 有利: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促进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有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引发

的消费 夸耀性

盲目性 有弊: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求实心理引发

的消费 符合实际

讲求实惠 有利: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态度:值得提倡

2、消费行为:做理智的消费者,一定要践行一些正确的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①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②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③坚持适度原则,提倡勤俭节约精神。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要有主见,要保持冷静头脑,避免跟风随大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使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体现新的发展观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②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③为什么要提倡绿色消费?

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绿色消费理念不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作为一种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正在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

④绿色消费体现、要求,即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①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②资源具有稀缺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应该戒奢以俭。

③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实践证明,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已过时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和有害的。

高一政治知识点汇总最全笔记大全模板 5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又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相适应。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族人民及其事业中的领导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原因)

①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③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①科学执政含义:

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含义: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含义:

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2)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1)我国除执政的共产党外,还有八个参政的民主党派

(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我国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地位和关系:

A.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民主党派地位和权利:

a、地位: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民主党派参政基本点):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订和执行。

C.关系: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5)我国的多党合作:

①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才能团结协作。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②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长期共存是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都长期存在,互相监督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与执政党一起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主盛衰兴亡的责任。

③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活动,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④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创立与构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我国各党派共同创立的。人民政协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

.人民政协的职能: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2、适合国情,优势显着

(1)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及时反映社会各阶层利益和要求。民主党派人士参加国家机关的领导工作,直接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的管理,推进了国家政治生的民主化。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党派是拥有多学科的人才库,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由于历史原因,各民主党派和台湾同胞有密切联系,成为大陆和台湾联系的纽带。

(2)我国绝不能照搬西方多党制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实质上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后果是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高一政治知识点汇总最全笔记大全模板_精选范文网

对于学习文科的同学来说,高中政治是非常难背的,那么高一政治必修二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政治知识必修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政治知识必修二1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