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经典整理
相关文章
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归是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鲜明的个性,三年级的特点是有作文课了。提起作文,学生是眉头直皱,家长也是忧心忡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语文习作和阅读的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经典整理 1
一、 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没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注意在认真品读原文,最好用笔标记重要信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速度也要质量,要求阅读二至三遍能读懂全文。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 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 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 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 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 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佳艺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例:春天,枝上萌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微风拂过,眨眼似的,多像少女那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睛。夏天,叶子长成小扇子的摸样,绿得似乎碰就会滴下油来。到秋天,叶子变黄了,一阵风过,摇下一树金片。
抬头仰望,就像大地举起一支饱蘸黄色油彩的大笔,要为蓝色天空添一幅美丽的画图。秋天吹得更紧了,片片黄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冬天,落在地面的叶子渐渐地被尘土掩埋,慢慢地化成肥料融进大地,为来年新叶生长提供养料。
概括本段的大意: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
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三年级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经典整理 2
一、用音乐浇灌心灵,抒发情感
调查显示,6~1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愿意接触新鲜的事物,这为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阅读教学方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儿时的歌谣启示我把音乐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古诗《春晓》时,我用电子琴弹唱伴奏,教学生把这首诗有感情地唱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加投入,我还为他们准备了小摇铃,用来表演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非常兴奋。借着这股新鲜劲,我带着孩子们一起讨论春天及花草树木,一节课上得有声有色。这就可以看出:对于低年级阅读教学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二、拿故事对照课文,深入理解
阅读是一扇通往世界、通往古今中外的窗口;是学生把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相结合的一架桥梁;是学生积累语言、学会思维的一根纽带。正因为如此,教师阅读教学中可经常和学生一起交流聊天,和他们一起在学习生活中捕捉课文的影子。例如:在学习《悯农》这首诗时,问学生们有谁去过农村?有谁见过绿油油的小麦?并在课后特意为学生们准备了五色花的花籽和花盆来帮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都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难,也懂得了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以绘画的形式加深印象
小学低年级学生最重要的、最易于被开发的思维形式就是形象思维。而绘画是最富有视觉表现力的学习形式,可以对大脑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在阅读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怎样的画面,以此来丰富他们对于各种形象、景象的记忆。众所周知,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创造力是成为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而绘画就是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文章的插画,上课时大家互相交换传阅画作,积极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和点评,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善教学质量。教会学生不但可以画出来,还可以动嘴说出来。从低年级阅读教学就应该具备帮助指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把听、说、读、写能力相结合齐头并进。
四、让每个人内心的想法得到回应
阅读是讲究互动与反馈的一项学习活动,也是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学习过程。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印象,形成不同的看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看法和想法。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我们要支持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还要鼓励他们大声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比如在学习《司马光》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告诉大家自己的感受与启示。还让大家试着表演这个故事。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与帮助,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年级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经典整理 3
一、熟练掌握常见各种修辞的用法,并掌握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在阅读时,无论是读课文,还是读课外书,亦或是做阅读理解题,要对运用修辞的句子格外注意,能迅速判断出此句用了什么修辞,其表达作用效果是怎样的?常见修辞的表达作用如下图所示:
在三年级一般不考查对比和象征,但对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句的作用的分析最常见,一定要让孩子多留意分析这样的句子。
二、认识什么是过渡句、过渡段,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
过渡句即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或者引起下文的句子,往往用在中间段落的开头,在理解时,要让孩子反复读,反复体会,过渡句是怎样从内容上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的。只有真正理解了文意上的起承转合才能真正掌握过渡句并理解过渡句过渡作用。
三、在阅读中不断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准确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概括文章或段落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再结合文章的标题、开头、中间段的过渡句或中心句以及结尾,从中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因为标题、段首、段中重点句段和段尾都和揭示中心思想有必然联系,而培养阅读能力一大半在于培养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敏感感知的能力。而能准确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意味着阅读能力大大提高,而相关语文阅读理解题也会有大部分迎刃而解。
例如,下图中《死神也怕咬紧牙关》一文的阅读中,最后一个题即是对全文中心思想的考查,而前文中对罗伯特坠入悬崖和玛丽咬住他的上衣的无比坚险状况的描摹都是为了突出这一主题,而能让玛丽坚持下来的只有对丈夫深深的爱:
四、培养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心理和精神品质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样也基于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表现。凡是写人的文章或写事的文章一般都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因此对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的整体深层的感知往往就是全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小学生必备阅读能力。
要善于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等方面入手对人物加以分析,特别是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则直接展现出人物的内心。
总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培养的过程,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套路的,其分析理解的角度直接决定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
三年级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经典整理 4
⊙文字阅读,灵活运用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也讲究方法,略读和精读需要穿插进行。略读是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精读是指逐字逐句,进行细致地阅读。
在完成阅读题的时候,可以先通读一下文章,了解文章大概的主要内容。接着,再从题目开始,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文章,认真地思考答案。对文章内容进行细致地阅读,读到印象深刻的地方可以先用铅笔做一些勾画和重点标注。紧接着,开始浏览题目,并根据相关的问题在文章中进行精读,细致地寻找答案。
⊙熟悉题型,了然于心
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题型进行梳理和归类,每种题型有每种题型的注意事项和答题技巧,对于题型的熟练了解有利于更好地完成相关阅读训练。例如,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题目一般比较常见的几个项目分别是:
1、在文章中为加点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3、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用波浪线或横线画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5、根据短文,完成填空。
6、问答题。
⊙审清题意,我心明澈
阅读时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掌握题目的要求。小学生在阅读题中失分,有时候是对题目要求理解得不透彻,这就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审清题意,强化相关的答题技巧。
1、明确题目要求。例如,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就需要孩子在文章中找近义词、反义词,而不是自己去写。再如,选择正确的拼音或词语搭配,用横线划去不正确的。孩子在完成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是选择用横线划去不正确的,还是用横线画出正确的。由于常规训练方式的影响,有部分孩子往往会因为会错题意而失分。
2、不漏做题目。阅读题中经常会有在文中为文章加上题目、用波浪线或横线画出比喻句、拟人句、在文中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在文中为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等等,由于题目需要在文中完成,孩子往往会漏题失分,这也需要引起注意。
3、明晰答题层次。就阅读的问答题来说,存在着答题点和答题层次的要求。回答问答题应本着全面、递进、围绕主要观点逐层回答的原则。
例如,读了短文,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谈谈你对某句话的理解吗?这样的题目就需要孩子从两方面进行答题:(1)结合短文的内容(对短文内容要进行一定的总结梳理)来谈;(2)以短文对自己的启发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并以此来谈谈所受到的启示和领悟。
⊙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是不够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学习。字、词、句、段等语文基础知识,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相关的语文知识都要不断学习。
2、加大课外阅读,勤读善读。从大量的文字篇章中习得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分析、理解、概括、表达等能力。
三年级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经典整理 5
★ 小学语文怎样才能学好
★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 小学语文知识点讲解
★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三年级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经典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