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物理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点详细精选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看的是物理的会考知识点。物理虽然是理科,但同时又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有众多的规律和概念,在复习过程中,还是应该立足课本,以课本为主。话不多说,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初中物理知识点详细精选合集 1

  规定:在磁场中任意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初中物理知识点详细精选合集 2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p="">

(2)费力杠杆:L1F2(费力省距离,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3、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斜面:W总=fL+Gh=FL

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 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知识点详细精选合集 3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中学的精髓。如果把中学物理这门科学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砖石和钢筋框架。有经验的物理老师经常要求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指的就是抓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然而,有些同学却不这样,他们不重视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把主要精力都用在盲目做题上,其结果不但在做题中遇到了很多障碍,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始终不能抓住系统的知识体系。他们总是有一种题目很多,头绪很乱,忙得不可开交的感觉。最后得出一个物理难学的结论。一次,一位同学拿着一道物理题。题目是如图(1):木块A和木块B一起沿着斜面加速下滑,试对木块受力分析。这位同学认为木块B对木块A的摩擦力应该平行于斜面向下,理由是木块A的加速度是沿斜面向下的。(原答案给出这个摩擦力是水平向左的)他说完后我提出了两个问题:1、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是什么关系?2、加速度方向是跟合外力方向一致还是跟随便的一个力一致?他低头想了一会儿,说:“我明白了。”象这样由于概念不清,导致做错题的例子举不胜举的。

  什么是物理概念呢?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的概括,是从个别的物理现象.具体过程和状态中抽象出的具有相同本质的物理实体。在中学物理中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如力、重心、点电荷、理想气体、干涉、静电平衡、匀速直线运动、衰变等等。另一类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常称为物理量。如加速度a=△V/△t,动能Ek=1/2mv2,动量P=MV,电场强度E=F/q等等。

初中物理知识点详细精选合集 4

  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初中物理知识点详细精选合集 5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源分类: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光的直线传播:

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4.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5.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5)排队看齐;

(6)射击瞄准

(7)立竿见影。

6.小孔成像特点: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光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7.影子的形成:

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8.判断月食:

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

9.判断日食:

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

10.光速: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11.光年:

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法线:

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2.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3.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4.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反射的分类:

反射有两种,一是镜面反射,一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

1.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2.面镜分类

平面镜

面镜 凹面镜

球面镜

凸面镜

3.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球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5.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想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现象:

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4)光从速度较快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慢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光从速度较慢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快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五、光的色散

1.色散:

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依次得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彩带

2.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4.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无色透明物体的颜色能让所有的光都透过。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5.光谱:

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6.天空呈蓝色的原因:

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较多。

7.傍晚太阳发红的原因:

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8.雾灯选择黄色的原因:

人眼对黄色光敏感度较高,且黄光不易被空气散射,有较强的穿透作用,能让更远的人看到。

9.红外线的应用:

(1)红外线夜视仪;

(2)红外线遥感。

10.紫外线的应用:

(1)杀菌;

(2)防伪;

(3)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11.紫外线的危害: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TAG标签: 物理 公式

初中物理知识点详细精选合集_精选范文网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看的是物理的会考知识点。物理虽然是理科,但同时又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有众多的规律和概念,在复习过程中,还是应该立足课本,以课本为主。话不多说,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力学 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