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物理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习题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很多事先天注定,那是“命”;但你可以可以决定怎么面对,那是“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习题范文参考 1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

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

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m/V(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变化:m=ρV、V=m/ρ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6、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7、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习题范文参考 2

第十章 浮力

1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习题范文参考 3

1.定义: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如果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这时的运动叫做抛体运动,抛体运动开始时的速度叫做初速度。如果初速度是沿水平方向的,这个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的速度: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V0即为Vx一直保持不变

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Vy=gt

③合速度:V2=Vx2+Vy2=V02+(gt)2 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θ tanθ=Vy/V0=gt/V0

3.平抛运动的位移:①水平方向 X=V0t

②竖直方向y=1/2gt2 ③合位移 S2=x2+y2=(V0t)2+(1/2gt2 )2 方向:与X轴夹角为α tanα=y/x=V0t/?gt2=2V0/gt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习题范文参考 4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4.百米赛跑:

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6.耳聋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

1.频率: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4.音调:

(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

5.响度: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高声呼叫”、“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请勿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响度的。

6.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三、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

2.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

3.超声波的应用:

(1)声呐;(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3)超声波测速器。(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分贝:

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噪声的控制:

(1) 防止噪声的产生 或 消声 或 在声源处减弱;

(2) 阻断噪声的传播 或 吸声 或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或 隔声 或 在人耳处减弱。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习题范文参考 5

  65.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66.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6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68.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69.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70.防治噪声三个环节:

  ①声源处

  ②传输路径中

  ③人耳处。

  7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7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7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7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7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76.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77.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78.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79.相互作用力是;A给B的力、B给A的力。

  80.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81.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82.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83.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4.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85.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86.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87.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88.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89.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90.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91.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示数上小下大。

  92.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93.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但“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9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95.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9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97、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时读数。

  98.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考察机械能变化时,划出速度、高度的变化。

  99.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00.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TAG标签: 物理 复习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习题范文参考_精选范文网

很多事先天注定,那是“命”;但你可以可以决定怎么面对,那是“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物态变化一、温度: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