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计划制定的原因以及方法范文整理
相关文章
好的学习计划能让学习功率提高。 一、学习计划的内容
1、学习目标
2、具体措施
3、具体步骤
学习计划制定的原因以及方法范文整理 1
制订学习计划要依照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订得太高,一时实现不了,势必会影响自己的信心;订得太低,过于容易达到,自己就不能得到充分的、有效的提高,而且可能会助长自满情绪;订得太死,缺乏灵活性,一切都来个条条框框,不能随机应变,可能会使自己很快感到厌烦,难以继续坚持下去;订得太松,又根本起不到计划的作用。
所以制订一个计划,要认清自己当前的位置,找准一个合适的目标;要有一定的严格性,以保证计划的正常进行,但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新出现的情况能及时解决和调整;执行计划时,则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不要一遇挫折就轻易放弃。
制订计划,不用过于重视形式。只要是能达到目的都是好计划。首先,要让自己知道,每天你具体干些什么,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一句话,就是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计划的安排应合理、科学,尽量不要让你的时间浪费。很多事不能不做,但要放在合适的时候做,黄金时间应用来学习。
学习计划制定的原因以及方法范文整理 2
初中生想要轻松快乐地学习,在理解能力方面也要注意一下。如果你的记忆力不是很好,那在学习方面就要比别的同学用功才行。不管是在上课还是课余,自己要学会理解和思考,多动动脑子,即使自己不会也要多问,多思考,多理解,让自己理解为止。这样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
学习计划制定的原因以及方法范文整理 3
6:00—7:30
非放假时间,睡懒觉基本上是不可能了,一日之际在于晨,这个时候是头脑最清醒且体力最充沛的时间,也是学习和锻炼的黄金时间,这个时间安排全所有功课的全面复习,尤其是记忆力的课程(比如英语单词、文科类科目等)。
7:30—8:00
早餐时间,专心吃早餐,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8:00—9:00
实验结果表明,这个时候人的耐力是最好的,是可以接受一些“考验”,所以像逻辑性的、难度大的课程可安排在这个时间。比如物理。
9:00—11:00
这个时间段的短期记忆力效果比较好,对于即将要考核的东西可以进行“突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00—12:00
接近午饭时间,一上午的复习容易产生疲劳,这个时间可以进行一些常规的练习题复习,达到巩固的目的。
12:00—13:00
午饭时间,可以听一些轻音乐来舒缓紧张了一上午的神经,让脑子进行一定的休息。
13:00—14:00
这个时间段容易出现饭后疲劳,所以建议稍作休息调整下,如果要午睡的话,半小时就差不多了。
14:00—16:00
这个时间段的长期记忆效果最好,可安排记忆一些需要永久记忆的东西。
16:00—18:00
这段时间适合做一些复杂的计算和费劲的功课。
18:00—19:00
晚饭及休息时间,让脑子得到休息。
19:00之后
晚饭后,可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复习,可以语数外文理科交替安排复习。
晚上定时睡觉,必须赶在晚上11点之前休息,养成一个好习惯,晚上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第二天的充沛精力和状态。
学习计划制定的原因以及方法范文整理 4
制定高中学习计划,首先要了解高中的学习特点。与初中相比,高中的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
①知识量大;
②学科内容深,学科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强,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③综合性、系统性强,要理解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
高中阶段要学习的知识很多,一定要有一个轻重缓急之分,否则就可能在学习上手忙脚乱,本来有能力学好的知识点也掌握不牢。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制定学习计划的目的,就是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帮助养成良好的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正如孔子说的“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材”都不一样,学习计划当然也不能千篇一律。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通用的建议,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要点:
壹
利用好记忆的黄金时间
记忆的黄金时间,就是睡前和醒后的两个时间段,因为这两个时段,分别没有后摄影响和前摄影响,能极大提高记忆的效率。
一般而言,高中生的睡前时间也就是22点到23点,醒来的时间是6点到7点,在这两个时间段可以背课文、背单词,或者数理化的公式定理等。
中午会有午休时间,但是不提倡利用这个“睡前醒后”,因为时间短,而且下午还有学习任务,所以必须确保午睡的效果—让下午精神状态更好地学习。
贰
根据生物钟做调整
每个人的生理特征和生活环境不尽相同,生物钟大体一致,却也有着细微的差异:有的人在上午9点到11点状态最好,而有的人在下午15点到17点状态最好,甚至有的人凌晨时分的状态最好。
状态最好,意思就是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精力最充沛,这时候学习的效率最高。
要了解自己每天最佳状态的时段,据此安排自己的学习。
当然,高中的学习是按照学校课表进行的,那么在周末、节假日这些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可以自行安排。
叁
给自己设定学习时间
高效学习不是靠时间的堆积,并不是长时间枯坐不动、埋头学习就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成果。
所谓“一张一弛,松弛有度”,就是要学会给自己设定学习时间,限定时间,也就逼迫自己提高了效率,也就给自己合理安排了休息。
在限定时间里预习或者复习知识,有一种紧迫感,而完成这个时段的任务后就能收获成就感,休息的时候也更轻松,获得愉悦感。
这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学习的正反馈机制:限定时间学习—获得快乐—更多学习—更多快乐。
肆
学会自我反省
制定好计划,就要坚持到底。这个过程中,少不了自我反省。
可以定时对照自己的计划,反省这个时段里计划的完成度,从质和量两个维度反思自己是否完成。
任务量完成了,但是完成质量不高;或者没有完成全部任务,但是单项的任务完成得特别好,这两种都不算真正的完成,那么就要在下一个时间段里做出相应的改变:更认真地学习,或者是提高学习效率。
这样不断对照计划反省,才能真正发挥学习计划的鞭策效果。
伍
公开计划,倒逼自己
一些人缺少自我约束力,可能在学期初制定了很好的学习计划,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了了之。
对于这样的学生,建议将自己的学习计划公开,让家长、老师、同学知道,自己“立了一个FLAG”。
一旦自己执行不下去了,就会想到“如果我不坚持下去,就会受到同学的嘲笑、被老师被家长认为是个没出息的人”,然后就能咬着牙坚持下去。
也就是让“旁人的眼光”成为无形的约束力,逼迫自己认真执行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制定的原因以及方法范文整理 5
初一的知识点不多,难点也不是很多。但学好初一却是整个初中三年中最重要的。从小学进入初中,同学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的教学方式变了,学习的知识更深入了。可以说,对大部分同学来讲,进入初中大家又重新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大家都知道,百米赛跑起跑很重要。如果比赛的前三分之一你落在了后面,后面想追赶就难了。更重要的是,在初一阶段你面对一个新环境,没能适应它,没有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新方法。将这些问题积累到初二,就会在心态上出现问题。
所以,在初一阶段,同学们要完成两个任务:
一方面要尽早的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角色变换,越早适应初中的学习习惯,越能够比别人提前一步;
另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的学好每一个知识点,不放过每一个小错误。初中的要求与小学不同,它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挖掘的比较深,在弄懂的基础上要求能够熟练应用,甚至创新。
另外,初一的学习也要注意一定的超前性,在初一升初二的暑假要适当学习初二知识,毕竟初二的难点更多,及早的了解一些,有助于分担初二学习的负担。
学习计划制定的原因以及方法范文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