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精选合集
相关文章
学习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必定无获!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知识点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精选合集 1
明天,我们毕业
一、解释词语
朝夕相处:朝:早晨。夕:晚上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
窗明几净:几(jī):小桌。形容房间干净明亮。
博大精深:博:广大,丰富,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
眷恋=依恋 憧憬=向往 五彩斑斓=五彩缤纷 凝聚=凝结 炽热=火热
二、理解课文
1、本文通过作者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2、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老师像天使一样,有着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德,教育、感染着学生;老师像大树一样,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关心、爱护着学生;老师像海洋一样有着宽广的胸怀,渊博的知识,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呵护下成长。这句话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和爱戴之情。)
3、临别赠言:
不管未来有多遥远,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友谊是珍贵的,友情是无价的,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是最快乐的!
亲爱的同窗好友:努力可能不会成功,但是,不努力必定不会成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如果分别是必然的,那么无论你走到哪里,我的祝福就跟到哪里。
今日同窗分别,说一声:“珍重!”明朝校友相逢,贺一句:“成功!”
把握机遇,把握时光。
你的将来,由你创造。
为自己而努力,为最亲的前进,为最爱的奋斗,永远向善向上!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精选合集 2
(一)课文字词详解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①临②河干(gān),③山门④圮(pǐ)⑤于河,二石兽⑥并沉⑦焉。
①临:靠近。②河干:河岸。③山门:佛寺的外门。④圮:倒塌。⑤于:到。⑥并:一起。⑦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①阅十②余③岁,僧④募金重修,⑤求二石兽于水中,⑥竟不可得,⑦以为顺流⑧下矣。
①阅:经过,经历。②余:多。③岁:年。④募金:募集资金。⑤求:寻找。⑥竟:终了,最后。⑦以为:认为。⑧下:动词,流到下游。
①棹(zhào)数小舟,②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③迹。
①棹:划(船)。②曳:拖。③迹:踪迹。
一①讲学家②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③尔辈不能④究⑤物理。⑥是非木杮(fèi),
①讲学家:讲学的人。②设帐:设馆教书。③尔辈:你们这些人。④究:研究、探求。⑤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⑥是非:这不是。
①岂能②为③暴涨④携之⑤去?乃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⑦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①岂:怎么,哪里。②为:被。③暴涨:暴涨的大水。④携:带。⑤去:离开。⑥石性坚重: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⑦湮:埋没。
沿河求之,不亦①颠乎?”众②服③为④确论。
①颠:精神失常,后来写作“癫”。②服:信服。③为:认为。④确论:正确的言论。
一老①河兵闻之,又笑曰:“②凡河中失石,当求之③于上流。④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①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②凡:表示范围,所有的。③于:到。④盖:表示议论的句首语气词。
水不能冲石,其①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②啮(niè)沙为③坎穴。渐④激渐深,至石之半,
①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②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③坎穴:坑洞。④激:冲。
石必①倒掷坎穴中。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③已,④遂⑤反⑥溯流逆上矣。
①倒掷:倾倒掉入。②如是:像这样。③已:停止。④遂:于是。⑤反:反而。⑥溯流:逆流。
求之下流,①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②如其言,③果得于数里外。
①固:本来。②如:按照。③果:果然。
①然则天下之事,②但知③其一,不知④其二者多矣,可⑤据理⑥臆(yì)断⑦欤(yú)?
①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②但:只。③其一:表面现象。④其二:根本道理。⑤据理:根据某个道理。⑥臆断:主观地判断。⑦欤:吗。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大水带走呢?
3.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埋没在沙层上,越沉越深罢了。
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即下游)寻找石兽,不是很疯狂吗?
5.众服为确论。
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洞。
7.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不是更疯狂吗?
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三)课文分析
1.比较文中的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兽的位置、理由及结果。
人物
寻找的位置
理由
结果
寺僧
求之下流
以为顺流下矣
寻十余里无迹
讲学家
求之地中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众服为确论,
但没找到
老河兵
求之上流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2.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3.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而寺僧与讲学家都错了呢?
寺僧: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凡事要全面具体分析,不可主观臆断。
原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5.试分析讲学家与老河兵“笑”的含义。
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去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
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糊涂,轻信讲学家的说法,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6.老河兵比讲学家高明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实践经验,联系水流、泥沙与石兽三者关系综合判断,得出结论。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精选合集 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请用原文语句填空,梳理文章结构。
(1)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分析问题:
①千里马的命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千里马的遭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得出结论:其真不知马也。
9.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伯乐”喻指善于识别、发现、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指有才华、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喻指愚妄浅薄、昏庸无能的封建统治者。
10.“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什么句式?其作用是什么?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及愤懑之情。
1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才不遇之情;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控诉之情。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精选合集 4
第2课《春酒》
一、初识课文:
1、作者相关知识:
琦君,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人。1949年赴台,曾任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她从散文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出版了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30余种,代表作有《橘子红了》《七月的哀伤》《桂花雨》《 琦君寄小读者》等。她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2、词汇积累:
标注字音:枸杞、橄榄、挑剔、如法炮制、门槛、过瘾、家醅、煨炖
解释字义:
家 醅: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过 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 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来源:学科网]
二、整体感知:
lt;1>、识春酒:
1、什么是“春酒”、“会酒”、“八宝酒”?
明确:
春 酒 :古称冻醪。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1、2段)
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 、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3段)
会 酒: 是“我”家除春酒外的特别节目。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5段)
2、伴着《思乡曲》我们朗读课文并思考如下问题:
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故乡的哪几件事?主要记叙了事件中的哪些事情?又体现了怎样的情怀?
lt;2>、品春酒:
含英咀华,探寻美点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她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细细品味她的这杯“春酒”,思乡之情、怀母之心、童年之味……纷纷涌上心头。请找出文中打动你的细节,品味细节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美点
以这样的形式回答:
通过读 细节,我品味到了一种 美。
答案预设:童心美、母性美、民风美、人情美。
●童心美的典例: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明确:写出了我当时情不自禁,对喝春酒充满期望而急切的热情;也写出了当时“我”很“馋嘴”、可爱的样子。“总是”一词写出了我对春酒的期待之情,“一马当先”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不请自到”让我感受到了乡人们相处的融洽,“肚子吃得鼓鼓的”写出了一个“馋嘴”的可爱的小女孩子的特别,“蜜蜂似的”,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子吃得饱饱的样子,突出了她的可爱。“捧”字写出了小女孩对吃的东西的喜爱和珍惜。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明确:写出了“我”对母亲的八宝酒很喜欢,很馋的样子。“偷偷”而不是当着母亲的面,表现“我”内心是非常想喝的,但又不能让母亲知道的隐秘心理。“好几回”是指多次,而不是一回、一次,足以见出母亲的八宝酒对“我”充满了诱惑,也显示出“我”的可爱。
3.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明确:写出了“我”的可爱和情趣。“只”和“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而感到不满足。“走来走去”表明了他即使是只得到了一点点的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捏”是对撒了虽不是很多但自己很是珍惜的一点点后的失望。“直”表现小花猫对八宝酒满是喜欢,舔个不停,煞是可爱。“呼呼”地睡了,表现了小花猫舔碗酒后的相当满足和陶醉的情态。“也是”一词,是以“我”当时的心理来揣摩小花猫的,可见“我”也同小花猫一样馋得要命,也写出了“我”的那种童趣。
4、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明确: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很撒娇,很嘴馋的情态。“靠、点、舔”这些都是小孩子特有的动作,寥寥几笔,一个活泼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立刻在纸上活跃起来。“靠”和“点”说明“我”年龄虽小但很机灵。“舔一舔”说明她想喝但又不敢当着大家的面去喝,只能“舔舔”,即便如此,也让她很过瘾。
5、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明确:写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小时候,我那企盼的神态。“眼巴巴”写出了小女孩那种盼望的眼神,目光里满是期待和向往。
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纯真的快乐,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怀念。而在琦君的记忆里最值得怀念的是谁呢?(她的母亲)
●母性美的典例
1.“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
明确: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2.“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
明确: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3. “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明确:“得意”是得到别人夸奖后一种甜蜜的神态,更能突出母亲的质朴和贤惠。
4.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明确:“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得到别人表扬后的得意和些微的“羞愧”。一副农家妇人的样子。“其实”这一副词十足地写出了母亲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一个贤妻良母就真实地再现了出来。
【小结】:
是呀,原来爱可以如此豁达!母亲身上的勤劳善良、温柔慈爱、质朴贤淑这正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女性所具有的一种美德。它承载了琦君对故乡最温情的怀念。
●人情美的典例
俗话说“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乡情是记忆中最醇厚、最温馨的怀念。
1.“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
明确:花匠阿标叔的老实善良、纯朴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是故乡浓厚、淳朴人情的最好体现,不说话,总是乐呵呵地做事,能为很多人带来快乐,自己是非常高兴的。
2.“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明确:表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大方。
3. “席散时,会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4. “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明确:醇厚的乡情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处处充满温馨充满融洽充满快乐的故乡。这正是琦君永远记忆中的故乡。
lt;3>思春酒:
故乡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快乐。故乡的春酒,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故乡的春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此时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吗?(道地家乡味)这些蕴涵在春酒中最美好的情感正是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啊。光阴荏苒,她还能品尝到这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吗?
明确: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因为她已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了。
(四)拓展延伸:
● 经典再现:
从古到今,因为漂泊,因为远游,因为战争,因为心中的理想而远离故土的人,都会对故乡怀有深深的思恋。因此思乡成了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诗人作家们往往借用丰富的事物(即意象)来表达对故乡无尽的情思。琦君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甜美的春酒中,除了酒,在思乡作品中常常借助哪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明月、笛、乡音、秋风等)。
1.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3.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4.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5.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 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0.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精品赏读:
台湾诗人余光中和琦君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年轻时离开大陆去了台湾,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啊!一首《乡愁》道出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精选合集 5
第五单元 知识要点归纳
一、会认的字
疙(gē) 瘩(dá) 溅(jiàn) 避(bì)
暴(bào) 嘲(cháo) 慌(huāng) 隔(gē)
懒(lǎn)
二、会写的字
镜(镜子)(镜面)(眼镜)
委(委屈)(委员)(委任)
屈(委屈)(屈服)(不屈不挠)
趟(走一趟)
亏(多亏)(吃亏)(幸亏)
陷(陷入)(陷阱)(缺陷)
够(足够)(能够)(不够)
铺(铺天盖地)(铺垫)(铺设)
闭(闭上)(关闭)(闭眼)
鸥(海鸥)(鸥鸟)
货(货轮)(货物)(送货)
喂(喂食)(喂饭)(喂养)
护(救护)(保护)(守护)
迅(迅速)(迅猛)(迅疾)
速(迅速)(速度)(飞速)
援(救援)(援助)(援手)
佩(佩服)(敬佩)(佩戴)
森(森林)(阴森)
谈(谈话)(谈心)(谈天)
盯(盯住)(盯紧)(盯着)
哈(哈哈大笑)(哈欠)(哈气)
监(监视)(监狱)(总监)
怒(狂怒)(怒吼)(怒气)
厉(厉害)(严厉)(再接再厉)
吼(怒吼)(吼叫)(狂吼)
设(设置)(设计)(预设)
疯(疯狂)(发疯)(疯癫)
牢(牢固)(牢房)(牢记)
泄(泄气)(发泄)(排泄)
三、多音字
ǎn(松散) nàn(难民)
散 难
àn(散步) nán(难受)
四、重点词语
镜子 委屈 一趟 养料 自豪 多亏 陷进 足够 担心 疼爱 松散 关闭 海鸥 货 究竟 喂养 救护 迅速 救援 茫茫 佩服 森林 输送 求救 遥远 渐渐 交谈 盯住 监视 狂怒 厉害 建设 疯狂 牢固 泄气 跟踪 懒洋洋 无边无际 铺天盖地 波浪滔滔 暴跳如雷 谈笑风生
五、词语积累
1.近义词
贮存——储存 自豪——骄傲 佩服——钦佩
救援——救助 舒展——伸展 仍然——仍旧
消失——消逝 无边无际——一望无际
2.反义词
松散——紧密 结束——开始 自豪——自卑
降落——升起 迅速——缓慢 消失——出现
惊慌——镇定 奇怪——平常
3.量词积累
一(层)睫毛 一(条)大船
4.词语搭配
(茫茫)的沙漠 (松散)的沙子 (无边无际)的沙漠
(茫茫)的大海 (奇怪)的大船 (遇难)的船只
(雪白)的浪花 (遥远)的天边 (巨大)的身子
(美丽)的城市 (嘲笑)的口气 (疯狂)的巨兽
(默默)地想 (铺天盖地)地刮 (迅速)地滑行
(渐渐)地离开 (不停)地眨眼 (狂怒)地嚷
(狂暴)地跳 (自豪)地说 (迅速)地转身
(输送)物资 (扑灭)大火 (舒展)身子
5.词语归类
ABB式词语:懒洋洋 亮晶晶 雾蒙蒙 笑嘻嘻
“无~无~”式词语:无边无际 无时无刻 无影无踪 无声无息
“~天~地”式词语:铺天盖地 顶天立地 翻天覆地 开天辟地
第三个字是“如”的四字词语:暴跳如雷 貌美如花 视死如归 胆小如鼠
六、读读背背
沙漠之舟 自强不息 忍辱负重 始终如一
飞沙走石 志在千里 义无反顾 坚定不移
七、佳句
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反问)
说话间,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来。(夸张)
有的可以随时从海上起飞,参加战斗;有的可以给航行中的船只输送物资;还有的能从海中汲水,去扑灭森林大火……(排比)
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比喻)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精选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