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促振兴整理模板
相关文章
党建是一门大学问,我们要拿出做学问的态度,既要统揽全局、牵住牛鼻子,又要抓住要害、找准着力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党委党建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建引领促振兴整理模板 1
云岭高原的最高峰是美丽神秘的梅里雪山。近日,记者走进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红坡村—梅里雪山下的一个小村庄。这里鲜红的玫瑰花争相开放,村寨里党建与脱贫攻坚交相辉映。
刚进村就听见一片欢声笑语,藏族村民们喜气洋洋地从一辆农用车上领取化肥。原来,州种子培训站技术员来村里培训白芸豆栽培管理技术,参加培训的村民每人可领到80元补助和一袋化肥。
大学刚毕业的藏族姑娘次称拉姆笑眯眯地放下化肥,用流利的汉语对记者说:“3年前上大学时,县里和村里分别补助我3000元,帮助我上大学。回来后我发现家乡变化真大,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家里种的白芸豆能卖到5000多元,家乡越来越美了。”
“这几年学生上大学,州里县里都有补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也有能力补助大学生,现在村里大学生已有44个,我们就成立了一个大学生协会,组织放假回来的大学生帮助村里做政策宣传、环保、扶贫、纠纷调解等工作,有些已工作的大学生还把村里原来资助的钱回馈给协会,用来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红坡村党总支书记扎史说。
据扎史介绍,过去村里因为贫困等因素,一些村民不团结,邻里亲戚相互不说话,近几年村党总支创新工作机制,抓党建促民族团结和脱贫攻坚,开展“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主题教育活动,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与和谐共处机制,现在村里经济发展、邻里和谐、民族团结,越来越多村民多了一份感恩的心。村民鲁追生病时,村里资助他5000元治病,他病好后开客车,对学生和60岁以上的老人一律不收费。
在红坡村村委会小广场旁边,有一个宽敞的室内文化广场,里面有篮球场有看台,这里是红坡村举行“登巴·金安”传统文化节的地方。扎史说:“村民们每年藏历七月十五都有跳锅庄舞的习俗,近两年村里就把这一习俗办成‘登巴·金安’传统文化节,全村人在一起跳锅庄舞,比赛射箭和篮球,大家不论民族和宗教信仰,开开心心一起唱歌跳舞,村民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和谐了。”
近几年,村里还成立合作社,种植白芸豆、葡萄、核桃、食用玫瑰,养蜂,全村179户藏族村民全部入股合作社,形成“党总支+基地+贫困户”的脱贫模式,目前人均纯收入9000多元。
“我们村有历史悠久的红坡寺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今后我们要发展乡村旅游,口号就是魅力山谷、和谐红坡。”扎史站在村外小河边30亩食用玫瑰种植基地里自信地说。
30岁出头的扎史,两年前从县市场管理局调到红坡村任党总支书记,当地干部群众评价他工作有思路、做事有激情。2016年以来,德钦县先后从县直机关选派了36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乡镇任职,选派了38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扎史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德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都吉卓玛表示,迪庆州2017年7月以来通过深入开展“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主题教育,利用“千堂党课进基层”和乡镇流动党校等载体,建设“堡垒村”“平安村”“小康村”,全力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德钦县64个县直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联建”,以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为统领,大力推广“党组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或“党组织+公司+贫困户”等模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
党建引领促振兴整理模板 2
【基层实践】
“没想到社区会出现这种带有老成都韵味的市集。”日前,家住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沙子堰东巷的周女士说,晚饭后带着孩子跟爸妈下楼逛“芳草·玉林市集”成了她的别样生活方式。在这里,她重新找回了童年时逛夜市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沙子堰中巷离歌曲《成都》中的“玉林路小酒馆”仅有几百米距离,时尚气息浓厚,是成都城市文化的一个代表地。2018年以来,该社区充分发挥区域大党建工作平台优势,通过实地调研、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座谈走访、发动辖区单位和商家店铺参与等形式,调动辖区企业单位共同参与建立“芳草·玉林市集”,每月一次集中展销瓶中沙画、挂毯编织、鲜花饰品等各类原创手工制品,把“玉林西路—沙子堰中巷”打造成充满老成都记忆的特色老街。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成都高新区坚持“大党建、大联动、大服务”理念,以园区、街区、社区“三区联动”举措积极破题,促进社区治理迈向了更新境界、社区品质迈向了更优层次、居民生活迈向了更高水平。
党建、产业“同频共振”,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
在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不断聚集,创新活力迸发,人才吸引力与日俱增。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迅速发展,人口大量流入,给城市基层党建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
“我们构建起以立体织网为特色的组织联接体系。”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传统领域,横向组建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纵向构建“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五级组织联动体系,促进党的组织体系向微观延伸;在新兴领域,推动成立“交子驿站”等13个园区综合党委,并依托产业链建立10个行业(产业链)党组织,确保党的组织纵向贯穿于各行业、各领域。同时,成都高新区积极试点招聘党建指导员,下沉至重点园区、企业指导开展工作。
在创业者和企业云集的蜀都中心、中航国际中心,成都高新区设置了楼宇社区工作站和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周边多个活动场地,实现服务站阵地、活动场地“一室多用、一片区多楼宇共享”,并将党建、人才交流、就业、法律等服务下沉,由楼宇工作站“接单”、街道党工委“回复解答”,为楼宇及周边企业等提供服务。
党建引领发展、服务发展,党的凝聚力不断增强。2018年,成都高新区辖区内有104家企业单独建立起党组织,45家非公企业着手筹建党组织,二十余家企业的多名高管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实现了党建、产业“同频共振”。
有效整合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和服务优势
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快。如何将商业发展与居民生活需求有机结合,让居民们在社区享受优质的服务、便利的生活?桂溪街道永安社区进行了积极探索。
2018年4月14日,一场汇聚了不同商家和居民的社区互动活动在永安社区举行。不同的商家联盟在活动中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医药联盟手把手教学,让“社区小小医生”们学习测血压、量体温等基本医疗知识,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金融联盟带领“社区小小银行家”们学习金融知识,让家庭理财从小做起……此次活动加深了社区居民与社区商家的交流,形成了一个商、户全方位交流的大型社区资源平台。
永安社区常住居民3.1万余人,是集高档商住楼盘、大型企业、金融机构、机关事业单位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这些单位虽然同在一个社区,但彼此之间少有直接联系。成都高新区组建的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和五级组织联动体系,不断丰富协商共治、服务联动等组织联结载体,有力促进了资源整合。
据统计,高新区构建以共建共享为特色的治理联动体系,召开各类区域联席会议,推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签订服务项目书309个,梳理“双向领办”服务项目清单250余个,把党的组织优势有效转化成了治理和服务优势。
建强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推动工作重点向基层下沉
2018年11月19日,随着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兴蓉北街1号院院落党支部的成立,街道159个院落实现党的组织100%全覆盖。党支部将健全完善院落细胞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在院落治理中的作用。
健全完善“区党工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院落)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五级组织体系,持续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重点向基层下沉、向微观延伸,是成都高新区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实现街道小区(院落)党的组织全覆盖。
几年前,兴蓉社区就开始探索构建院落党支部(小组)、议事会、院委会。社区将党支部(小组)建在院落,由党组织引导居民通过居民代表大会行使民主权利。兴蓉社区给每个院落制作了一枚“院落公章”,将亲属关系、婚姻关系、收入情况、就业情况、低保评议、住房保障申请评议等多种社区证明材料认证权限下放给院落议事会,同时还赋予院落收集民情民意、提议权、自治事务决议权等权利和义务。
脏、乱、差曾经是困扰肖家河街道的难题,为破解这道难题,街道积极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比如,兴蓉社区坚持社区党委引领、院落支部主导,自治理念更加受到居民的认同,群众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逐步形成了“小事不出院落,难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格局。
建强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极大改善了社区的治理水平。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成小区(院落)党组织443个,平均每个党支部服务24名党员。同时,2018年升格23个社区党委,社区党的组织架构进一步细分优化,“兜底”功能进一步强化。
党建引领促振兴整理模板 3
“您好,我们是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想向您了解一下这里的医生、护士在服务病人时是否存在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以及‘吃拿卡要’等问题...”日前,在攀枝花市西区妇幼保健院一楼大厅,西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正耐心地向前来就诊的病人进行询问。
为扎实开展好“利剑除弊 护航阳光花城”专项整治行动,攀枝花市西区纪委监委紧盯“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以纠“四风”、严整治,坚持问题导向,直插一线摸底细。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经过筛查,发现全区各单位存在“作风不实、落实不力”自查问题170个,“四风”和“微腐败”自查问题23个,受到党纪政纪、司法处理且作风不实人员6人。
据了解,该区纪委监委围绕专项整治行动,由区纪委监委班子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大调研活动,以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村(居)民坝坝会的形式,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对“四风”和“微腐败”等问题整治的意见建议。
“我们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加大执纪监督问责力度,巩固深化专项整治成果,构建作风建设新常态。”西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建引领促振兴整理模板 4
【基层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近年来,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针对自然村自治组织薄弱问题,探索建立“党小组+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的“三位一体”治理模式,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
强化村党小组的政治功能
强化农村党小组建设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一段时间,农村党小组曾出现弱化、边缘化趋势。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行政村以下党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全面领导乡村振兴的作用,强化村党小组的政治功能。
党小组建在自然村是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精准扶贫的村庄整治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其落脚点也在自然村。由于村民小组人少事多任务重,各地纷纷在自然村设立村民理事会,集聚乡贤,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弋阳县委因势利导,把党小组建在自然村,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作用,让党小组成为行政村和自然村的纽带和支撑,成为村级工作的承载体,确保政令更加畅通,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统筹规划,健全组织。党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实行组织领导、事务决策,宣传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民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管理集体资产,承担本组村民生产生活的服务和协调工作,推选村民代表和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村民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完善和监督执行村规民约,公共事务管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等各项长效管理机制。呈现“人、财、事”分设局面,同时实行人员交叉任职,保证自然村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典型引路,分类建设。按照自然村“三位一体”组织体系建设的要求,由县委组织部推进典型打造、分类建设。先后打造了治理型、文化型、产业型、生态旅游型等乡村振兴的不同典型样板,以点带面。
能人理事,制度保障。建立农村能人培养制度。把农村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年轻优秀的党员培养成“两小”组长(即村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或村民理事会理事长,把年轻优秀的“两小”组长或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培养成为村干部,保证治理组织后续有人。建立自然村治理组织经费筹集制度。采取组织部门奖励、挂点单位支持、乡镇(街道)党委补助、向外筹集、集体经济提留等多种渠道办法,保证治理组织有经费办事。建立自然村党小组星级创评制度。创评标准为三、四、五星等级,对被评为四星、五星级的村党小组进行奖励。
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
乡村产业更加兴旺。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培育了艺林雷竹、金龟王、柏林罐头等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7万亩雷竹、3万亩大禾谷、1万亩油茶种植基地,2017年全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9个,实现了4600多名贫困人口的脱贫。
乡村人才更多聚集。“三位一体”组织体系的建立,把村民自治重心下移到了自然村。下移的过程,也是将社会资源规范化、组织化的过程。越来越多乡贤回村参加建设,积极投身家乡公益,带领农村富余劳动力创新创业。
乡村生态更为秀美。近年来全县共推进了227个秀美乡村点建设,重点围绕“三线三区”(高速、国道、省道沿线和城区、景区、园区),按照生态旅游、美丽宜居、整洁规范三个等次,打造了一批示范点。
乡村文化更显繁荣。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设立“身边好人榜”,经常性开展广场舞大赛、“最美家庭”评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弘扬家庭美德、构筑文明风尚的文化氛围。坚持每年开展弋阳腔剧团送戏下乡和群众文化周活动,满足了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乡村组织更具力量。自然村“三位一体”治理组织发挥其组织群众、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的作用,实现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有机结合,真正打通了落实农村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促振兴整理模板 5
腊月初九一大早,天气虽然雾蒙蒙的,江苏邳州市四户镇竹园村内,却是一派热闹喧天的场景。原来停摆多年的竹园古集又开张了,连几百里外的沭阳客商都提前一天摆好了摊位。“千年老集重新开张,全沾了俺村流动党员的光!”竹园村党支部书记李大上说,“返乡流动党员提出了‘微议题’,才有了古集的新生机!”
针对春节期间返乡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邳州市委组织部在前期摸排底数的基础上,创新开展系列“微服务”活动:举办“微党课”、征集“微议题”、认领“微心愿”……让流动党员返乡期间学习不断、管理不乱、思想不散,谱写出一曲曲回馈父老乡亲、服务家乡发展的和谐乐章。
举办“微党课”进行政治体检
近年来,为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离乡不离党”,邳州市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地成立流动党支部,以微信群、QQ群等形式定期组织党员学习。但学习成效如何、怎样来检验,却没有很好的时机和抓手。
随着返乡党员的一天天增多,市委组织部结合组织生活会及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在全市启动为期一周的“微党课”,让流动党员为在家的党员上一堂党课,向党组织汇报个人在外学习工作生活的体会,真正接受一次“政治体检”。
一周的时间里,形成了返乡流动党员人人争上“微党课”的可喜局面,不少镇还安排一些致富大户党员到各村巡讲。“我们身在外地,却从没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没给家乡父老抹黑。我和几个在外的党员也在当地打响了咱四王村‘一把红伞走天下,一群红商争先锋’的美誉。”在四川攀枝花经营糖葫芦的四王村党员王恒先的党课上,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有了‘微党课’这个平台,俺们又感觉回到了组织的怀抱。”返乡流动党员郭栋说出了“归雁”党员的共同心声。
征集“微议题”参与家乡发展
“返乡的您在外多年,眼界高、视野宽,对咱们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有什么好的建议?请您在家期间,认真思考并完成这一议题,请于一周内将议题递交村支部讨论。”在南通做生意的岔河镇颜楚村流动党员颜建业刚一回到家,村文书邢超就登门送上了“微议题”,邀请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把脉”支招。
近年来,为推进乡村振兴,邳州市实施了公共空间治理、土地规模经营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村集体增收,但发展“始终在路上”。为让全市490个村居真正富起来、强起来,市委组织部把目光瞄向了返乡流动党员。“村子的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干部。正是基于这点考虑,我们才向返乡流动党员发出了征集‘微议题’的一封信。”市委组织部基层党建工作负责人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3天的时间内,各镇共征集返乡流动党员议题3000余条,涉及村内道路建设、建立返乡致富大户创业基地、土地流转等多个方面。“组织搞的这个‘微议题’,让俺们这些返乡的党员也有了主人翁意识。更主要的是,能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这是最让俺自豪的!”在上海开“菜篮子”的四户镇竹园村流动党员李凯兴奋地说,他提出的逢五逢十重开竹园古集的议题,已经被支部通过。更让他高兴的是,腊月初十的古集剪彩仪式上,他还是特约嘉宾。
认领“微心愿”倾情回报奉献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让返乡流动党员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组织“流动党员家乡行”活动让他们感受家乡变化的同时,各镇推出认领“微心愿”活动,引导返乡流动党员献出爱心、回报社会。
“戴圩街道戴圩村13岁的小刘同学,父亲丧失劳动能力、母亲病故多年,她的‘微心愿’是能为父亲买件厚厚的羽绒服。”“八路镇祠堂村的宋春生一直下不了床,他的‘微心愿’是有一辆轮椅。”“邳城镇敬老院老人们的‘微心愿’是看一场文艺演出。”……返乡流动党员的“雁归来”微信群中,滚动显示着各镇村梳理出来的困难群体的“微心愿”。
“我认领!”成了每一名在外流动党员的鲜明共识。
寒冬时节的邳州大地上,流动党员正在行动。小刘同学的手上拿到了开发区红旗社区王庆团捐助的两件羽绒服;宋春生的家里多了一辆八路镇刘集村杲先兵捐助的轮椅;邳城镇吕滩村流动党员演出队为该镇敬老院献上了精彩“村晚”……“能为群众尽点绵薄之力,才对得起我们胸前的党徽。”谈起认领“微心愿”的初衷,在常州务工的戴庄镇返乡流动党员刘学亮说。
党建引领促振兴整理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