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其他导游词

云南的大理导游词经典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云南的景点导游词,欢迎大家参阅。

云南的大理导游词经典集锦 1

崇圣寺三塔,从修建至今,除经历上千年风吹雨打和日晒之外,还经历过30次的强地震的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然奇迹般的自行复合如初。1920_年的大地震,城乡房屋倒塌达99%,科千寻塔只是震落了顶上的宝刹,这对于没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来说无疑是又一个奇迹。 崇圣寺三塔作为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千余年来,三塔几经沧桑,经历风雨的剥蚀和多次强烈的地震仍然巍然屹立,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建筑和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年被评为全国四A级旅游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标志和象征,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大理的重要人文景观。

各位朋友,我们进入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大门,参观了“永镇山川”的巍巍三塔,继续往里走就是钟楼。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徐霞客曾在《游滇日记》中写道:“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可八十里。”因而“钟震佛都”曾成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一。建极大钟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我们看见的重铸的建极大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是目前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第一大钟。此钟的重建安装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日,在恢复“钟震佛都”胜境的时候,也有警示之意。

《南诏国史图传》成画于公元899年,为南诏国官员张顺和王奉宗所绘,献给南诏国最后一个王:舜化贞。原画为纸本彩绘,长580.2厘米,宽31.5厘米。画卷分为三个部分:巍山起因、祭铁柱、西饵河记,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民俗的珍贵资料。

《张胜温画梵像》又称为《大理国梵像卷》。成画于公元1180年,由大理国绘工张胜温所绘,这幅画卷在云南艺术史上地位极高,有“北有《清明上河图》,南有《张胜温画梵像卷》”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被美誉为“南北双骄”。 导游工具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将结束崇圣寺三塔的游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是粗略的游览它的一部分。如果有时间,各位再次来到大理旅游,我将竭诚为您服务。谢谢大家~

云南的大理导游词经典集锦 2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由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红山片区之属都湖景区两部分构成,距香格里拉县城22公里,公园处于滇西北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植被带,最高点在弥里塘北部山顶,海拔4159米;最低点在碧塔海东部金子沟,海拔3200米,相对高差959米。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它集环境保护、生态文化旅游、环境教育和社区受益功能为一体,在保护国家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前提下,为国内外游客提供观光机会。

“普达措”的“普达”为梵文音译,译为舟船,“措”是藏语,译为海、湖。“普达措”意为普度众生到达理想彼岸的舟湖。最早文字记载于藏传佛教噶玛巴活佛第十世法王(1604—1674年)《曲英多杰传记》。书中曾这样记载:法王往姜人辖下的圣地以及山川游历观赏,在建塘边上有一具“八种德”的名叫普达的湖泊。尤如卫地观音净土(布达拉)之特征。此地僻静无喧嚣,湖水明眼净心。湖中有一型如珍珠装点之曼佗罗的小岛耸立其间,周围环绕普达措湖水,周边是无限艳丽的草甸,由各种药草和鲜花点缀。山上森林茂

密,树种繁多。堪称建塘天生之“普达胜境”。

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旅游资源由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两部分构成。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分地质地貌景观资源、湖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森林草甸生态旅游资源、河谷溪流旅游资源、珍稀动植物和观赏植物资源五大部分。人文景观资源是为普达措国家公园自然生态景观注入活的灵魂的藏族传统文化,包括宗教文化、农牧文化、民俗风情以及房屋建筑等等。

普达措国家公园一期工程主要由“两湖一坝”三个景点构成:“高原仙子”属都胡、“佛眼状的草甸”弥里塘和“高原明珠”碧塔海。公园现已开通一条贯穿“两湖一坝”的“8”字形观光车道。

普达措国家公园带给你的将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满足,而且,这里是个无任何污染的童话世界,水质和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湖清清,天湛蓝,林涛载水声,鸟语伴花香,是游客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最佳净域。漫步其中,你将心旷神怡,流连往返,忘却世间烦恼。

云南的大理导游词经典集锦 3

束河古镇处于丽江所有景区的核心部位,是游览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长江第一湾和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枢纽点。从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程行约四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 。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 束河古镇之古称。

束河古镇看点:

丹凤含书之地

束河坐东朝西,背风向阳,村后山林为玉龙山南下之余脉,山形秀丽,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 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清泉之乡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皮革之乡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茶马古道博物馆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丽江设立"神川都督府",茶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进藏;宋王朝的军事需要,刺激"茶马互市的繁荣";于是,从元、明以来到近代,茶马古道成为滇、藏、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关注。

《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

茶马古道博物馆由《序厅》、《史事1厅》、《史事2厅》、《束河厅》、《皮匠厅》、《茶马风情厅》、《茶艺厅》、《影响资料中心》等8个部分组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茶马古道的起始时间、线路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馆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大觉宫壁画"为江南著名画家马萧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现在,笔法洗练,技术精湛,保留了唐代画风,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农耕图腾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丛林般的粮架耸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茶马遗迹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旧货,抚今追昔,让你浮想联翩。

束河八景

夜市萤火 龙门望月 雪山倒映 断碑敲音

鱼水亲人 西山红叶 石莲夜话 烟柳平桥

束河景点

青龙桥

青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 400多年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宝山,青龙桥的中轴线正对着聚宝山,这是木氏土司的设计,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长25 米、宽 4.5 米、高 4 米,全部由石块垒砌,列为丽江古石桥之最,可见束河在丽江历史上的经济文化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青龙桥的桥面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刷使它变得斑驳苍老,却不失它的英雄气势和庄严厚重感,站在这里,你也许会听见马蹄的声音在回响。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藏传佛教大师葛玛马追赶一个魔鬼,从这里一步跨到了玉龙雪山上,在桥上留下了一个仙人脚印。开春时节,桥畔的杨柳长出了新芽,如烟似纱,仿佛绿色的波浪要涌到桥面上来,这就是束河八景中的又一景:“烟柳平桥”。

四方街

长宽不过 30 几米,有五条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环绕、日中为市,为丽江坝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古时候,束河的四方街上设有夜市,人们像今天的都市人一样漫步在四方街上,随心所欲走走停停,看看稀奇,吃点儿自己想吃的东西参与一下喜欢的游戏,逛夜市的人手里举着手氢,穿行在青龙河畔,如夏夜流萤,成了一道风景,叫做“夜市萤火”,列入束河八景之一。

云南的大理导游词经典集锦 4

关于滇池名称的由来,从来说法各异。第一种是从滇池的地理形势看,据《华阳国志?南中志》之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从此文中,我们得知,滇者,颠也;第二种说法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滇池地处高原,故名;第三种则认为,“滇”是古代这一地区众多民族部落中最大的一个,楚将庄入滇后,变其服,从其俗,而后建立滇国,称滇王,因此滇池的名称也因这一部族的名称而来。滇池的名称由来尽管有种种说法,但却丝毫不影响它巨大的经济效用,千百年来它养育着这里的人民,灌溉着这里的土地。为人们提供舟楫之便,向人们提供丰富的水产品,现在又以它秀丽的风光,迷人的景色迎来许许多多旅游客人,确实不愧为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现在的滇池,已是全国首批批准建立的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唯一设在内陆省的国家级度假区。海埂公园紧靠滇池湖畔,整个公园沿滇池湖岸而建。垂柳绿荔枝、白浪沙滩,一派多姿多彩的南疆风光,是理想的天然游泳场。在公园眺望湖对面高山上的西山森林公园,更觉赏心悦目。若是想登上西山游玩,公园里的大坝码头上,有渔民驾驶的渔船可渡过水面到达西山脚下;也可到海埂民族村坐缆车上西山,从缆车上俯视滇池,千重波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滇池又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游客既可乘船环湖游览观赏湖光山色,又能上岸一览郑和故里、观音山等风景名胜。滇池四周,东西有金马、碧鸡二峰夹峙,南北有长虫、白鹤两山遥望,风光名胜较多。湖上烟波浩渺,景色迷人。每当春日樱花烂漫时节,绯红一片,如云似霞,景色更加绮丽迷人。

今天的滇池,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滇池这一生态美的象征,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将会以更优质的旅游服务、更优美的旅游环境迎接着大家的再次到来!

云南的大理导游词经典集锦 5

黑龙潭及龙王庙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海淀区温泉乡太舟坞画眉山。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创建,是明清两代帝王祈雨之地,万历、康熙、乾隆曾多次来此祈雨。庙坐西朝东,格局完整,气势恢宏。传说山上产黑石,质细腻,金代曾采石为宫女画眉,称为黛石,山亦因此叫画眉山。

山门横额题:敕建黑龙王庙。山门北侧是黑龙潭,潭上半圆形游廊环绕,灰瓦白墙,山腰有圆潭,径10余米,水从山峡石隙中流入潭内,溢时流泻山下田野中。传说有黑龙潜藏水底,故名黑龙潭。周围建有回廊33间,壁上有20多个形状各异的什锦窗。自山门至大殿,共5层,99级台阶,两侧共有黄琉璃瓦歇山顶碑亭4座。龙王殿在朱墙之内,为勾连搭结构,面阔3间,黄琉璃瓦覆顶。潭后有庙,名黑龙王庙,东向依山而筑,殿宇层层上升。这里山泉丰沛,现为西山有名的疗养胜地。庙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祭祀黑龙王,天旱时在此祈雨。庙内现存明清及民国重修碑、御制碑及祈雨灵应碑等多块。

云南的大理导游词经典集锦_精选范文网

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云南的景点导游词,欢迎大家参阅。云南的景点导游词1龙门修建于西山的东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