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上海导游词

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经典集锦推荐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4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9年5篇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经典集锦推荐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经典集锦推荐1

上海城隍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凡是去上海的人,都会去那里走一走。

城隍庙四周建筑的外观都是庙宇的形状,每一个楼阁的飞檐都不相同,有尖尾的,有圆梢的,也有带刺边雕饰的。那层层叠叠、交错上下的飞檐,在灰色天空的衬托下,城隍庙就像飞满了翘着长长尾巴的燕子。

那里最著名的就是九曲桥了,九曲桥有九个弯。春天来了,站在桥上,可以观赏湖中欢蹦乱跳的锦鲤和慵懒的乌龟;夏天到了,站在桥上,就可以欣赏美丽高贵的荷花,感觉仿佛身临仙境;到了秋天,湖面上铺了一层五彩缤纷的树叶毯,那些树叶有绿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红色的;到了冬天,白雪覆盖在屋子的瓦片上,而湖面上却是喜气洋洋的,原来,在湖面上摆放了四大名著的人物造型。有三国演义的吕布戏貂禅,桃园三结义,红楼梦的宝黛读西厢,水浒的众位好汉们以及西游记的唐僧与他的徒弟们。那些人物一到晚上,就会亮起来,原来这是元宵节的花灯啊。一年四季的九曲桥都很美丽。

城隍庙除了这些,还有什么特色呢?就是城隍庙里的小店了。那里有许多卖上海特产的店,到上海来玩的中外游客,基本都会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去。还有一部分,是卖手工艺品的店,有卖中国结、脸谱等。我最喜欢的,当然是那些小吃店了。小笼包、生煎包、糖葫芦,实在是太好吃了,现在想起来,都忍不住咽口水呢!那糖葫芦,山楂外面裹着一层糖,一口咬下去,糖的甜味和山楂的酸味融合在了一起,那味道真是让我回味无穷!

据说“没有到过城隍庙,就等于没去过大上海!”同学们,你们去上海玩时,可别忘了去城隍庙逛逛啊!

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经典集锦推荐2

在上海地区众多的道教官观中,上海城隍庙以其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相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上海市老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在战争时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2005年,上海城隍庙大殿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今天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

城隍庙位于黄浦区方浜中路安仁街西。城隍庙原为金山庙(霍光行祠),供奉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明永乐年间(1403-1424),知县张守约改建为城隍庙,明太祖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隍神,庙王祀奉秦裕伯并祀霍光,俗称“前殿为霍,后殿为秦”。嘉靖十四年(1535)改建山门,知县冯杉题“保障海隅”四字镌刻山门石碑坊上。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有扩建。民国时期,该庙屡遭火灾。民国15年重建大殿。

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经典集锦推荐3

“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城隍是道教中城市的保护神,相传明永乐年间(15世纪初)上海知县张守约将方浜路上的金山神庙(又名霍光行祠)改建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城隍庙。1926年重建,殿高4.8丈,深6.33丈,钢筋水泥结构,而彩椽画栋、翠瓦朱檐,规模大增。抗战后,为与新城隍庙(原址在金陵西路连云路口)相区别,故称老城隍庙。

近百年来,供奉在上海城隍庙大殿中的“三城隍”都是大有来头的名人。上海老城隍庙原为霍光神祠,供奉的是东汉名将霍光神主。上海建城隍庙,相沿成习,霍光成了上海资格最老的城隍爷。秦裕伯是元末明初河北大名人,曾在上海住过。清军南下时,遭到上海地区人民的强烈抵抗,清军将领原准备屠城。屠城前夜,清军将领梦见了秦裕伯,秦警告他不准杀人,这才取消了屠城计划。因秦裕伯“显灵”,救了上海百姓,故被列为城隍爷。使上海人真正顶礼膜拜的是第三位城隍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市民从“陈公祠”中请出了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血染吴淞口、在吴淞炮台战死的江南提督陈化成的神像。当年被供奉在大殿后进的陈化成塑像,被民间雕塑家塑成满面火红、神采飞扬、目光炯炯、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这三尊城隍庙在战争中被“扫地出门”。现已尊神归位。

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经典集锦推荐4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上海城隍庙参观,我是这里的x导游,希望能在后面的讲解中给大家的游览带来很好的帮助。

上海立县之前,在镇西约6里处的淡井里,有一座华亭城隍行殿,俗称淡井庙。建县后经过一百五十余年,明永乐年间(1403—1424)才将方洪北岸原金山神庙加以扩充,改为上海县城隍庙。相传,城隍是道家保护城池的神,同时也庇佑着市民,城隍庙是地方神的祭祀之地,城隍神则多为生前有惠于民的清官良吏,以期其殁后也能为民“御大灾、捍大患”。上海城隍庙其前身原为金山神主、西汉大司马霍光神祠,故今庙内前殿仍由霍光坐镇,后殿供奉上海城隍神秦裕伯,民间俗称“一庙二城隍”,国内罕见。

位于城隍庙西北面的沉香阁,原由豫园主人潘允端所建。潘允端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督办漕运疏浚淮河打捞沉船时觅得一尊精美观音佛像,甚为喜欢,又于当夜梦见其母嘱托,即派人护送佛像回上海建阁供奉。因佛像由名贵海琼水沉香木雕制,芳香十分浓郁,故名“沉香阁”(据考,该佛像系隋代大业年间南洋赤土国回赠隋炀帝之礼,在淮河中遇风浪沉没,已卧伏河底近千年)。明代之后,沉香阁迁址重建,曾改名为“慈云禅寺”,拥有丛林寺院规模,与龙华、静安、玉佛三大名刹齐名今沉香观音虽非原像,但仍形神兼具、仪态万方,为佛中珍品,香火终日兴盛。阁内现还开设尼众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明代豫园为沪上重要的传统旅游胜地,享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该园由明代进士、曾任四川布政史的上海籍人士潘允端于1559年(明嘉靖38年)始建,有“愉悦双亲”之意。初占地70余亩,曾盛极一时,后几经战乱,现尚存30余亩。园中布局精致、景色宜人。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曲经回廊交相掩映,池水萦绕与假山怀抱,名贵花木与奇石争辉,尽显“江南名园”之风范,并留有清代上海著名“小刀会”起义的遗址。

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经典集锦推荐5

上海城隍庙(CityGodTempleofShanghai),追溯历史已有600多年,从明代开始始建到当代历经沧桑,上海的城隍庙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可谓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小旅游圈,城隍庙道观、城隍庙小吃、豫园环在周围。

呈现出上海城隍庙文化底蕴。

城隍又称城隍爷,是古代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发展

秦裕伯(1296~1373),汉族,字惟镜、景容,号蓉卿,别号葵斋。上海县人,原籍淮扬(今江苏扬州),人称秦景容。

元代(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出身海陵秦氏,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婉约派一代词宗,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宋龙图阁直大学士淮海公秦观(少游)八世孙,江浙行省中书省儤使、中书省肃政廉访使秦知柔之孙,国子监学录、下沙盐运使司监税官、浙西道榷鹾使秦良颢之子,与其弟秦亨伯合称“二秦”。

元至正四年(1344)中进士,明洪武六年追封显佑伯,后又追赠护海公,后人称他秦显佑、显佑公。

朱元璋多次称秦裕伯为:“裕伯博辩善论说,占奏悉当帝意,帝数称之。“代表作品:《山舟辞》、《九贤祠颂》、《上中书相国却聘书》、《再上丞相却聘书》、《上海知县祝大夫碑》。

曾任湖广行省照磨(即湖广省的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官)、山东高密县尹、福建行省郎中、行台侍御史、延平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明太祖主政期间任侍读学士、待制、治书侍御史。

秦裕伯去世后,朱元璋一直心神不安,他以“生不为我臣,死当卫我土”,亲自敕封秦裕伯为“显佑伯”,称“上海邑城隍正堂”。后被敕封为城隍神四品显佑伯(正四品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伯),受百世香火供奉。

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经典集锦推荐5篇_精选范文网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 。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