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八一勋章提名者优秀先进事迹及材料大全推荐
相关文章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指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八一勋章提名获得者杜富国先进事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八一勋章提名者优秀先进事迹及材料大全推荐 1
“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_多年前,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就读的钱七虎接受的第一堂革命人生观教育课。
奋斗一甲子,报国_年。_多年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始终坚守爱党、报国、强军的赤子情怀,战斗在大山深处、戈壁荒漠、边防海岛等工程一线。
“为祖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是我的毕生追求,也是我的事业所在、幸福所在。”钱七虎用实际行动交出了自己的人生答卷。
初心,是时代镌刻在钱七虎心中永恒的烙印。20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了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
当时,钱七虎受命负责空军飞机洞库门的设计。为实现设计目标,钱七虎多次到核爆试验现场调研。当时,他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工程结构计算,成功解决了大型防护门变形控制等设计难题。
“矛”与“盾”总是在攻防对抗的进程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随着各国军队侦察手段不断升级、精确制导武器相继涌现,防护工程在高度透明化的战场上,常常是“藏不了、抗不住”,特别是精确制导钻地弹,给防护工程造成了巨大威胁和挑战。
“防护工程是我们国家的‘地下钢铁长城’,‘矛’升级了,我们的‘盾’就要及时升级。” 钱七虎带领团队开展抗深钻地武器防护的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深地下防护工程的总体构想。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他和团队成员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实现了深地下防护工程抗钻地核爆理论和技术的突破,为首脑指挥中枢、战略武器安上了“金钟罩”。
时代在发展,初心永不变。面对一项项世界级国防工程的防护难题,钱七虎始终保持着那颗爱党报国的初心,带领团队瞄准前沿、迎难而上,一次次科研攻关、一次次难题,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防护工程研究与建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全过程。他用毕生心血,铸就坚不可摧的共和国“盾牌”,获得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党的百年征程中,总有一连串闪耀的名字镌刻在时代丰碑上,使其更加巍峨;总有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彰显着推进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使强军音符更加嘹亮。这些名字,这些事迹,钱七虎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谈及自己的人生历程,钱七虎斩钉截铁地说。
学习八一勋章提名者优秀先进事迹及材料大全推荐 2
拥抱空间站时代,自信的脚步最有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中国载人航天的一路走来,证明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追逐梦想的自信正被锤炼地更加坚不可摧。这份自信,既体现在中国载人航天从容按照自己的节奏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稳步推进航天“三步走”规划,使得中国空间站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也反映在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到神舟十二号的发射,都提前宣布发射时间并精准到分。“我们会完成好每一次出舱任务,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们脸上自信的微笑,无疑是最好的注脚。
实现飞天梦想,执着的坚守最珍贵。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飞行,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再到太空生活3个月之久,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是一次次开拓创新、飞天逐梦的跬步成千里。三次飞天、开跑空间站建设“第一棒”的聂海胜,20多年来仍坚持训练、时刻准备飞天;汤洪波等待11年,终于一飞冲天。对航天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艰苦的训练,而在于初心不变、激情不改。如同刘伯明所说的,他从2008年到等待再次飞向太空的13年,也是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执着岁月。
探索浩瀚宇宙,担当的情怀最深厚。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在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能够极大推动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更考究一个国家的实力担当。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牵引下,中国空间站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八一勋章提名者优秀先进事迹及材料大全推荐 3
刚参加完某项目鉴定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拎着行李箱,又踏上出差的旅程。
很难想象,这是一位85岁老人的生活。在许多人早已退休的年纪,钱七虎院士还像“空中飞人”一般奔波。一天24小时,他没给自己留太多空闲:白天开会、钻研项目,晚上给学生批改论文……这样的生活,他并不觉得累,而是感觉“活得很充实,很有成就感,也有幸福感”。
“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60多年前钱七虎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就读时,接受的第一堂革命人生观教育课。钱七虎至今记得,当时教员给出的答案:“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家卫国、建设钢铁长城。”
生于乱世的钱七虎,更懂得和平的可贵。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钱七虎在母亲逃难途中出生。亲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跨越,“时代”这个词在钱七虎身上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落后就要挨打”更是钱七虎这一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上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
钱七虎从事的是核弹防护工程研究。在他看来,如果研究核武器等毁伤武器是在造“矛”,那么自己所从事的防护工程研究就是在铸“盾”。
“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钱七虎的科研理念之一。
那一年,钱七虎受命为空军设计飞机洞库防护门。他自己编程,不断革新设计,大胆采用刚刚兴起的某计算法,还创造性提出升降门设计新方案。
凭借献身国防的坚定信念和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钱七虎在中国防护工程领域的多个方面完成开创性工作。他建立的理论与技术体系,解决了一系列防护工程领域关键技术难题。
“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钱七虎用超过一甲子的岁月来思考和实践,交出了自己的人生答卷。他说:“为祖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是我的毕生追求,也是我的事业所在、幸福所在。”
从边防海岛到荒凉戈壁,在为国铸盾的道路上,钱七虎始终奔波在工程一线,奋战于专业前沿。
在去年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钱七虎以“新时代城市建设与立体城市”为题作报告。他的报告通俗易懂,又发人深思,不时引发热烈掌声。
事实上,早在1996年,钱七虎就首次提出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战略。
“做科研工作,不能仅仅着眼当下看得见的事情,更应该站在国家全局进行前瞻思考。哪些事情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我们的兴趣爱好就要向哪些事情聚焦。”钱七虎说。
“一辈子做了那么多课题,但培养人才是我最大的课题。”聊起未来,钱七虎的眼神中充满对人才的殷殷期盼。
“把更好的机会留给年轻人”,这是钱七虎的育人理念。
2009年,钱七虎主动放弃自己被提名的机会,推荐年轻学者冯夏庭出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世界岩石力学研究中心在中国,冯夏庭年轻有能力,有梦想。”最终,冯夏庭成为目前为止担任该学会主席的唯一中国专家。
同样受益的,还有“长江学者”王明洋。20多年前,年仅29岁的王明洋在钱七虎的推荐下,被破格提拔为实验室主任。如今,王明洋已成为防护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
数十年来,钱七虎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防护工程领域的中坚力量。
学习八一勋章提名者优秀先进事迹及材料大全推荐 4
20世纪90年代,钱七虎院士和夫人袁晖就心系慈善事业。近三十年来长期资助烈士子女和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除了参加“希望工程”捐助活动,还资助了青海、贵州等地的20余名贫困儿童上学。
_年,钱七虎院士在家乡昆山市设立了“瑾晖”爱心基金,从自己的奖金和工资中拿钱,资助家乡贫困孩子和孤寡老人。截至2018年,资助金额累计已达100多万元。钱七虎院士曾介绍,他的母亲文化不高,但总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老人;爱人袁晖多年支持他的工作和慈善行为,“瑾晖”二字就是来自母亲和妻子的名字。
在钱七虎院士资助下,数十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成为各个行业的有用人才。
“有的成了警官、律师,有的在武警总医院、工程局工作,他们经常给我写信,来看望我。”钱院士说,看着这些孩子的成长,是让人高兴的事。
学习八一勋章提名者优秀先进事迹及材料大全推荐 5
应对生死雷场,是“进”还是“退”杜富国选择“让我来”;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安慰亲人战友,“我必须会坚强”;应对授勋,他抬起残缺的右臂,致以特殊的军礼;他在病房顽强锻炼、学习播音、练习写字,坦然应对伤残后的人生……这位年轻战士的情怀与担当源于何处
遵义,是一座因红军长征而扬名的英雄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红色基因注入了杜富国的灵魂、化入了血液、融入了言行。红色基因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滋润着他不断成长。
2010年12月,杜富国在遵义市湄潭县的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旁,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走上军旅路,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1935年1月19日,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同样在这个地方,带领部队完成保卫遵义会议的任务后,告别湄潭的父老乡亲,挥师西进继续长征。
杜富国家门口的小路,就是当年红军长征强渡乌江、保卫遵义会议召开时走过的路;杜富国初受文化启蒙的皂角小学,就是当年收养革命烈士子女和遗孤的保育院。孩提时代,杜富国经常听前辈和教师们讲红军的故事,明白三爷爷冒着杀头的危险,救治了失散的红军战士。
参军出发那天,杜富国和湄潭籍的新兵们仰望红军塑像,他明白这些穿着青灰色土布军装和方口布鞋的前辈,就是和家里爷爷一齐说过话、患过难、打过仗的长辈,心里平添几分亲切与敬意。向这些红军爷爷敬了第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杜富国开始了自我的军旅生活。
小时候听到的红军故事,杜富国至今记忆犹新。有一位名叫钟赤兵的红军团长,在他的家乡娄山关战斗中喊“跟我上”,带领敢死队冲向敌阵。腿部中弹后,这位英雄团长在没有麻药的情景下,忍着剧痛截去了右腿,还坚持走完了长征路。
杜富国说:“和战争年代相比,我们排雷的危险要小得多,受了伤治疗条件也好得多。想一想先辈们,我做的事不算什么。”
失去双手双眼的杜富国,将应对另一种人生。他有了新的目标:“虽然没了手和眼,耳朵也受了伤,但我还有嘴。如果能够,我想做一名播音员,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扫雷战士。”
学习八一勋章提名者优秀先进事迹及材料大全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