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养生的四大原则参考合集
相关文章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农耕的重要时节。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那我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春分养生小知识有哪些_春分竖蛋的意义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分养生的四大原则参考合集 1
一是注意养肝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春应于肝、夏应于心、长夏应于脾、秋应于肺、冬应于肾。春季是肝病的高发季节,需要注意养肝,协调肝的阴阳平衡。甘味食物能补肝益肾,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等。而酒会伤肝,春季更不宜饮酒。泡点菊花茶、薄荷水能起到清除肝热的作用,或是饮用电解质丰富的饮料,如宝矿力水特,也是春季的佳饮。
二是注意食物的阴阳互补
食物分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需要添加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配上蛋类等滋阴食材,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三是注意多吃时令菜
每个季节都有符合其气候条件而生长的时令菜,得天地之精气,营养价值高。吃有养阳功效的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豆芽、豆苗、莴苣等食材,有助于活化身体生长机能;而食用桑椹、樱桃、草莓等营养丰富的晚春水果,则能润肺生津,滋补养肝。
当然,除了注意膳食外,养生的关键还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保持正常睡眠时间。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促进血液系统循环帮助维持机体平衡,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春分天气状态不稳定,早晚气温偏低,对于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和高压力状态下的“亚健康人群”,要注意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未病”。如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可利用居住环境进行简单的健身运动。
〈〈〈返回目录
春分养生的四大原则参考合集 2
一、 男士:
春分养神,注意保持心态平衡
春分时节,人体血液循环和内分泌活动都十分活跃,而此时还不稳定的气候很容易导致人体内失衡、心态波动,引发各种疾病。所以,春分时节,调神养生,重在稳定情绪。找亲朋好友诉说、倾诉是稳定情绪、调整心态的好方法。
倾诉是发泄感情的一种方法,是人面对不良情绪的主动调节方式,它能够很好地释放压力。受到不良情绪侵扰时,如果能找个人进行一番倾诉,对驱除烦恼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倾诉对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有效调节人体各器官的功能,使机体保持协调。需要说明的是,倾诉时要注意选择倾诉的对象和方法。
朋友是很好的倾诉对象,当你遇到不快时不妨找个朋友谈谈心,他们会认真地听你倾诉,分担你的痛苦,还会和你一起分析,共同找出问题的原因,还可以有效排解你心里的困扰。可以倾诉的对象还有自己的亲人。但现实中很多人不希望给自己的亲人带来更多压力,所以遇事后不愿意找亲人倾诉,那么你还可以找更加专业的心理医生来倾诉。心理医生有相当严格的职业要求,所以你不必担心他们会泄露你的隐私,另外他们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你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帮你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使你能够更快地摆脱不良情绪的烦扰。
当然,除此之外你还有一个更加忠实的听众,那就是自己。你完全可以自己对自己倾诉,自言自语、写日记、写博客都是很好的自我倾诉方式。在自我倾诉过程中,你可以将自己的情绪重新梳理,从而更好的找到自己不快的原因,这本身也是一个释放不良情绪的过程。你可以将自己的所有想法都写在日记里,任意的去挥洒自己的喜、怒、哀、东,留下那份真实,记住那段悲喜,这样你不需要告诉别人,那些不快与悲伤就会随着时间渐渐流走。
二、 女士:
(1)花草入室,赶走疾病
春分之后,气温升高,天气变暖,这种气候十分适宜各种病菌的繁殖和传播,所以此时是各种流行性疾病的高发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经常打开门窗给房屋通风,最好能在屋里种一些花花草草,它们不仅可以给您的房屋增添一份春间,还能杀菌、提高空气质量、提高负离子浓度,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利。下面介绍几种非常适宜在屋内种养的花草:
丁香花是“杀菌能手”,它可以释放出含有丁香酚等化学物质的特殊香气,这种气体可以有效地杀灭白喉杆菌、肺结核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及副伤寒沙门氏菌等病菌,从而起到预防传染病的效果。此外,蔷薇、茉莉、月季、紫薇、薄荷、金银花、文竹、金橘等植物也有类似的功效。
常春藤可称为“除尘高手”,它叶子上的微小气孔可以有效地吸收粉尘,甚至可以吸到那些连吸尘器都无法吸走的细微粉尘。同时,桂花、栀子花、紫露草、蒲葵等植物也有类似的功效。
吊兰可以被称为“植物吸尘器”,能有效净化房间里的空气。一盆吊兰能够在一天内将一个8~10平方米房间里的有害气体吸收至少80%,其净化空间能力可以和专业的空气净化机相媲美。同样拥有些功效的植物还有龙舌兰、茶花、木芙蓉、非洲菊等。
仙人掌是夜晚的“氧吧”。一般的植物都是白天释放氧气,夜时释放二氧化碳,但仙人掌却与之相反,它是在夜间释放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夜间在屋里放置仙人掌可以增加空气中氧气和负氧离子的浓度,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此外,令箭荷花、水塔花、金琥等植物也具有这样的功效。
除此之外,不家一些花草可以辅助治疗疾病,菊花的香气可以清热疏风,能够改善头晕、头暗示、感冒及视物不清等症;桂花的芳香可以解除抑郁、去除污秽,对改善狂躁型精神病有一定功效;薰衣草的香味有镇静安神之功效,对改善心率过速有辅助作用;玫瑰之香可疏肝解郁,对缓解肝胃气痛效果甚佳。
虽然在房屋内种些花草有很多好处,但是要注意植物也要呼吸,也会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如果夜晚室内植物过多,可能造成二氧化碳过量。所以,室内养花不是越多越好,一般以每个房间三盆为限。
(2)常放风筝,百病皆去
我国民间自古有放风筝的传统。古诗中也有很多对放风筝的描述,例如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就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春天一到,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放风筝可以很好地锻炼身体,也有益于调节心情,可以说是一种养生保健的绝佳方式。
春分虹节,地气上升,很适合放风筝,而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也有助于人体的内热疏泄,体质增强。放风筝时,人们时而快跑,时而缓走,有张有弛,可以活动全身,又可以沐浴春光,呼吸新鲜空气,这能够有效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疏气活力在,提高身体素质。另外,风筝在天上飞翔,放风筝者必须抬头观望,时刻关注,这又可以有效活动人体的眼部肌肉,消除眼部疲劳,防治近视。最后,放风筝时,人们目视深邃的蓝天,心无挂碍,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开阔胸襟,愉悦身心。
三、老人:
人体元素要均衡
农历书中对春分有这样的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增球昼夜均匀,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这说明了春分的来由,昼夜在此等分,寒暑于此分割。顺应此时的气候特点,我们养生保健的策略也应作出调整。此时养生,要像此时天气一样,以“平和”为基本指导原则。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失去“平和”人就会失去健康:如果人体新陈代谢不协调,则人体各种元素会失去平衡,有些元素积累过多,有些则摄入过少,早衰和各种疾病就会接踵而至,老年人身体脆弱,更应多加注意。可以说,大部分的非感染性疾病都是因为人体内的各种元素失衡而造成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可见现代医学的说法和讲究阴阳平衡的传统中医在此处极为相似。
专家提醒,为了保证人体内环境及体内各种元素的平衡,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以摄取必要的微量元素,预防早衰,延缓早衰和各种疾病。
四、孕妇:
春季来临,妈咪的进补方式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春季补身应该以平补为主,切记少温热,尤其有3类食物是妈咪春季饮食的大忌,各位孕妈要小心了!
孕妈春季饮食第1忌:忌用人参
中医认为,妊娠女性处于阴血偏虚、阳气相对偏盛的状态。人参属大补元气之品,怀孕后久服或用量过大,就会使气盛阴耗,易致阴虚阳亢。
此外,孕妈服用过多人参可产生抗利尿作用,易引起水肿,容易加重妊娠呕吐、水肿和高血压等现象,也可促使阴道出血而导致流产。
从胎宝来看,宝宝对人参的耐受性很低,孕妇服用过量人参有造成死胎的危险。
孕妈春季饮食第2忌:忌吃黄芪炖鸡
孕妇,尤其是要临产的孕妇,吃黄芪炖鸡后,容易引起过期妊娠,胎儿过大而造成难产。孕妈食用黄芪炖母鸡造成难产,是由于黄芪有益气、升提、固涩作用,干扰了妊娠晚期胎儿正常下降的生理规律。
孕妈春季饮食第3忌:忌吃糯米甜酒
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给孕妇吃糯米甜酒的习惯,并错误地认为,糯米甜酒是“补母体,壮胎儿”之物。
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相反,会造成胎儿畸形。酒精可以毫无阻挡地通过胎盘进入胎宝体内,使宝宝大脑细胞的分裂受到阻碍,导致其发育不全,并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从而形成智力低下和造成胎宝某些器官畸形,如小头、小眼、下巴短,甚至可发生心脏和四肢畸形。
五、特殊人群:
春分防旧病,尤重防躁狂
春分时节,阳气十分旺盛,但是气候仍然不够稳定,此时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身体不好者最容易得病或旧病复发。这个时候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处于旺盛时期,血液循环加快,激素分泌水平也比之前更高。所以,失眠、精神病、高血压、月经不调等疾病最容易于此时复发,而有过躁狂性精神病史的人在此时尤其要提高警惕。
此病虽然在其他季节也可能发生,但是春分时节是其高发期。春分时节气候变化较快,很不稳定,这容易使人体原有的生理功能受到干扰。智能能力较差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出现心理机能的紊乱,致使精神行为发生异常,导致躁狂性精神病的发生,已患有此病者则可能复发。我国民间有“菜花黄,疯子忙”的谚语,这也是不无道理的。
躁狂性精神病具有遗传倾向,并且很容易复发。有过两次发病经历者就需要常年服药以防止复发。大多数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效果良好。
能引起此病复发的因素很多,如情绪和语言上的刺激、作息时间不当或者过多地食用刺激性食物等。所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静养修心、注意饮食、作息合理、避免接触易使人过于激愤的事情。
六、小常识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我国自古就有"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的说法
——易五更晨泻
第一,春分本来应是阴阳平衡的时期,但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于是阳虚的本质更易显露出来,所以常发生五更泻又叫鸡鸣泻,特点是餐泄,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泄。
第二,舌苔白,脉沉而弱,怕冷,腰以下发凉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匮肾气丸,以温中扶阳。平时可常用干姜炖汤或吃干姜炖鸡汤。
——易腹痛腹泻
第一,因春天风大,中医认为风木克脾土,平素脾虚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出现腹痛腹泻,其特点是腹痛明显。
第二,养生的办法是大风天,少到户外受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理中丸。
第三,春分前后,要防止受凉。
第四,做菜多用干姜,因为干姜能温中。
——易感冒、流涕
春分时期风多、风大,易感冒流涕,养生要多到户外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lt;<<返回目录
春分养生的四大原则参考合集 3
注意养肝
春季是肝病的高发季节,需要注意养肝,协调肝的阴阳平衡。甘味食物能补肝益肾,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等。而酒会伤肝,春季更不宜饮酒。泡点菊花茶、薄荷水能起到清除肝热的作用。
食物的阴阳互补
食物分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需要添加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配上蛋类等滋阴食材,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每个季节都有符合其气候条件而生长的时令菜,得天地之精气,营养价值高。吃有养阳功效的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豆芽、豆苗、莴苣等食材,有助于活化身体生长机能;而食用桑椹、樱桃、草莓等营养丰富的晚春水果,则能润肺生津,滋补养肝。
预防眼病
中医认为应从调肝补肾入手来预防和治疗眼病。因为,“肝开窍于目”,只有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才能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肝火上炎,可见双目肿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肾的气血充足,才能维持肝的正常功能。
避免情绪波动
精神分裂症在春季高发的原因,与肝脏疏泄功能失调不无关系。中医认为,心主血,肝藏血。当心情不畅时,会影响肝脏的藏血功能,而如果肝气不疏,郁热化火,最终也会影响到心脏的功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如果情志抑郁,肝的疏泄功能就会紊乱,进而肝郁化火,扰乱神明。春分前后,要注意避免情绪波动,多做户外活动。迎风顺气、随风送忧。
春分养生的四大原则参考合集 4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传统饮食养生与中医治疗均可概括为补虚、泻实两方面。当然无论补还是泻,都应坚持调整阴阳,以平为期的原则,科学地进行饮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
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从立春节气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要特别注意。此外这一时期,正是木旺之时,相应而言,金、土的力量难免削弱,所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方面老毛病发作的概率就比较大,一定要注意保养。
春分前后气温适中,皮肤和微细血管处于舒张的状态,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于是容易出现昏昏欲睡的春困现象。缓解春困仅靠多睡是不行的,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大大加快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效地防止春困。春分时节最好多在阳光充足、绿化好的地方活动,多做些深呼吸,给大脑提供新鲜充足的氧气,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消除困倦。
春分养生的四大原则参考合集 5
春分是一年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中医认为,春分后,春阳之气上升快,人体血液循环加快,激素分泌增强,情绪波动大,加之气温经常骤变,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另外,春分后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大,体弱者易生病,旧病者易复发,加之各种细菌、病毒繁殖较快,各种传染病也多发。所以,春分时节要重视养生保健。
春分——力求中和 阴阳互补
春分时节总的养生原则是忌大寒大热,力求中和,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应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防止因此类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而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应佐以蛋类等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的目的。
春分——饮食调理 宜甘少酸
春分时节饮食以清淡为主,宜甘少酸,平时宜多吃甘平补脾之品(如瘦肉、蛋类、牛奶、蜂蜜、豆制品等)、时令蔬菜(如韭菜、豆芽、豆苗、莴苣、黄花菜等,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滋肝益肾之品(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等)以及时令水果(如樱桃、草莓、桑椹等)。像羊肉、狗肉、鹌鹑、海鱼、虾、螃蟹等酸性食物要尽量少吃。另外,白烧鳝鱼、杜仲腰花、大蒜烧茄子等具有补虚损、降血压、凉血止血的功效;春笋性味甘寒,具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除烦、利尿等功效,都是春分宜食之品。
春分——调适寒温 以防感冒
春分后气候仍然多变,遇有大风大雨天气时要尽量避免外出,并根据气候变化和个人体质,注意增减衣被。体弱多病者,穿衣服要注重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和脚部的保暖。老年人可适当多晒太阳,以利驱散寒邪。
春分——走出家门 适量运动
春光明媚,正是健身的好时光,最好经常到户外活动,如踏青、散步、做操、打球、打太极拳、放风筝等。运动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在清新的空气中活动,有利于肝气疏泄。
春分——早睡早起 精力充沛
春分时节宜早睡早起,每天保证6~8小时的睡眠,如果觉得困乏,不妨补个午觉,以消除疲劳。
春分——多开门窗 杀菌防病
春分时节,居室要多开门窗,使室内多照射阳光,不仅能保持空气新鲜,还能杀菌。勤打扫房间,以保持室内清洁。到了梅雨季节,不妨用艾叶燃熏室内,以消毒除湿。
春分——调摄情志 疏肝为要
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此时要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使肝气顺畅条达。春分时节,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遇事要戒愤怒。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此外,抽时间闭目养神,调息放松,也可栽花种草、养鱼养鸟等,以消除春困,利于“春夏养阳”。
春分——按合谷太冲 可舒缓情绪
春分时节,按摩相应的穴位可以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如按揉合谷穴、太冲穴,可以有效调理精神疾患。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另外,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作用,但体质较弱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则要禁忌。太冲穴是肝经上的第一个要穴,揉太冲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只要把这个总开关打通了,整个肝经的气血就会旺盛。
春分养生的四大原则参考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