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中国节日 > 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合集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一说到端午节,大家就会想到吃粽子和赛龙舟,但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却是一知半解。那么关于端午节的由来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1端午节的传说来历故事有哪些,欢迎大家查阅!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合集推荐 1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合集推荐 2

雄黄酒味辛、苦,性质温和,有毒性,可以入肝经和累经以及大肠经,平时人们服用以后可以解一次,也能治疗痈肿疔疮还能杀虫,另外雄黄酒学能舒筋活血,对人类的关节疼痛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除此以外,雄黄酒还能清热解毒,对人类的湿疹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平时治疗时可以把它直接涂抹在长在湿疹的部位上,也可以适量内服,能让湿疹的症状很快好转,另外人们平时被蛇虫咬伤以后,也可以及时用雄黄酒酒进行治疗,能起到很不错的解毒作用。

“雄黄”又名雄精、石黄、薰黄、黄金石,产自湖南、甘肃、云南、四川等地。雄黄性温、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主要用做解毒、杀虫,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雄黄少量饮用,可治惊痫、疮毒,但由于雄黄有腐蚀之力,所以一定要经医生指示,并遵古法泡制的雄黄酒才能喝。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合集推荐 3

我国有许多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但最令我难忘的是端午节。

据说,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被害投河后,百姓马上相救,可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人们就划着船在河里找屈原。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米团,投入河里。纪念屈原的这些活动,就变成了我所知道的端午节。

端午节那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吃粽子了。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了!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呢!我要开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欢粽子呀!

吃完粽子,妈妈还会给我挂上香囊,香囊里有许多中药,闻起来清香扑鼻,可是,蚊子却很怕这种味道,挂了香囊之后,蚊子就不会咬我了。香囊的用处可真好啊!

端午节我们还要吃五黄:咸鸭蛋、黄鳝、黄酒、黄瓜和黄鱼。据说,吃了五黄就会平安如意。

端午节最热闹的要数赛龙舟了。我虽然只在电视上看过赛龙舟,但是,那热闹的场面已经牢牢地吸引我了。我想下次一定要去看看赛龙舟,为我增加端午节的知识。

端午节虽然没有春节、中秋节那么热闹,但是,端午节有很多民俗,让我能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合集推荐 4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

悬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可见,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合集推荐 5

1、端午节是叫法最多的节日

端午节又叫粽子节可能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但端午节的叫法远不止粽子节这么简单。据了解,端午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的节日,叫法主要包括:端阳节、粽子节、五月节、女儿节、诗人节、天中节、夏节、重午节等等。

2、第一个粽子是用什么包的?

根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糯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捻叶包糯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3、端午节为什么要吃五黄?

五黄就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至于为什么要吃?据记载,江南人将农历五月,称为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同时上市而得名。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4、为什么吃完粽子禁忌喝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含砷的有毒矿石,雄黄加入酒后,会加速砷的吸收,很容易中毒,如把雄黄酒加热饮用更危险。故吃完粽子千万别喝雄黄酒。

5、湖北秭归有三个端午节

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

6、屈原竟然不姓屈?

屈原其实是姓芈(mi),名平。司马迁曾在屈原列传中曰过: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意思就是屈原和楚国的王族同姓,楚国国君姓芈,屈是屈原的氏,当时姓与氏分开。

7、最大的国际龙舟赛不在中国

加拿大多伦多国际龙舟节不仅是本地历史最悠久的龙舟竞赛活动,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国际龙舟比赛。

TAG标签: 端午节 放假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合集推荐_精选范文网

一说到端午节,大家就会想到吃粽子和赛龙舟,但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却是一知半解。那么关于端午节的由来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1端午节的传说来历故事有哪些,欢迎大家查阅!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大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