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由来及意义_国庆节的风俗活动5篇
相关文章
国庆节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是个充满喜气的日子,这是祖国的生日,也是全国人民举国同庆的日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庆节的由来及意义_国庆节的风俗活动,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庆节的由来及意义_国庆节的风俗活动1
我国国庆自开国以来共有14次国庆阅兵,除1949年开国大典的阅兵式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84年、1999年和2009年的这三次国庆大阅兵,通过国庆阅兵既可庆祝国庆、扬我国威,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国防力量,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了强烈的自豪感。
国庆节的由来及意义_国庆节的风俗活动2
地球似一叶扁舟,荡漾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在这蔚蓝的生命之舟上,在古老的东方,生存着这样一个国度,她叫中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她是我的祖国,是我的母亲。
五千年漫漫征程,七十年风雨兼程,祖国您历经万千挫折依然以雄狮般的气魄屹立于东方,您让我在国旗下成长,我的祖国母亲,您辛苦了!
祖国是我们心中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步伐,祖国是我们自信的源头,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因为有您,我才可以在东方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祖国母亲,我是您的儿女,我永远和您同在。
祖国啊,回顾过往,您沿着奔流不息的黄河长江跨越了上下五千年的时间向我们奔来,给予我们黄皮肤和黑眼睛,让我们拥有炎黄子孙的身份生存于东方,您经历了数不胜数,让您惶恐不安的战争,南京大屠杀曾经的腥风血雨是您一辈子抹不去的累累伤痕,曾经您无助,恐惧,但是,苦难岁月,没能消磨您的意志,延绵万里的长城,是您坚强不倒的标志。您带领子民——华夏儿女,在峥嵘岁月中,脱离了贫困,远离了落后,从此,您越发强大,走向繁荣。
是的,您坚定信念挺过了艰苦岁月,像一只睡醒的狮子,在东方屹立不倒。
奥运赛场,我们因看到红旗飘飘而热泪飘落;
入世会议,我们因听见一锤定音而心潮磅礴;
电视机旁,我们因看到飞船升天而欢呼雀跃;
……
我亲爱的祖国,我为你的繁荣感到幸福和骄傲;但是同时我也看到您身上因为各种磨难而抹不去的伤痕——汶川大地震;贵州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南方地区夏秋冬连旱;四川“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等,困难面前您没有退却,而是带领您的万千子孙在磨难中一次又一次的走向光明。
在万千磨难中,我还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看到了众志成城所创造的奇迹,作为您的儿女,不管是以前或是现在,我们始终和您在一起,始终和您心连心,所以这一次的困难——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也一定和您奋战到底,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一场艰巨但又必胜的“战役”,这是一场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的“战斗”。医务人员冲上去,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奋力搏击;科技人员冲上去,他们夜以继日,合力攻关,力图早日攻克病毒的难关;工厂的工人冲上去,他们忠于职守,制造口罩和防护服,为奋战在一线的“追光者”们提供更多物资……
有一座城叫众志成城,有一颗心叫万众一心!大潮滂滂,大国泱泱。新新青年,目标在前,使命在肩,我们是中国儿女,我们应当以远志定格青春,以爱国装裱岁月;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栋梁,我们有幸与新时代的祖国一起追梦,圆梦,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艰苦奋斗,为我们的伟大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们的一小步,就是祖国的一大步,因为少年强,则国强。我相信,最美的风景,一定会在前方等待着我们的到来,我们潜心磨剑,同心协力,不管是荣耀或是艰辛。我们一定会是走得最远且最有故事的,国与人,我亲爱的祖国妈妈,我爱您,无论何时,我们永远在一起。
国庆节的由来及意义_国庆节的风俗活动3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4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2009年国庆60周年的三次。
国庆节的由来及意义_国庆节的风俗活动4
“中国国庆节”的假期,即“国庆黄金周”:自1999年起国庆节是中国的“黄金周”假期,国庆的法定休假时间为3天,再将前后两个周末调整为一起休假,共计7天;
国庆节的由来及意义_国庆节的风俗活动5
国庆是法定节假日,并不是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传统是指自古就有,流传下来的。我国的国庆节是1949年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而设立的。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委员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国庆节的由来及意义_国庆节的风俗活动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