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特点介绍精选集锦
相关文章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立夏节气的简单介绍,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目录
立夏节气介绍
立夏特点
立夏习俗
立夏节气特点介绍精选集锦 1
起居养生
宜早睡早起,每天晚上睡觉时间可比春季稍晚些,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早上宜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坚持睡午觉,立夏后因晚睡早起,晚间睡眠时间相对不足。加之立夏后中午气候炎热时,人体血管扩张,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且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供血相对减少,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频频。因此立夏后应该养成午睡的习惯。但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以内为宜。对于中午不能午休的人来说,可以以听音乐或闭目养神的方式代替午休。
饮食养生
常食葱姜以养阳。“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性温,属于阳性药。立夏吃姜有助人体阳气生发,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的观点。姜可解表祛寒、化痰止咳、健脾暖胃。现代研究表明,生姜不仅含有姜醇、姜烯、柠檬醛等油性的挥发油,还含有姜辣素、树脂、淀粉和纤维等物质,有兴奋提神、排汗降温等作用。立夏后吃姜可缓解酷暑带来的疲乏力、厌食失眠等症状,同时,适量吃姜还可开胃健脾、增进食欲,防止肚腹受凉及感冒。葱的药用价值和生姜类似。因其含有挥发性葱蒜辣素,由呼吸道、汗腺、泌尿道排出时,能轻微刺激这些管道壁的分泌而起到发汗、祛痰、利尿的作用。
另外,晚饭时可经常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养护脾胃。还可适量进食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以补充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适当搭配粗粮以均衡营养、促进消化。
运动养生
多做慢节奏的有氧运动。立夏以后,人们应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容易出汗,如果此时再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机体缺水。
情志养生
立夏后天气渐渐变得炎热。“暑易伤心”,高温天气易使人“心躁”。因此,立夏之后尤应重视情志养生,力争做到“戒怒戒躁”,使自己养成急事不惊、烦事不争的心态,做到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切忌大喜大悲,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立夏节气特点介绍精选集锦 2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夏季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立夏天气变化
气象学上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当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意为春季开始,当温度高于22℃时则意味着夏季的开始。立夏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中国南北幅员辽阔,因此南北两地的天气变化各不相同,南北的气温差异也比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所以立夏北方很凉爽,南方稍微炎热些。
从气温上分析,“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如西宁当地昼夜温差都在20℃左右,最高气温也未冲到20℃,西宁离“夏天”还有些远。真正的夏天还早着呢。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摄氏度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此际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立夏节气特点介绍精选集锦 3
立夏节是云南省澄江县汉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立夏日开始举行,为期三天,地点在距县城4公里的西龙潭。因西龙潭又名“西浦龙泉”,故又称“西浦节”。
据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55年)所立的《西龙潭轮流演戏碑》记载:“立夏及龙王庆诞,牌到分定轮着村营演戏一天”。清末贺宗章《幻影谈》中也提到:“澄江府……有岩泉(西龙潭),旁有寺庙,每年立夏,演剧酬神,居民男妇咸集,俗称西浦节”。相传西龙潭附近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嫁给了西龙潭龙王做妻子,她不忘人间养育她的土地和父老乡亲,每逢天旱,村民们只要到西龙潭祈祷,她就会要龙王降下雨,灌溉田地,使农民能按节令栽下秧,逐渐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立夏节。旧时,立夏日会期开始时,先由澄江坝子内具有威望的汉族或回族老者,挑选一名精悍的年轻伙子,抱着刻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铜牌,泅水送入潭内的洞中立好,然后再开始演戏活动。会戏连续唱三天三夜,请云南省有名的戏班子或澄江知名的玩友演出。届时,澄江以及呈贡、晋宁、昆明等地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数万人相邀前来聚会,西龙潭近旁的山脚、路边还搭起临时彩棚、摊点,买卖土产百货、食品茶水,十分热闹。
立夏节在新中国成立后数年间曾继续举行,后来中断了几十年,直到1989年才又恢复活动。为了不误农时,将节日时间从立夏推后5天左右。从1995年后,根据群众要求将节期从3天延长到5天,定在每年5月10日至14日举行。政府文化部门参与组织节日活动,除唱滇戏、花灯外,还有耍龙、舞狮、跑驴、民族歌舞等各种文艺节目的表演。
立夏节气特点介绍精选集锦 4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节气特点介绍精选集锦 5
立夏第一候,蝼蝈鸣。此时为初夏时节。青蛙等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池畔鸣叫觅食。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
立夏第二候,蚯蚓出。由于此时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立夏第三候,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立夏三候王瓜生,就是说王瓜这时已经开始长大成熟了,人们可以采摘,并相互馈赠。
立夏节气特点介绍精选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