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饮茶的养生知识推荐模板
相关文章
一年一度的立夏节气很快就要来了,这意味着天气正式进入炎热的阶段,所以朋友们就要开始好好注意防暑啦,喜欢养生的伙伴们知道立夏节气可以吃什么养生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立夏节气吃什么可以养生_立夏养生小窍门,希望大家喜欢。
立夏饮茶的养生知识推荐模板 1
养心神——增静减怒
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相互通应。夏与心相通,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立夏后的高温容易引起情绪焦躁,导致心火过旺,引发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受情绪起伏及气候外感因素的影响,发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立夏后养心是第一要务。养心要做到“戒躁戒怒”,静养身心,保持内心安静、情志开怀,以降心火。
调饮食——适度“吃苦”
各地的立夏饭不尽相同,有些地方是乌饭树叶做的乌米饭,微甜;有些则是糯米、豌豆、笋丝、咸菜、火腿肉一起,口味是咸的,但有些腻。“天气转为炎热,饮食要注意清淡,本身糯米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立夏饭不建议多吃。
饮食上,要把握“春夏养阳”的原则,选择温补阳气、有辛味生发的食物,如生姜、韭菜、大蒜、芥末等;还可选择祛湿的食物如淮山药、芡实、赤小豆等,以去除身体内湿气。注意补充蛋白质,可选择鱼类、肉类,可以多吃豆类,选择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要少吃生食,少喝清凉饮料,多吃甜食少吃酸食,避免寒凉伤阳气,同时用甜食养脾气,达到祛湿养脾的目的。“夏季可以适当补充苦味蔬菜,如苦瓜、苦菜、苦瓜叶等,用带苦味的食物养心清热。”
改作息——早睡早起
立夏之后,昼长夜短,天亮得早而黑得晚。在自然界阳盛阴虚的气候变化下,人们可较春天稍晚点睡觉,但不建议在子时(即晚上11点)之后睡觉,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早上应早点起床,以适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
巧运动——多去户外
立夏到来,顺应自然阳气的发散状态,人应该适当增加活动,运动有助于激发阳气,外达气血,适当的排汗是人体排出不慎所受之寒邪的有效途径。因此,夏天保健要多增加室外活动,要适当晒晒太阳,不要怕出汗。当然,如果稍动则大汗的人,则要防止剧烈运动而大汗导致的伤津耗气,所以多汗的人可选择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练八段锦、打太极拳或做瑜伽拉伸。
勿贪凉——防伤阳气
民间有“没过五月五,不要收被褥”之说,意思是没有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家里的棉被不要随便收藏起来。这是因为在端午节前,天气没有规律,有时白天十分炎热,到了晚上却气温突然下降,被冻醒,这些情况下稍不留意就容易受凉。
立夏后人体心阳渐趋旺盛,体内阳气渐趋于外,此时可适当进食姜葱等辛温之物有助于人体阳气升发。但由于气温渐高,到处充斥着冰镇食品,很多人习惯于拿冰镇饮料来解热,殊不知,贪得一时之快,落下终身病根的事情,临床随处可见。
立夏饮茶的养生知识推荐模板 2
夏至这天老南京一般有两项习俗。首先在这天要吃凉面,且有句俗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然后还要在这天称称体重,这是有讲究的,因为夏至过后南京进入梅雨季节,随后而来的就是酷热难当的“三伏天”,人们很难忍受这样的天气,身体比起其他的日子要差些,一般体重下降。在夏至称体重就是期望在这个夏天里吃好睡好,身体好自然体重也不会下降了。
每到夏至老南京人有吃面的习俗。“冬至馄饨夏至面”,一大蓝边碗里堆满了长长的面条,老南京一般都会在面条上放上豆芽、芹菜、胡萝卜丝等时节菜,红红绿绿非常好看。有的还放上一些鸡蛋丝,寓意生活越来越富。问到原因,老人们说夏至麦收已完,稻秧也插完毕,所谓“夏至关秧门”。为此,夏至面其实是品尝新麦子活动,以此来犒劳全家人。
还有的老人也说南京的夏天总是很长,吃面有着平安长寿的好兆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人们盼望送走夏天,凉爽的天气早日到来。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据民国时期民俗学家潘宗鼎在《金陵岁时记》中解释,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
夏至在农历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因为夏至是一个农历上的节气,所以在农村过夏至的习俗更为丰富隆重,比如,民间有饮食三鲜的说法:地上三鲜为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上三鲜为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中三鲜为海丝、鲋鱼和咸鸭蛋。“江南有些地方还喜欢吃乌饭,据传说是纪念战国庞涓。”
立夏饮茶的养生知识推荐模板 3
1、立夏养生要饮食清淡
立夏过后,温度会逐渐攀升,人们就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立夏饮食塬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鸡肉、豆制品、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塬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将绿豆、荷叶、莲子、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也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平时多吃蔬菜、水果以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2、立夏养生要早睡早起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视“静养”,避免运动过后大汗淋漓,“汗”出伤阳,在饮食调养方面,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塬则,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粗粮。起床前可以做几个小动作,有利于增强体质,中医养生,延年益寿。
3、立夏养生要精神养生
养生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之处,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
4、立夏养生要食补凉血
立夏之后血热会给人带来很多不适,气虚血热会影响人的消化功能。因此,每顿饭不要过饱,给胃留下足够的蠕动空间。还人以轻松自然。今年的夏季注意凉血补气和早睡早起,是人储存阳气力求身体大获丰收的一个季节。
5、立夏养生要谨防外感
立夏养生要注意预防感冒,避免因为各种塬则受凉,其中多喝水无疑是最好的保健方法。此外立夏之后天气急剧上升,也勿因贪图过分凉快而勐吹空调或风扇,否则极易招来热感冒。
夏天,人体汗毛孔开放,汗液外泄,此时正是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时期。酷热天气,贪图过分凉快而勐吹空调或风扇如果不慎受凉,机体的调节机制会使汗毛孔突然闭塞,热和汗不得外泄,热郁于人体,就出现了热感冒。热感冒的病程大约有3—7天,刚开始常表现为鼻咽部的不适,如表现为鼻塞、流清鼻涕等,同时伴随头沉、乏力,随病程进展,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
不过,夏季感冒如果没有引起并发症,或长时间连续高热,患者无需急着服药,可以用非药物手段降温,如卧床将湿毛巾搭在额头上、擦酒精、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或者复合B族维生素等。健康成人遇上热感冒,采用物理降温加上足够的休息,一般1周左右就能痊愈。患病后如果发烧,大量喝水有助煺烧,这是因为发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体液,一定要及时补水。
6、立夏养生要避免贪凉
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是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中,应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尽量不用空调或是适当调高温度。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立夏过后,不仅天气转暖温度升高,而且雨水增多。人们容易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立夏后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饮食塬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
立夏饮茶的养生知识推荐模板 4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饮食上应注意调养脾胃,以低脂、低盐、多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如粳米、绿豆、赤小豆、鹌鹑、鸡肉、猪肉、海带、豆腐、丝瓜、菠菜、佛手瓜、百合、莴笋、鱼腥草、草莓、茉莉花等,但不宜冰镇食用。适宜的食物包括梨、甘蔗、葡萄、柠檬、柿子、荸荠、节瓜、黄瓜、菱角、西红柿、苋菜、木耳菜、紫菜、鲜藕、莼菜等。
要保持肝气的疏泄,可食用白扁豆、薏苡仁、百合、决明子、薄荷、土茯苓、金银花、菊花、枸杞子、桑葚等。晚饭时喝少量红酒以畅通气血。
立夏饮茶的养生知识推荐模板 5
5月5日左右是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民间还有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熬”。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用。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的生理特性表现为:其一,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所谓的“神”,中医学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涵盖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而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际,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神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也包含了两个方面。一,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二,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之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活动。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立夏饮茶的养生知识推荐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