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芒种

最新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经典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那说起这个节气,你们知道有哪些气候特征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1芒种节气的物候特征及芒种节气的特点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最新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经典推荐 1

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之一,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会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蒸熟后用蔬菜汁染色,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民间在芒种这一天有“煮梅”的习俗,每年五、六月是我国南方梅子成熟的季节,梅子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食用后对人体有益。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还是“送花神”的日子。在古人眼中,花朝月夕,万物皆有灵,唐代和宋代以农历二月十二为“花朝节”。到了芒种时期,花期渐过,古人视之为花神退位,于是会为花神举行饯行仪式,期盼花神明年春天再来。

最新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经典推荐 2

描写芒种节气的古诗

芒种不宜吃什么

芒种的特点和含义

芒种时节的风俗

最新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经典推荐 3

1、鸭肉。炎炎夏日,在保持荤素合理搭配的基础上,夏季食用肉类的首选非鸭肉莫属。鸭肉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热,清热去火,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在容易上火的季节食用,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极强,凡是体内有湿热、虚火过重的人都适合吃鸭肉。

2、西洋参。酷暑盛夏,多汗会损耗人体阴津,伤阴则易生虚火,出现疲乏、倦怠、心烦意乱、舌红尿赤等症状,而西洋参性凉而补,能降火、生津液、除烦倦。每次取上1~2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非常方便。

3、泥鳅。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在这个时节,泥鳅肉质达到了最为肥美的时刻。因其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食品,故被称为“水中人参”。中医理论也认为,泥鳅有补中益气、解毒保肝、解渴醒酒、养颜等功能,同时,老年人常吃泥鳅还有助于抵抗衰老,强身健体。

4、鱼。这个时节正是大黄花鱼、小黄花鱼、鲐鱼、鲅鱼及三文鱼和多宝鱼的产卵期,因此,此时最适宜吃这几种鱼。

最新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经典推荐 4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此时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

忙夏收,是因为麦已成熟,若遇连雨天气,甚至冰雹灾害,会使小麦无法及时收割、脱粒而导致倒伏、落粒、穗上发芽、烂麦场。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

忙夏种,是因为夏大豆、夏玉米等夏种作物的生长期有限,为保证到秋霜前收获,必须提早播种栽插,才能取得较高产量。

忙夏管,是因为“芒种”节气后雨水渐多,气温渐高,棉花、春玉米等春种的庄稼已进人需水需肥与生长高峰,不仅要追肥补水,还需除草和防病治虫。否则,病虫草害、干旱、渍涝、冰雹等灾害同时发生或交替出现,春种庄稼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芒种节气,我国大江南北的农事活动如果用一首歌谣来概括特点,那就是:“芒种夏至麦类黄,快打快收快入仓。夏播作物抓紧种,田间管理要跟上。江南梅雨季节到。暴雨冰雹要预防。”

在这个时候,农田里往往是一片繁忙景象。一方面这个时候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另一方面芒种也是农作物种植时机的分界点,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这个时候冬小麦产区正处在紧张的收获季节,而晚谷、黍、被等农作物则是繁忙的播种时候。因为夏种作物如夏大豆、夏玉米等生长期有限,为了保证到秋霜发生前收获,须尽最提前播种或栽插、才能取得较高产最,所以,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

正所谓时间就是产量,芒种时节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早播种,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春种的庄稼如棉花、春玉米等已进入需水需肥与生长高峰,不仅要追肥补水,还需除草和防病治虫。华北的棉花进入五叶期,有的可见花。华南、两广的早稻开始灌浆成熟。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芒种时节雨水增多,气温增高,进入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天气异常潮湿、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又称为“霉雨天”。这时,麦收场要预防“烂麦场”发生。充沛的雨水对水稻和夏季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但是连绵的阴雨天气又可使江淮流域形成洪涝。这时,台风也开始侵袭沿海地区。

最新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经典推荐 5

芒种习俗: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芒种习俗: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习俗: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芒种习俗: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习俗:开犁节

浙江省云和县有“开犁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那天举办。

在云和梅源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拯救了牲畜,而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开犁是云和梅源一带山区农民启动春耕的时令体现,过去把“开犁节”叫做“牛大王节”。

芒种习俗:端午节

此节气里,我国有许多习俗,每隔两年就有一次端午节出现在芒种期间,其中,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四大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天中、朱门、五毒日。端午节有喝雄黄酒、吃粽子、吃绿豆糕、煮梅子、赛龙舟的习俗。

芒种节气习俗:挂艾草

如果你生活在农村,那么应该就知道艾草是一种到处都能找到的植物,而且它又有驱赶蚊虫的作用。到了天气炎热的五月,细菌滋生的厉害,就是艾草出动的时候了。

人们会把艾草从田里割回来,然后摆放在自家的门口,还有些人会把艾草晒干,然后点燃,在屋子里转上一周,蚊虫也会被驱赶走。

因为芒种和端午两个节气距离的比较近,所以很多习俗是比较类似的,比如就是挂艾草的这个习惯。芒种和端午过去之后,就是真正的夏天了。

TAG标签: 芒种 气候

最新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经典推荐_精选范文网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那说起这个节气,你们知道有哪些气候特征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1芒种节气的物候特征及芒种节气的特点是什么,希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