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芒种

芒种的风俗及传统食物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20

芒种节气要注意清热。夏季暑湿之毒会影响人体健康,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2021年芒种的风俗及传统食物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1年芒种的风俗及传统食物,欢迎查阅!

芒种的风俗及传统食物1

每年公历6月6日或7日节令交芒种,这天太阳到达黄经75度,当日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二尺四寸四分,相当于今天的0.585米,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一柄正指向巳的方位,也就是南偏东,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四月底或五月初,又叫午月。这时菖蒲已经成熟了,所以又叫蒲月,也叫榴月、皋月、恶月。

芒种时节麦子也已成熟了,田野中麦浪滚滚,一片金黄,绿树点缀在麦田中,黄绿相间,“麦倒一把镰”,麦客们脖子上搭着白毛巾,弯腰弓步,用镰刀飞快地收割着麦子,后边的人)I1麦秆编成草绳捆成麦捆,有规律地摆在田野中,收割的人不时地直起腰用白毛巾擦去汗水,抬眼远望丰收的麦田,自是喜上眉梢,他们收割的速度又加快了。“小满赶天犷芒种赶刻”。芒种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这甘寸节是用分秒来计算的。要知道这个季节经常会有异常天气。“种在地里都是草,收回囤里才是粮”“麦收如救火”,人们于是把抢收小麦叫做虎口夺粮、龙口夺食,这里的“虎”指大风,“龙”指暴雨。“麦黄西南风,麦收一场空”,如果收割不及时,一场大风,或者一场暴雨,就会使人们眼见到手的丰收成果受到严重损失。

“麦收如战场”,所以农民们一定要根据气象情况安排好抢收时间。现在,除了在山庄窝铺还有手工割麦的现象外,大田中已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尤其是联合收割机可在短时问内就将成熟的麦子收割完毕,既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又保证了最好的收成。

芒种节分三候。初候“螳螂生”,这时节螳螂出现在了川间地头的庄稼枝叶上开始精神抖擞地寻找适合自己口味的虫子了。

二候“鶪始鸣”,鶪又叫伯劳鸟,每年到了芒种节的时候,伯劳鸟就开始鸣叫了。

三候“反舌无声”,鸟儿已开始哺育后代了。

《月令七十二候注解》载:“五月节,谓有芒之谷可稼种矣。”此时的小麦、大麦等夏熟有芒作物,饱满成熟,可以开镰收割,其他的秋熟有芒作物可以播种了。“芒种芒种,忙收又忙种”,这个节气还是抢种玉米、豆类、花生、红薯及一些秋熟作物的大好时机。在长江流域,这时可以抢种I挽稻了。“芒种,芒种,样样要种,一样不种,秋后囤空”。适时播种的庄稼很适宜生长。此时农民对老天爷的要求是矛盾的,抢收麦子时是怕下雨,“一场大雨一场空”,而播种后又需要雨,“芒种无雨空种田”,这时天气预报就显得更力“重要了。风调雨顺是人们的企盼,也是人们获得好收成的自然条件,而跟据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是庄稼生长良好的必要条件。

农历五月是一个旺盛的季节,在我国各地都有节庆活动。哈尼族在每年芒种节前后的五月戌日或亥日举行为期三天的五月一节。白族的栽秧会一般也在芒种与夏至节之间的五月份举行。西藏地处高原,到五月时节气候开始变暖,当地人就在五月“逛林卡”,相当于汉族的春游逛公园。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间节日。

古时这一天人们用芦苇叶或竹叶包上江米煮熟后掷入江中,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一天在全国各地还要举行声势浩大的民间活动“赛龙舟”。现代端午节人们包粽子作为美食享用,赛龙舟已成为一种文化体育活动了。端午节还有一些其他风俗,如喝雄黄酒来驱除害虫,端午节日出前采艾篙悬挂在家门外,采昌蒲用彩线装饰挂于胸前等。民间的风俗活动给这个忙碌的节令增添了许多有趣的内容,使紧张劳作的农民们也有一些闲谈的话题,增加生活的情趣。

<<<返回目录

芒种的风俗及传统食物2

芒种煮梅习俗的由来

芒种煮梅的寓意

青梅酒的好处

芒种的风俗及传统食物3

1、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芒种既是麦收、夏收的时候,也是播种玉米、移栽水稻的时候。如果芒种的时候耽误了农活,错过了农作物的最佳时期,想要补种为时已晚,也很难有好收成了。这句话用来劝诫农民把握好时节,把握好轻重。

2、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

这是在湖南、湖北等地流传的一种说法,指的.是在芒种期间天气如果特别炎热的话,那在夏至的时候就会雨水特别多,会出现阴雨连连的天气。在有些地方还有着“芒种雨涟涟,夏至要旱田”、“芒种落雨,端午涨水”这样的说法。

3、芒种到,狗伸舌,鸡张嘴

这句俗语说的是在芒种节气到来之后,天气也就开始日渐炎热了,而狗会热得伸出舌头来降温,鸡都热得要张开嘴巴了。事实也如此,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从此以后天气甚热,雨水较多,湿度增大,北方进入雷雨、阵雨天,南方则已进入梅雨天,要注意防湿。

4、芒种芒种,碰到亲家不说话

这是四川等地的俗语,意思就是芒种时期,农民太忙了,农活一刻也不能耽误,走到路上碰到亲戚都来不及搭话。

5、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

如果芒种时节刮北风的话,那么这一年夏天的雨水就比较少,对秋收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收成自然也就好不了了。

6、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如果芒种时节打雷、夏至时节刮北风的话,那么这一年的收成就不好。

7、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

这句谚语是在提醒农民,到了芒种时就要开始栽红薯了,不然到时候晚了就没有收成了。类似的谚语还有“芒种芒种,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插秧谷满尖,夏至插的结半边”,都是提醒人们,在此节气时要注意播种。

8、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芒种的时候天气已经变得非常炎热,那么八月收获玉米的时候,天气可能会提前变冷。意味着玉米要提前收获,农民需要提前准备好,以免耽误收成。

9、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这是在广西地区流传的一句农谚,其字面意思也是比较通俗易懂的。说的是在芒种节气这天,最好不要是雷雨天气;而在夏至节气的时候最好不要刮北风,不然后面的天气就不好,会影响到当年作物的收成。因为在芒种节气的时候,雨季也即将来临了,如果芒种打雷又下雨了,那表示后面雨水多,或者是出现旱情,这样就会影响到夏茬作物的播种,耽误了农时自然收成会受到影响。

10、芒种落雨,端午涨水

这是农夫的家乡湖南这边流传的农谚,其意思是说在芒种节气的时候如果降雨了,那到了端午节气的时候就会降大雨,江河里面都会涨水。

芒种的风俗及传统食物4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在6月6日或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芒种是反映物候的节令。“芒”就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如大麦、小麦开始成熟,将要收割,“种”就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有人把“芒种”解释为“忙种”意思也是相通的。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的风俗及传统食物5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此时北斗星斗柄指向巳位(正南偏东),太阳到达黄经75度。芒种,“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种”,一为种子的“种”,一为播种的“种”。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所属季节:夏季。气候特点:日照强,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农事:水稻等谷类农作物栽培。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种。芒种节气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播种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芒种是谷类作物耕种的节令,晚稻在这个时节该种了。在稻作地区的南方,“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这个时节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麦子收获之时。“芒种”到来标示着又一轮农忙,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种稻,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芒种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两汉时期的著作《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释义曰:”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著作中,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稻谷类作物可以播种”。水稻种植一般是在以水田为主的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对于北方地区而言,“芒种”是麦子成熟的时节,因此亦有对“芒种”的含义解释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增添了麦子收获,既涉及南方的水稻播种,也涉及北方的麦子收获。

芒种的风俗及传统食物5篇_精选范文网

芒种节气要注意清热。夏季暑湿之毒会影响人体健康,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2021年芒种的风俗及传统食物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1年芒种的风俗及传统食物,欢迎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