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放假通知总结合集
相关文章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放假法定几天,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清明节放假通知总结合集 1
1、霉变的甘蔗不能吃
有句俗话叫做“清明蔗,毒过蛇”,意思是说,由于清明前后气温升高,一些甘蔗容易发生霉变,这样的甘蔗里会产生三硝基丙酸这种化学物质。霉变甘蔗中毒起病急,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仅10分钟,最长可达数小时。
因此若发现甘蔗霉变、内里出现红心、或棕褐色、青黑色,有难闻气味,则千万不能食用,市售所谓鲜榨甘蔗汁,若不能确定所使用的甘蔗是否霉变,则也不应饮用。不过,清明节的甘蔗只要是新鲜的、没有变质的,还是可以正常食用。
2、受污染野菜不能吃
清明时节人们趁踏青、上坟祭祖之时顺路摘点野菜,这都是极为常见的。野菜的营养价值高,近年来倍受追捧。但是,并不是所有野菜都可食用,有些野菜是有毒的,那些在公路旁,污水边受到污染的野菜,其中可能含有铅、汞等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误摘食用就会导致中毒。
3、青团并非人人可食
清明寒食自然少不了青团,青团包括糖皮、青皮和白皮这几类,其主要食材是艾草和糯米,而糯米是很难消化的食物,肠胃功能不好的人要慎食,特别是患有胰腺炎、胃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孩。
4、螺蛳清洗不当勿食
清明时节的田螺丰满、肥美,民间赐予其“清明螺,胜似鹅”的美誉,但是采食螺蛳要注意,田螺因生长在污处,体内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很容易引发霍乱、甲肝及其他肠道疾病。因此,食用螺蛳一定要清洗干净。
清明节放假通知总结合集 2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
清明节放假通知总结合集 3
4月3日(星期日)至5日(星期二)放假调休,共3天。4月2日(星期六)上班。
清明节放假通知总结合集 4
糯米藕
寒食节习俗首要就是寒食了。寒食包括粥、面、浆、饭、饧、糕、饼、馓子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寒食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麦糕的做法是:先将大麦磨成麦浆煮熟,再将捣碎的杏仁拌入,冷凝后切成块状,食时浇上糖稀即可。枣糕又叫子推饼,以面为蒸饼样,团枣附之。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磨成面,拌以各类干果脯。糊是用黄米面或小米面或高粱米面加水成糊后蒸制的一种食品。有的还在蒸“糊”时撒上煮熟的红枣,待冷确后,切成条片或块状。宋庄季裕《鸡肋篇》:馓子,又名环饼,即古之寒具。
寒燕儿
山西、陕西等省清明节用子福上坟祭祖,祈求子孙有福。子福是用面粉包上枣、豆、核桃等,外层放一鸡蛋,周围盘上面蛇用蒸笼蒸熟。子福在祭坟完后全家分吃。娘家每年都要给出嫁的女儿送一个子福。女儿初嫁的第一个清明节,娘家要特制一对子福送给女儿女婿,女儿便抱着子福到婆家祭祖、认祖宗。广东称扫墓为“拜山”或“行清”。拜山后分食甘蔗,并将吃过的蔗渣丢于坟前,还要将包子掰碎撒于坟前。甘蔗寓意节节高。
蒿饼
清明还有吃蒿饼、青团、青菁饭的。明代《七修类槁》: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现在青团有的采用清明茶、青艾、棉菜(又称鼠曲草、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或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
鼠曲草
芥菜是广东人清明节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时令蔬菜,因与“轿”同音,寓意先人坐轿归去,免受乍暖还寒之苦。清明节因与上巳节相近,食俗也有吃煮鸡蛋。清明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青团
清明甚至是一个界限,许多美食过了清明,就不再鲜美。刀鱼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刀鱼乃“长江三鲜”之一,银色的鳞片,状如刀。清明前鱼骨软如绵,清明后鱼骨硬似铁。“明前茶”也因采摘的时节而珍贵,除此以外,春笋、荠菜、马兰头、枸杞叶……都是过了这一时节便大打折扣的美味。
清明节放假通知总结合集 5
蹴鞠
蹴鞠盛于唐代,古代人踢球称为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唐人仲无颇《气球赋》中写道:“寒食景妍,交争竞逐,驰突喧闻,或略地丸走,乍临空以月圆。”唐代还盛行打马球,妇女则骑驴打球,还有一种打法,类似现代的曲棍球,叫做“步打”。
放风筝
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不仅在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拔河
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代。不过那时不叫“拔河”,而称为“牵钩”、“拔桓”。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是一项竞技游戏。据唐朝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记载:“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桓,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分两朋,两向起挽。当大桓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日拔河。”那时的拔河形式大体和今天相同,只是今天拔河所用的绳子是单独一根,而古代所用的绳子却“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所以古时拔河人数比现在多得多,场面更大、更热闹、更激烈。
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一个拔河的爱好者,他大力推广拔河运动。《唐语林》曾生动地记载了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次拔河:“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番客庶士,观者莫不震骇。”千余人拔河,气势磅礴,连那些外国来宾都被这盛大活动所震惊。
清明节放假通知总结合集_精选范文网




